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走過——新中國舞蹈藝術70年”展覽在京開幕,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
70年,為人民而舞、為人生而舞、為時代而舞
70年,從篳路藍縷到高歌猛進,舞蹈藝術與新中國一路同行,隨時勢而脈動,立潮頭而勃發;70年,為人民而舞、為人生而舞、為時代而舞,深深熔鑄于中國舞蹈發展的精神肌理和實踐脈絡;70年,與新中國一同走過的舞蹈藝術發展之路,鐫刻著舞蹈人共同的記憶和永恒的追求……
9月20日,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國舞協成立70周年,由中國舞協主辦、中國文聯舞蹈藝術中心承辦的“一同走過——新中國舞蹈藝術70年(1949-2019)”展覽在國家大劇院開幕,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協主席鐵凝,中國文聯榮譽委員、中國舞協名譽主席白淑湘、趙汝蘅,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舞協副主席迪麗娜爾·阿布拉,中國舞協主席馮雙白,中國舞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羅斌,以及中國文聯機關各部門、各全國文藝家協會負責人,趙青、熊家泰、隆蔭培、徐爾充、肖蘇華等舞蹈界老藝術家代表出席開幕式并參觀展覽。
將持續至10月7日的此次展覽,由“脈”“根”“品”“韻”“本”“理”“趣”“夢”8個板塊構成。“七十年中華舞脈”逐年選取1949年至2019年舞蹈界發生的重大事件,展示舞蹈藝術時刻跟隨國家腳步、表征時代精神,如1949年為慶祝新中國成立而創作的大歌舞《人民勝利萬歲》,1950年上演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部舞劇《和平鴿》,1951年設立“舞運班”“舞研班”預示著新中國專業舞蹈藝術教育由此發軔等,文字與實物交織,見證歷史,訴說中國舞蹈與新中國同行;“七十年中華舞根”昭示我國舞蹈創作是從豐厚的傳統文化、民間文化中汲取創作靈感,通過展示中國民族民間舞、中國古典舞作品與傳統道具來回溯經典;“七十年中華舞品”通過70年來的舞蹈創作不斷翻新舞蹈的定義,一代又一代舞蹈工作者借助全軍文藝會演、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全國舞蹈比賽、中國舞蹈“荷花獎”評獎等賽事推介平臺,不斷推出《雀之靈》《希望》《走、跑、跳》等一部部見證舞蹈歷史發展的佳作;“七十年中華舞韻”將人物妝發、服裝造型、舞臺美術等舞蹈藝術不可或缺的姊妹藝術一一呈現,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創作的《寶蓮燈》到近些年屢獲大獎的《天路》等舞劇的舞美手繪稿及沙盤、服裝手繪圖、造型頭飾,展示舞蹈幕后的精彩;“七十年中華舞本”借助舞蹈教室的投影展示課堂組合訓練,通過呈現白淑湘等10位新中國培養的舞蹈表演人才的成長經歷,見證中國舞蹈教育的累累碩果,并梳理各個階段舞蹈教育的發展脈絡和各個民族、各個舞種的舞蹈教材、編導教材、舞蹈史論等書籍,呈現70年來舞蹈教育發展的豐碩成果;“七十年中華舞理”基于《舞蹈》雜志60年來的文章,整理出舞蹈界在不同時期、境遇下關注、熱議的話題,展示舞蹈界時刻不忘以理論指導實踐的優良傳統;“七十年中華舞趣”結合動作跟蹤、實時交互等科技手段,從唐代公孫大娘的劍舞汲取靈感而創作數字交互舞蹈《西河劍器》,讓觀者夢回大唐,目睹何為“劍器一舞動四方”;“七十年中華舞夢”遴選當下國內最有朝氣的幾十位年輕舞者,用他們最富藝術張力的身體、最有個性的舞姿展現中國舞蹈蓬勃的朝氣,昭示中國舞蹈未來可期。
羅斌表示,1949年是中國舞蹈發展的重大分水嶺,伴隨著新中國成立,中國舞蹈從根本上開始與之前的任何一種舞蹈文化區分開來。如果把1949年至2019年這70年的舞蹈歷程作為一個完整自洽的時期,放在中國舞蹈的歷史坐標系上,清晰可見其在新中國文藝與新的民族國家精神乃至國家形象的建構中被賦予的重要使命,業已形成某種具備規范、標準和慣例的體系,具有真實的現代性品格和歷史肌理。此次展覽試圖找到歷史的正確打開方式:一面在此刻整理、分類和挖掘,一面盡量客觀地描述、定義和注解彼刻,在分離又交錯的無限種可能中匯聚成此時此刻——這個聚焦于“新中國舞蹈藝術”的展覽欲將舞蹈文化從過往的語境與時間中抽出,尋覓中國當代舞蹈發展的思想脈絡與主線,言說當代中國舞蹈的特異形態與走向,在新的文化語境中提示我們在特定歷史時期選擇主動作為、積極參與的意義與力量所在。站在70年這個節點,展覽希望帶領人們沿著時光回溯,看新中國舞蹈藝術如何表征時代精神,如何涌動歷史源流,如何雕琢不衰佳作,如何斧鑿虛實百景,如何培植莘莘桃李,如何激昂百家之言,如何交融各界所長,如何篤定前行方向。
“回望70年新中國舞蹈,迄今已是龐大的歷史存在。以古典舞、民間舞、芭蕾舞、現代舞、當代舞之‘五足鼎立’,支撐起了新中國舞蹈藝術的堅實大廈;從實踐到理論以至于反哺實踐,由田野到舞臺以至于回歸人民,有效建構并促進了自身的良性生態循環;‘創作——教育——理論’三位一體,由術至道,層層遞進地建設并完善了舞蹈自身的體系框架。雖然我們遠未成熟,但追尋藝術的初心從未改變,繼承性和民族性的強烈意識,原創性和時代性的高位目標,系統性和專業性的職業追求始終流淌在新中國舞蹈的血液中。此次展覽的眼光是開放的,也是客觀的,既是對新中國舞蹈藝術的認識和把握,也將舞蹈人對于時代的思考進行了呈現。只有形成完整且正確的歷史觀,方知我們行至何處,為何前行,新中國舞蹈藝術也由此才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觸摸70年舞蹈的歷史軌跡,探究舞蹈人火熱的情懷和赤子之心,繼承前人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激發舞蹈未來發展的不竭動力!”馮雙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