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聯工作咋能開展得如此紅火?
——訪貴州省文聯副主席、安順市文聯主席姚曉英
安順,貴州省的一座小城,在這座小城里,安順市文聯的各項工作都進行得如火如荼——各縣區文藝志愿者用15年時間協力打造“雙閱讀”公益品牌,受益讀者160萬人次;設置藝術基地和名家工作室,為24個藝術基地授牌,帶動就業近3000人;在安順市文聯第三次代表大會上,安順市首屆十佳新文藝群體獲表彰……
在一個民族眾多、經濟不算發達的城市,文聯工作為何能開展得如此紅火,背后又有怎樣的故事?為此,本報記者對貴州省文聯副主席、安順市文聯主席姚曉英進行了專訪,聽一聽她和安順市文聯背后的故事。
“雙閱讀”:讀后感“生產基地”
“雙閱讀”這個目前已經堅持了15年的項目是姚曉英頗為自豪的事情,今年姚曉英也因為領銜“雙閱讀”,第二次入圍“閱讀點燈”人物榜單。何為“雙閱讀”?姚曉英介紹:“強調互動、交流、結伴的閱讀就是‘雙閱讀’。家庭‘雙閱讀’是指父母與孩子,校園‘雙閱讀’是指老師與學生,機關‘雙閱讀’是指單位與個人、文藝志愿者與留守兒童。”
為何要辦“雙閱讀”?身為作家的姚曉英深知閱讀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姚曉英父親只是上過掃盲班的知識水平,母親至今不識字,小時候偶然間讀到的《海底兩萬里》和《悲慘世界》開啟了她的閱讀世界,給了她騰飛的翅膀,她將高考時取得安順市第二名的功勞歸功于閱讀。她也經常被問起——“總是在說要讀書,但是該怎么讀呢?”“讀書是需要引導的。如今從城市到鄉村,學校里、圖書館里都配備了很多書,但是很少有學生能進行有效閱讀,就是因為沒有人去陪伴和引領閱讀。”姚曉英說。
雖然可以讀書的圖書館歸文化部門管理,雖然國家提供的讀書公益經費在新聞出版部門,雖然開展“雙閱讀”的工作團隊只能由志愿者組成,在團隊組織工作上有一定難度,但是姚曉英還是決定要辦“雙閱讀”。姚曉英說:“我們就是要做這樣一個項目,讓陪伴人清醒地知道怎樣去引導被陪伴人找到一本好書。”
2005年,安順市文聯第一次做了閱讀沙龍,在這里,姚曉英做了關于《小王子》的讀書分享:“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什么地方是需要記住的——寫作語言、寫作方式還是有趣的故事。我們需要用有序的、專業的方法去引導孩子。”閱讀沙龍一經開始就沒有停下來,到2008年被命名為“雙閱讀”。
“雙閱讀”活動最大的一個特點是拒絕碎片閱讀。在姚曉英看來,碎片化閱讀雖然比較快捷,節約了很多時間,但是也消滅了很多空間,比如讀“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人們在碎片化閱讀中是否還能有興致用詩中的意境去想象。姚曉英還鼓勵讀者撰寫讀后感,“讀者需要把讀書后形成的想法,通過撰寫讀后感進行深化,形成一個更為深刻的感知”。
讀后感讀本分享活動在安順學院、貴州轎子山監獄、安順中級人民法院、安順軍馬畜牧學校等地掀起閱讀風潮。安順“雙閱讀”最新數據顯示:165萬人閱讀、近8萬份讀后感撰寫、近5萬份點評、近1萬份編輯成書。“可以說安順市是今天中國最大的讀后感‘生產基地’,讀后感撰寫也反過來推動了閱讀活動。”姚曉英說。
“蜜蜂”“蝴蝶”都來到文聯這塊土地
安順有20多個民族居住于此,刺繡、蠟染、木雕等民族傳統手工藝在這里均有發展。但是,隨著經濟和旅游業的發展,粗制濫造的手工藝紡織品充斥旅游產品市場,技藝精湛的手工藝作品卻沒有銷路……為此,安順市文聯與民間藝術家組建了“一盟四坊百人團”——“一盟”是指文藝骨干新人大聯盟,“四坊”即為木雕坊、蠟染坊、茶藝坊、網推坊,“百人團”為廣泛參與的貧困戶、山地民間藝人。
談起做這個項目的初衷,姚曉英說:“安順有很多傳統手工藝,拿刺繡來說,安順傳統刺繡圖案是安順的文化標識,通過當代刺繡人不斷進行的創新,有了新生價值。安順市文聯非常鼓勵‘新生細胞’,因為這是將傳統手工藝進行現代化發展,讓傳統手工藝在與時俱進的同時也產生了更高的經濟效益,這都是很重要的。”姚曉英介紹,現在的手工藝品產業中仿造的太多了,干擾了傳統手工藝的發展。于是,安順市文聯給正宗的手工藝人作坊授予“藝術名家工作室”稱號,這樣消費者無論是想要購買蠟染或是銀飾,看見安順市文聯專業機構認證過的牌子就知道這些作品是值得信賴的。這樣一來,社會的需求能夠得到有效滿足,手工藝人存在的價值也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品質得到保證以后,網推坊積極利用網絡平臺,推介藝術名家手工藝作品。在網推坊,羅萌蠟染臺燈、楊婷婷蠟染手包、鮑波文創面具、熊凱麗茶藝、小芬山地果酒等都得到了很好的推廣。
還有一些手藝人不認識字也不會經營,安順市文聯就把他們納入“百人團”里,根據實際需要對他們產品的樣式進行要求,在制作完成后一并收購。“這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情。”姚曉英說。
“四坊”“百人團”做的主要是民間手工藝的事,而“文藝骨干新人大聯盟”是新文藝群體的世界。“這個聯盟主要面向年輕藝人。現在有很多年輕人發展得非常好,像貴州兩盞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遇見·安順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等都做出了很好的案例——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的舊州民謠、運用新技術打造的微電影系列作品等,既回應了家鄉和本土文化,在傳播上也非常有效果,他們正是貴州文旅融合需要的人才。”姚曉英坦言,文聯組織需要去珍惜和善待各類文藝人才,認可他們,提供交流空間的同時又不給過多束縛。在安順,凡是做得好的、真正有文化創意的項目,安順市文聯都會給予支持。
“文聯需要不拘一格,包容人才,才能成為一片富饒的土地,應該讓‘蜜蜂’‘蝴蝶’‘螢火蟲’都在這片土地上聚集。”姚曉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