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獨特藝術展現中國人的智慧與審美
——“壯麗七十年 奮進新時代——新中國雜技成就展”在京開幕
從先秦角抵,到漢唐百戲,再到宋元之后的民間藝術;從河北吳橋到北京天橋,再到國際雜技舞臺;從傳統的“耍、變、練”,到現代的“驚、險、奇、美、絕”,雜技藝人3000年來走江湖闖世界,以藝謀生,薪火相傳,以獨特的藝術方式展現著中國人的智慧與審美。
8月19日,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展示新中國成立以來雜技藝術發展歷程和非凡成就,由中國雜協主辦、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支持的“壯麗七十年 奮進新時代——新中國雜技成就展”在京拉開帷幕。
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李屹,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李前光、陳建文,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雜協主席邊發吉,中國雜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王仁剛,以及中國文聯機關各部門和各全國文藝家協會的代表、中國雜協主席團全體成員、雜技老藝術家代表和雜技界代表等出席展覽開幕式。
本次展覽以“壯麗七十年,奮進新時代”為主題,分為“上篇:歷史足跡 奮斗歷程”“中篇:抒寫時代 鑄就輝煌”“下篇:金菊綻放 再譜新篇”三個篇章。上篇又分為“源遠流長”“江湖賣藝”“新中國的文化使者”“煥然一新”“雜技院團的建立”五個單元;中篇分為“藝術工作者有了自己的‘家’”“名家薈萃”“國際賽場風光無限”“中國的國際雜技賽場”“開拓國際演藝市場”“對外文化交流排頭兵”“雜技的創新創作”“大型主題活動”“魔術”“馬戲滑稽”“文藝惠民演出”“雜技理論研究”“雜技教育”“中國雜技之鄉”“雜技專業演出場館”十五個單元;下篇分為“雜技人才隊伍建設”“新文藝群體大有可為”“蓬勃發展的雜技產業”“雜技與體育融合”“中國雜技金菊獎”“深化改革與自身建設”六個單元。展覽通過珍貴的歷史圖片、詳實的數據資料,全方位、多層次地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雜技藝術取得的輝煌成就。
現年95歲的雜技藝術家金業勤回憶,1957年參加在莫斯科舉辦的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雜技比賽時,一個大的體育場里,布置有三個舞臺,來自不同國家的雜技演員在舞臺上表演同一個節目——車技。“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和第六屆的世界青年聯歡節我都參加了,可是前三屆都沒有雜技比賽,只有第六屆有。”年輕而自信的金業勤興奮不已,一登上舞臺,他的心就和朝夕相伴的自行車連在了一起,與車共舞。等他從臺上下來,熱烈的掌聲漸息,金業勤的同伴說道:“小金啊,你有可能得金獎。”金業勤問為什么,同伴說道:“因為我們能看得出來。”談到對年輕雜技演員的期望,金業勤說,千萬不要忘記老一輩雜技藝人是如何走過來的,要學會珍惜,好好努力,為人民奉獻精彩的節目,為國爭光。
據介紹,中國雜技是市場化程度很高的藝術門類,也是最早進入國際市場的。據統計,中國雜技對外商演創匯占我國所有文化產品80%以上的份額,在各藝術門類中高居榜首。1952年至2017年出訪團組藝術門類統計中,雜技以874次遙遙領先于舞劇、京劇、地方劇等,可謂是對外文化交流的排頭兵。談到中國雜技未來的發展時,王仁剛表示,“雜技適合男女老少,適合不同國家的人民觀看,因為它沒有語言障礙,運用的是肢體語言,這是相對于其他姊妹藝術具有的優勢。目前,我們的雜技節目中傳統節目所占比重較高,在不斷地出國演出、比賽的過程中,也去學習國外優秀的雜技藝術理念,不斷提高我們自己的水平。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文藝發展,強調文化自信,這也成為我們雜技藝術工作者不斷前進,不斷創作,不斷努力的動力。”
展覽現場反響熱烈,年輕的雜技演員扶著雜技老藝術家在展墻前頻頻駐足,向前輩請教照片里的故事。雜技愛好者看到喜歡的雜技演員和照片,紛紛上前合影留念。與本次展覽配套,主辦方還制作了《新中國雜技七十年成就展畫冊》。展覽將持續至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