《救火英雄》劇照
《救火英雄》劇照
《救火英雄》劇照
《救火英雄》劇照
現場觀影提示
1、 觀看版本最好是粵語版,這樣可以欣賞安志杰一口英粵混雜的“精英秀”,同時還能在滿場標準的粵語音軌中聽到胡軍故意逗趣的“夾生粵語”及反用普通話插科打諢,展示了自己不為人知的幽默一面,保證笑破肚皮。
2、 杜比全景音棒極了,片中肆虐的火海呼嘯之音,比子彈橫飛的《風暴》更具壓迫力,同時,制作方不再拿3D當噱頭搶錢,而是老老實實的做了個普通2D版本,有誠意。
3、 從96年銀河映像草創前的《十萬火急》后,再也沒看到過香港如此用心地制作本土情懷的災難片,不僅場面大,演員陣容也足夠強勁,各自發揮給力,同時不一味迎合內地審查而搞一出蹩腳主旋律,而是借講述本埠的抗火英雄故事,謳歌了普世價值,值得贊賞。
4、繼續延續郭子健電影的優點——主題曲好聽,《愛最大》由謝霆鋒親自作曲,林夕填詞。粵語版是謝霆鋒自己唱的,國語版rap演唱者是歐豪。
劇情簡介
三位生死之交的消防員何永森(謝霆鋒飾)、游邦潮(余文樂飾)、葉志輝(安志杰飾)為了“一命換一命,救一個算一個”,而違反消防總署的嚴規“遵守指令,以大局為重”,闖入火場救人。事后被追究職責,生性豁達樂觀,不愿為人事所累的游邦潮主動將黑鍋背在身上,升職無望;而深得總署賞識,最年輕有為的何永森則陷入嚴重的心理斗爭之中,一蹶不振,從此升職路上也停滯不前;只有人情世故玩得最得心應手的葉志輝趁機平步青云,三兄弟從此各懷心事,關系緊繃如弦,只是維持表面平和,無人打開天窗說亮話。
四年后,蒞臨平安夜,新建陸港天然氣運輸線遭遇火災,危及全港電力輸送,危難關頭,何永森掙扎著從挫折的陰影中走出,依然堅定自己首要是為了救人,而不僅是救火的信念,攜手大陸消防員海洋(胡軍飾)和全隊最有經驗副隊長“老兵”培總(任達華飾),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在致命濃煙和沖天大火的威脅之下,命懸一線,還要應對葉志輝的穩妥路線,游邦潮更是抗命深入火穴,要救出自己在發電站觀賞的獨子,三人的抉擇,又彷如四年之前,何永森這次能戰勝自己心魔,同時拯救兄弟情么?
影片評論
《救火英雄》應說是郭子健全新征途的一個開始,在上五部電影里,他把自己對于港片黃金時期的致敬和緬懷巧妙地融合在了情節之中,《西游降魔》和《打擂臺》對于粵語殘片的致敬,《野-良犬》和《青苔》里對于張徹、吳宇森一脈相傳的陽剛氣息和浪漫情懷的模仿,《為你鐘情》里對于香港80年代流行文化厚積薄發的美好記憶?!毒然鹩⑿邸穭t完全是按照類型片的套路去打造他兒時對于消防員這個英雄行業的憧憬,模糊了“風格描摹”這一作者特性之后,郭子健開始穩打穩扎地進入了主流市場。
但顯然郭子健不會滿足于“照貓畫虎”,他借助童年時就開始積累的,對于對消防員的了解,從全新角度突破傳統對于消防員職業“高大全”的描寫,以及基于這點之上,對于傳統救火災難片敘事套路的突破,重構出自己全新關于救火災難片的拍片思路,《救火英雄》中有兩個地方彰顯出這點,值得觀眾注意。
首先,郭子健從救火的實際情況,提出了煙才是消防員和被火圍困受難者的最大敵人,可以估量其事先做了大量前期調查工作,從這點引申出消防員同樣困于濃煙圍困的境地時所產生的幻覺與無助。這點打破了人們慣常的認知,同時給片中細節增添了更令人信服的寫實描寫,電影中最大量的煙火特效都集中在如何從奪人心魄的濃煙中突破重圍而出的段落。
更有趣的是,郭子健還不忘自己的迷影情懷,在開場小高潮和末尾高潮戲里還穿插了類似傳統香港恐怖片的視聽驚悚,從而將電影主題提高到一個全新的維度,即主人公何永森首先必須得面對自己的心魔,并擊敗它,才能獲得救人的行動力。這點,無論是好萊塢經典之作《火燒摩天樓》、《云梯49》,還是銀河映像初建時的探路之作《十萬火急》,還是韓國去年的賀歲大片《摩天樓》,都從未著墨過的,以前的這類電影大概都是以社會批判角度出發,譴責人類如何自大,懷著“通天塔”的情結,企圖去接近建筑的極限,甚至接近上帝本身;或者從群體救火時的互助互愛,體現出兄弟情,借而塑造消防員群體的光輝形象。郭子健打破了這點,他首先思量的是作為一個普通人,在黑煙遮目甚至奪命的情況下,是如何能夠突破恐懼,轉而再救助他人,從而將該類型片由內向外的敘事模式拓寬到由外及內。
另一處是將人物關系做得更細,不直接回避消防員群體之間人際關系的復雜性,帶出更多的言外之意,從而突破了該類型片慣常的雙雄模式,《火燒摩天樓》里保羅-紐曼和史蒂夫-麥奎因各自角色的協作對抗,以及《十萬火急》里方中信和劉青云各自角色的個性碰撞,但都是從正面描寫去展現互相惜惜相惜的男人陽剛范兒電影。郭子健當然不能避開這點,但做出了一定的調整,他是從三兄弟的情感分裂來做這出戲的,三兄弟的不同抉擇不僅是辦公室政治的一個折射面,更重要的是從這個面帶出陸港目前暗涌的政治關系,以及港人內部的心態分化。從配角戲份上也可看出,譚耀文飾演的發電廠香港經理跟白冰飾演的大陸工程師各自應付上級的態度,以及對于災難發生前后的個人選擇,均可品出港人復雜的心態:一方面要依賴大陸的資源供給,而另一方面,又不甘心受大陸掣肘,強調還是要因時制宜,因事制宜。有段臺詞非常難忘,當譚耀文發飆要白冰說粵語時,白冰反駁:“你老板是內地的,你該學好普通話才對?!眰€中滋味,請細細品嘗。
那么什么是郭子健理想中的陸港關系呢?他在片中用任達華和胡軍開始對立,最后協作的支線解答了這個問題:胡軍代表的大陸人應該是有勇有謀,真心欲為香港發展繁榮做出貢獻,而不是指手畫腳或者威逼利誘,而任達華代表的港人則是盡管平時有些市井之氣,看待大陸人有著先天偏見,但關鍵時候迎難而上、一馬當先、甘于犧牲自我,當兩者拋開成見,通力協作,最后成為生死之交時,方能救助港埠大眾。
《救火英雄》盡管在這個糟心的賀歲檔里最富有誠意,鶴立雞群,但是,也暴露出郭子健單獨執導大場面商業片的一些不足之處:安志杰那條線斷得太早,雖然郭子健用一個溫馨的三人笑對抽煙的神來之筆,催人淚下,彌補了此處感情線的鋪墊不足,但劇作上確實值得商榷;特效部分還是不夠好,凸顯出華語片整體工業水準不足的缺陷,《救火英雄》和去年《逃出生天》橫向比較,遠不如《摩天樓》的大場面和精良特效,甚至跟70年代的《火燒摩天樓》和90年代的《十萬火急》縱向對比,也可看出華語電影特效鏡頭過于依賴CGI(計算機三維動畫),還不如用實景和微縮模型拍攝,這個缺陷不僅僅是郭子健的軟肋,幾乎是華語片目前最為尷尬的一幕——丟掉了優良的工業傳統,但又無法奮起直追世界一流。
但最大限制《救火英雄》成為杰作的卻是印證郭子健思路沒有徹底打通的一個段落,他用紙飛機飛出濃煙一幕的意象蒙太奇就交代了謝霆鋒找到余文樂的過程,這一幕其實是不能這樣草率交代的,應該是讓謝霆鋒獨自在濃煙中尋路,那種刻骨的恐懼感再度發作,這時,再讓謝霆鋒戰勝心中的幻像,進而尋到出路,這樣處理才能《救火英雄》對于該類型片的創新之處發揮最大,并把心理層面的掙扎戲份徹底做足,這樣塑造出的消防員形象才更讓觀眾感動和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