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作品出來了,最需要的就是文藝批評,真正的文藝批評不但要指出優,更需要指出劣,不僅要說長處,也要說短處,只說好話的文藝批評不叫批評,那只能稱作吹捧。只有指明了弱處、短處,文藝才能發展,如果讓不負責任的吹噓蒙住了眼睛,創作就會止步不前,文藝家也會故步自封。當然,說的不對、說的不到位的文藝批評也有不少,這就需要討論直至爭論,在爭執中顯現文藝批評的思想火花,在激辯中反映文藝批評的文化含量,在反復研討中催生文藝批評的力量。至于那種沒有文藝含量和思想內容的批判,則不能算作文藝批評。
文藝發展離不開文藝批評,這原本是一個常識,然而,近些年,這個常識已經顯得不再是常識,有時甚至變成了一種討論了半天仍然不得要領的問題。可見,真正的文藝批評與我們的日常文化生活漸行漸遠。
如今,文藝批評的不斷弱化,有價值的批評日益縮水,與文藝界一些人經不起中肯的批評具有直接的因果關系。現在的風氣是,很多文藝創作者只愿意聽贊美,最怕聽批評,一見批評就激烈反彈,反彈的方式還不是用文藝批評,而是以文藝批評之外的手段將批評遏制住。有的找領導,托關系,借用行政、金錢干預批評;有的將正當的文藝批評扭曲為名譽侵害,利用司法途徑解決文藝問題;有的在網絡中雇傭水軍圍剿批評者,將批評演變成口水戰;有的不是圍繞文藝作品發聲,而是如同小孩子吵架一般,翻舊賬、搞八卦;有的甚至大打出手,上演全武行,好像老虎屁股摸不得。
文藝批評需要良好的生存環境,這個環境中就有文藝創作者的一份胸襟,而這份胸襟又是文藝創作必備的素質。你的作品想邁進公共的文化視野,你的表演想登上公眾矚目的舞臺,你就不能不準備承受批評,連承受批評的心理都不具備,又何談文藝創作?
文藝批評的受阻,與文藝批評自身的狀況不無關系。文藝批評者也是文藝行當里的人,低頭不見抬頭見,面對被批評方的來勢洶洶,誰還愿意講真話?講真話還不如“紅包評論”來得實惠。當批評成為惹官司上身的一種起因,又有多少批評者擁有那種膽量和精力,硬將自己置于司法的風口浪尖上?這還不如當個吹鼓手更輕松。在網絡中被圍剿、在輿論中被翻老底、在日常生活里提心吊膽,這樣的文藝批評有誰還敢舍身擔當?如果不敢直面文藝作品的缺陷,一味發表人情稿、紅包稿,文藝批評也就沒有什么前景可言了。
在當今這個網絡的時代,網絡文藝批評的數量正在激增,一大批網絡寫手不斷涌現,有的批評確實犀利。但更多的言論還不屬于文藝批評,而是八卦加口水戰,這也讓網絡批評摻雜了大量的揭露隱私和人身攻擊的成分。所以,樹立網絡文藝批評的正面形象、建構當代有思想價值的網絡文藝批評,讓網絡文藝批評去引導網絡輿論,是文藝批評建設的當務之急,假如失去或者輕視這一部分批評,當代文藝批評道路就會越走越窄,影響力也會日益降低。
真正的文藝創作者必須勇于面對批評,寬容地對待刺耳的聲音;真正的文藝批評,一定要敢說真話,而且必須具備思想水準和文化品質。有了兩者對文藝批評的共識,良好的批評環境才能形成,誠懇接受批評才可能變成習慣,一見批評就激烈反彈的現象也會漸漸減少,成為一種稀有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