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一副漂亮的嗓音,他的很多作品深受觀眾喜愛;他樸實無華,與觀眾走得很近;他性情爽朗,用快樂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他的故事向我們展示出一條因為堅持和努力而成功的人生軌跡……他就是海政文工團副團長、著名歌唱家、第三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獲得者呂繼宏。7月11日,呂繼宏獨唱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舉行。音樂會上,呂繼宏演唱了《共和國之戀》《唱支山歌給黨聽》《黨啊,我想對你說》等歌曲,表達了對黨的深情熱愛。“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作為一名軍旅歌唱家,一名共產黨員,為黨獻上自己的一份生日禮物義不容辭。”呂繼宏如是說。
來自祖國大西北甘肅省天水市的呂繼宏1989年加入海政文工團擔任獨唱演員。他的演唱,既有演繹歌唱技術的精致準確,又滿含聽眾喜聞樂見的親和。正是由于觀眾的厚愛,呂繼宏更熱愛自己的事業,更追求事業的成功,他通過自己動聽的歌聲,奉獻出自己心中的真情。多年的中國民族聲樂藝術道路上的探索和實踐,讓呂繼宏一路艱辛也一路風光,一路高歌也一路收獲,從藝以來,他獲得的獎項不勝枚舉。然而,當問及“什么是成功,成功又意味著什么”時,他的回答卻很謙遜:“成功就是被觀眾認可!痹谒磥恚媒皙、拿銀獎都好,但永遠站在舞臺上才是最關鍵的。
“當事業上取得了一點成績時,怎樣約束自己?”這是呂繼宏經常思考的問題。在呂繼宏身上,看不到令人反感的“星味兒”,他也從不以明星身份裝腔作勢“閃爍”自己。“我之所以把自己放得很低,是因為我有一種憂患意識。如果現在把自己看成至高無上,有一天沒有了鮮花和掌聲,那剩下的就光是痛苦和眼淚了,與其那樣,還不如就把自己當個老百姓!眳卫^宏感言。
呂繼宏學唱的第一首歌是《我愛這藍色的海洋》,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也被稱為海軍的代表曲目,曾經風靡神州大地,呂繼宏通過學唱這首歌,在反復的一詠三嘆中,把他對大海的憧憬,對水兵生活的向往,深深種在了心里。也因此,從進入海政文工團的那天起,呂繼宏就發自內心地愛部隊,愛部隊的士兵。
海軍官兵大多駐守在高山、海島等條件極其艱苦的地方。20余年來,為了把歌聲送到官兵身邊,呂繼宏多次上高山、下海島、鉆炮位,進行慰問演出。大海的遼闊,使他感到心曠神怡;大海的咆哮,也使他嘗到了暈船嘔吐的滋味。但呂繼宏卻樂觀地說:“當水兵很辛苦,歌唱水兵當屬我義不容辭的責任,與此同時,這些豐富的演出經歷讓我的歌聲更加充滿感情。”回憶起當初的那些演出經歷,呂繼宏覺得自己很幸運:“好多老兵還沒有去過西沙、南沙,但我西沙已經去過4次了,南沙去過兩次。1989年6月進入海政,年底我就趕上去西沙慰問,當時團里組織了一個小分隊,我是其中一員。在那20多天里,我們深入基層部隊,感受海軍戰士的生活,這對了解海軍的文化特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觀眾和朋友眼里,呂繼宏是一個頂天立地助人為樂的西北漢子,在戰士眼里他是一個性情耿直的海軍大校,在同行眼里他是一個工作起來非常嚴謹、一絲不茍的文工團領導。作為海政文工團副團長,呂繼宏主管全團業務培訓和業務考核工作。對此,呂繼宏以“這也是一種責任”而絲毫不敢懈怠。他說,既然干了這一行,就對所有的聽眾和觀眾承擔了一份責任!這是他始終不變的人生信條。呂繼宏說,部隊文工團,講的就是業務和能力,水平上去了,才有可能受到重視,繼而受到重用,才有可能當“主角”。
但再忙,呂繼宏始終不忘參加各種公益活動。5·12汶川地震牽動著所有中國人的心,呂繼宏先后4次趕赴災區慰問演出,前后共捐款30余萬元。他表示,一名藝術家應該盡己所能回報社會,首先要完成本職工作,勤勤懇懇地為人民服務;其次要利用自己的工作為社會服務,作為歌唱家就要多唱一些好聽的、對社會有意義的歌。除此之外要借助自身的影響力,宣傳真善美,去傳頌一些美好的東西。他說,一個人的能力雖然有限,但是每個人都這樣做,肯定會對建設和諧社會起到重要作用。
這些年,參加完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后,旋即收拾行囊奔赴海外,為華僑華人送去歌聲和祝福,已經成為呂繼宏每年新春的固定安排。呂繼宏表示,雖然參加這樣的演出很辛苦,已記不清多少年沒有跟家人團聚,但看到自己的演出能帶給海外僑胞如同在國內過年般的感動,就像完成了一項神圣使命,非常有意義。
“都說咱老百姓是那滿天星,群星簇擁才有那個月呀月光明;都說咱老百姓是那黃土地,大地渾厚托起那個太陽呀太陽紅……”呂繼宏雖然演唱了很多首膾炙人口的歌曲,但每當問及最喜愛、唱得最多的一首歌時,他的回答都是《咱老百姓》。他說,這首歌既歌頌了中國人民的領路人中國共產黨,也歌頌了勤勞質樸的百姓。的確,翻閱呂繼宏演唱的歌曲名錄,記者發現,很多歌曲都跟百姓有關。他說:“咱是老百姓的歌唱家,就要一輩子為咱老百姓唱歌。為人民唱歌,我感到很榮幸!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