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曲藝情,兩岸一家親。9月11日至14日,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慶前夕,適逢中秋佳節之際,第九屆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在福建省南安市舉辦。本屆歡樂匯由中國文聯、中國曲協、福建省文聯共同主辦,中國文聯曲藝藝術中心、福建省曲協、《曲藝》雜志社、泉州市文聯、南安市委宣傳部承辦,南安市文聯、南安市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協辦。中國曲協分黨組副書記、秘書長曲華江,福建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劉志堅,福建省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林瑞發,福建省曲協主席陳曉嵐,泉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泉州市文聯主席許旭明,南安市委書記王春金,南安市市長林榮忠,南安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吳忠溪等出席相關活動。
本屆歡樂匯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之后舉辦的首次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因此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本屆歡樂匯以“共同傳承、共促發展、共享榮光”為活動主題,旨在強化海峽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的文化根脈和心靈歸屬,增進互信認同,為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兩岸的共同傳承,推動實現傳統曲藝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薈萃兩岸智慧和力量?;顒有问蕉鄻印热葚S富,期間共舉辦了包括“薪火相傳——兩岸青少年曲藝交流暨優秀曲藝作品示范演出”“海峽情深——海峽兩岸優秀曲藝節目交流演出”“牡丹芳華——中國曲協送歡笑走進福建南安暨中國曲藝之鄉授牌演出”“互惠互融——共建兩岸曲藝命運共同體研討會”及“成功杯”首屆海峽兩岸題材優秀曲藝作品、短視頻征集活動和南安實地采風創作等多項活動內容。
展演精彩亮點紛呈,歡笑傳遞同胞情感
本屆歡樂匯共有3個專場演出,來自兩岸的11個曲種、26個節目匯聚一堂,共襄盛會,以不同形式詮釋了兩岸曲藝相同的文化根源和不同特色,以曲藝為紐帶,深化了“兩岸一家親”的理念。來自海峽兩岸的160余名演員共同奉獻了精彩演出。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歡樂匯共有25位來自臺灣地區的曲藝界藝術家、專家和小朋友參與,為中秋佳節更添團圓的祥和氛圍。在臺灣地區參演人員中,年齡最小的是大陸青年相聲演員應寧的弟子——來自臺灣新竹的吳冠征(8歲)和吳律寬(10歲),打破了此前臺灣小朋友莊閎皓(12歲)參加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演出活動的年齡最小紀錄。師徒三人合作演出的相聲《說文解字》詼諧有趣,贏得現場觀眾陣陣笑聲與掌聲,充分展示了中華曲藝在寶島臺灣的影響廣度和深度。小小年紀的吳氏兄弟二人學習相聲已有3年,“第一次聽到相聲是在圖書館,覺得很有意思,就拜師學藝了?!眳枪谡髡f,練習相聲的過程非常開心,更重要的是能讓臺下的觀眾也開心,“這次來大陸演出學到了很多,我們希望以后還能來大陸演出,給大家帶來更多笑聲?!迸_灣地區少數民族曲藝節目——阿美說唱在歡樂匯的舞臺上首次呈現,讓大家耳目一新。來自臺灣臺東高等商業職業學校藝術團的演員黃證穎表示,很高興能在歡樂匯這個舞臺上展現臺灣的部落傳統文化。
舞臺上,相聲、評書、京韻大鼓、福州伬藝等傳統曲藝節目輪番上演,以及舞蹈、群口快板、南音表演唱、小品等節目的精彩表演,共同為中秋團圓夜增添了特別的意義。特別是曲藝名家新秀相繼登臺,共同說唱兩岸情、中國夢,其樂融融。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與戴志誠合作表演的相聲《歡歌笑語》、中國鐵路文工團相聲表演藝術家陳寒柏與王敏帶來的相聲《南腔北調》、南安市文化志愿者協會表演的舞蹈《絲海妙音》、南安市詠吟女子南樂坊表演的南音《鄭成功·祖訓》等膾炙人口的節目應接不暇。
“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這個活動非常好,希望能持久地辦下去,真正讓我們在歡笑中體驗兩岸血濃于水的中華民族情感。”中國曲協主席、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表示,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魂,希望年輕人對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多一點了解,對中華文化多一份感情、多一份熱愛、多一份關注。
作為本次活動的承辦地,福建南安被中國曲協授予“中國曲藝之鄉”稱號,成為福建省第二個獲此殊榮的縣級市。南安市委書記王春金表示,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已成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成為架起海峽兩岸民眾交流融合的歡樂之橋,真誠希望兩岸同胞以曲藝為媒、以曲藝為線,聯通古典與新時代、聯通人民與藝術家、聯通海峽兩岸、聯通南安與全國,以悠揚的千年曲韻唱響偉大的新時代華章。
相聲《歡歌笑語》
相聲《南腔北調》
兩岸演員共同創作表演相聲《左右為男》
演員應寧與臺灣弟子合作相聲《說文解字》
南音《鄭成功·祖訓》
擘畫曲藝發展藍圖,兩岸專家建言獻策
9月13日上午,“互惠互融——共建兩岸曲藝命運共同體研討會”如期舉辦,來自海峽兩岸的曲藝界代表和部分媒體記者等共80余人參加研討。
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兩岸聯系日益密切的今天,兩岸儼然已是割舍不斷的命運共同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海峽兩岸一脈相承,更是兩岸剪不斷的“情”、割不斷的“根”、舍不棄的“魂”。研討會上,兩岸曲藝界的理論家、研究學者、曲藝家等就兩岸曲藝藝術的傳承與創新、構建大發展大融合的格局等議題進行了暢談。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張德祥表示,曲藝要主動適應新的社會生態,催生出適應網絡傳播的新曲藝生態,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精華,兩岸藝術家應深入生活,共同創作優秀作品,推動曲藝在內容、形式和兩岸交流上的三重創新。福建省民協副主席陳曉萍認為,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是滿足兩岸人民精神需求、搭建兩岸同胞溝通理解的大平臺,是曲藝傳承人牢記初心、服務人民、展現家國情懷的良好載體,是遵循藝術規律、有高度有寬度有溫度的活動品牌?!侗本┤請蟆犯呒売浾吲砝ㄗh,可從創辦在兩岸傳播的雜志和網站等方面著手,搭建起以曲藝為紐帶的雙向的常態化交流平臺。
臺東大學音樂系教授郭美女從藝術視角探討了臺灣曲藝的現況與傳承,并從臺灣說唱藝術內在困境、外在環境因素影響、人才的傳承和培養三個方面讓大家對臺灣曲藝的發展情況有了更加深入的認知和了解。此外,兩岸曲藝家分享了各自長期參與兩岸曲藝交流的親身經歷。臺北曲藝團團長、評書表演藝術家葉怡均認為,建構兩岸曲藝命運共同體應從創作、觀眾等多方面加大力度。而近年來曾20多次赴臺從事青少年藝術教育的應寧則提出,可從人、事、媒介、舞臺四個大融合方面來共同構建兩岸曲藝事業發展的大格局。
蘇州市文藝創作中心創作部主任胡磊蕾建議,要疏通交流平臺、創作曲藝精品,利用融媒創新開拓曲藝市場。南安市劇作家張芳頌認為,鄭成功是聯系兩岸的重要歷史人物,對鄭成功精神和文化的研究與傳播是加強兩岸交流的有效舉措。
專家代表發言環節結束后,福建省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林瑞發表示,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活動是福建曲協開展的一項頗有成效的工作,在中國文聯、中國曲協的大力支持下,歡樂匯活動從2011年開始在福建落地生根,福建曲藝人見證了這個品牌活動的成長蛻變,活動的社會影響力、受眾美譽度逐年提升,已成為兩岸曲藝人一年一度最重要的一次約會。
中國曲協分黨組副書記、秘書長曲華江指出,構建兩岸曲藝命運共同體,要以文化共識為根本,奠定兩岸曲藝事業發展的牢固基礎;以文藝活動為紐帶,搭建兩岸曲藝事業發展的堅固橋梁;以青少年為目標,夯實兩岸曲藝事業發展的豐厚地基。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作為中國曲協對臺文化交流的重點品牌,在新時代發展進程中應進一步創新創造,更加注重倡導“兩岸一家親”的理念,鞏固和深化兩岸和平發展的文化基礎,不斷譜寫兩岸文化交流新篇章,為促進推動曲藝事業繁榮興盛、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福州伬藝《絲路揚帆》
相聲《你根本不懂你懂么》
群口快板《歡迎您到南安來》
臺灣阿美說唱《網》
南音《月下簫聲》
采風浸潤中華歷史,征文凝聚兩岸心靈
本屆歡樂匯活動期間,來自海峽兩岸的演員、藝術家與專家學者等嘉賓共同在南安開展了采風創作活動。“山中無石不刻字”的九日山、“天下無橋長此橋”的五里橋、關橋鎮的郭氏宗祠等文化古跡,中國古典音樂“活化石”南音等古典藝術瑰寶,以及眾多活躍的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閩南原生態民間文化,讓兩岸曲藝工作者深切地了解到作為閩南文化源頭南安的文化底蘊和發展歷史,銘記中華民族共同的歷史記憶和寶貴的精神財富。
此外,作為本屆歡樂匯活動的內容之一,今年初,《曲藝》雜志社會同南安市委宣傳部啟動“成功杯”首屆海峽兩岸題材優秀曲藝作品、短視頻征集活動。活動面向全球,得到了海峽兩岸曲藝從業者和愛好者的熱烈響應和參與,報名作品中不僅有相聲、小品、京韻大鼓等大家喜聞樂見的曲種,也有南音、南詞說唱、福建講古、答嘴鼓等地方特色鮮明的曲種,最終遴選出一、二、三等與優秀作品若干,并在本屆歡樂匯活動期間舉行了證書頒發儀式。優秀節目《鄭成功·祖訓》在歡樂匯展演活動中進行了登臺展示,贏得現場陣陣叫好聲。作為進一步拓展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這個重點文化品牌內涵時加入的新內容,本次作品征集活動以曲藝為載體,聚集海峽兩岸題材,對繁榮曲藝創作、推出優秀曲藝作品、進一步弘揚中華曲藝文化、凝聚兩岸同胞心靈與共識發揮了積極作用。
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是國務院確定的對臺重點交流項目,每年在福建和臺灣交替舉辦,是海峽兩岸重要的曲藝藝術交流活動,在推動海峽兩岸曲藝交流互鑒、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兩岸心靈契合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