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現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已基本確立,但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是一些學科設置同社會發展聯系不夠緊密,學科體系不夠健全,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比較薄弱。”因此,“下一步,要突出優勢、拓展領域、補齊短板、完善體系。”而在這“下一步”中習近平總書記首要強調的是“要加強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
從世界范圍來看,把馬克思主義作為一門顯性學科來設立,這是中國特色。2005年12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下發了“調整增設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及所屬二級學科的通知”,其中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是這樣定位的——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反映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的本質和規律的科學真理。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一門從整體上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科學體系的學科。它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形成和發展的歷史,研究它在世界上的傳播與發展,特別是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與實踐,同時把馬克思主義研究成果運用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為達成這一效果,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應該堅守一些必要的原則。
首先,堅持意識形態性原則。作為中國特色的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是具有意識形態教育特征的學科。在意識形態領域堅持并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基本定位,也是其根本性質。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次,堅持學科性原則。把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一門學科、通過學科的方式培養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化人才,這是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建設史上的創舉。但是,每一個學科代表著一門相對獨立的知識體系,不同學科構成不同的知識體系。馬克思主義理論既然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就要圍繞其學科性定位,加強其作為獨立學科的建設。
最后,堅持理論研究與實際密切聯系的原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要做到最終能夠有針對性地做好意識形態指導工作,引導人們確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就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研究成果運用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中。正如毛澤東同志在《整頓黨的作風》中所說:“我們所要的理論家是什么樣的人呢?是要這樣的理論家,他們能夠依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正確地解釋歷史中和革命中所發生的實際問題,能夠在中國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種種問題上給予科學的解釋,給予理論的說明。”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才能進一步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解讀的說服力,使得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更具實效性。
(作者系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