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聯(lián)第19屆京味文化之旅走進寶島臺灣——
京臺共筑藝術夢 兩岸同心一家親
落日的余暉還未殆盡,藏族的男女青年已燃起篝火,將一天的辛勞與歡笑匯集在歌舞之中,熱情的尼西兒女互表情愫,在明月與火光的映襯下盡情地歌唱、舞蹈……4月17日晚的臺灣花蓮縣演藝廳,舞臺上,姑娘們曼妙的舞姿帶動起小伙子們鏗鏘的節(jié)奏,將當晚最后一個節(jié)目——云南迪慶藏族舞蹈《尼西情舞》演繹得美輪美奐;舞臺下,原本可容納800人的場館不得不臨時添加座位,近千名熱情觀眾的熱烈掌聲和歡呼聲燃爆全場,將整場演出推向高潮?!盎ㄉ彽挠^眾太熱情了,我們在掌聲中越跳越起勁?!蔽璧秆輪T、來自北京舞蹈學院的大二學生呂科鏑和他的同學們攜手謝幕后激動地說,第一次來臺灣演出沒想到會有這么好的效果,“從第一個節(jié)目開始,大家的情緒就一直被往上推,我們也挺高興的”。
這是第19屆京味文化之旅活動走進寶島臺灣的首場演出,北京市文聯(lián)特別邀請北京舞蹈學院帶來民族傳統(tǒng)樂舞集《沉香》系列專場演出,30名青年學生演員在將近90分鐘的時段內演出的11個節(jié)目,涵蓋了不同區(qū)域特征的民族舞和民間舞,從山東漢族舞蹈《海陽大秧歌》到羌族傳統(tǒng)舞蹈《對衣角》,從錫伯族舞蹈《貝倫舞》到中國民族民間舞作品集錦《民舞風采》,以及新疆維吾爾族傳統(tǒng)舞蹈《刀郎·麥西來甫》、貴州苗族舞蹈《反排木鼓舞》,云南紅河哈尼族舞蹈《仰阿那》、彝族舞蹈《打歌》、迪慶藏族舞蹈《尼西情舞》,以及舞蹈《薩烏爾登》《卡拉角勒哈》等,都是各地區(qū)的非遺傳承節(jié)目。這些原汁原味的舞蹈,呈現了不同族群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所積淀的獨特生命體驗與精神追求,既體現了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又展現了民族民間的豐厚文化底蘊。“很感動,非常具有震撼力?!迸_灣Alufu原舞集負責人高瑋辰看后不停地感嘆說,尤其是一些節(jié)目中男演員的舞蹈動作跟花蓮的少數民族舞蹈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有機會的話很愿意進一步相互交流學習?!巴ㄟ^對傳統(tǒng)文化的這種展現,可以有效地拉近不同地域民眾或各民族之間的距離。在此過程中,也能將這一理念直觀地傳達給學生們,這就是藝術的魅力?!北本┪璧笇W院領隊教師袁佳說。
在舞蹈演出之前,兩岸書畫交流筆會和“魅力北京”圖片展同樣吸引了人們的目光。4月17日下午,在花蓮縣美術館,北京美協(xié)副主席張建豹、北京畫院專職畫家徐衛(wèi)國、北京書協(xié)理事高希祥、北京書協(xié)會員杜勝蘇現場創(chuàng)作多幅書畫作品贈送給臺灣民眾,希望當地民眾能切身體驗和感受到中華書畫藝術的風采。在“魅力北京”圖片展現場,20幅極具京味特色的多角度、高水平的攝影作品,呈現了古都北京的嶄新風貌。
4月18日中午1點,臺灣花蓮地區(qū)突發(fā)6.7級地震。當日下午3時許,冒著余震風險,參加第19屆京味文化之旅的北京書畫家們依然按照原定計劃,前往慈濟大學開展兩岸書畫交流筆會。一個小時過去了,張建豹繪就一幅中國畫《塘韻》,贈送給慈濟大學校長,以此表達對花蓮和臺灣民眾的誠摯問候和祝福。“剛剛經歷了一個緊張的片刻,應該算是此行的一個小插曲?!碑敱粏柤盀槭裁疵爸嗾鸬娘L險仍能泰然作畫時,張建豹坦言其實心情也有點緊張,可一旦進入作畫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心態(tài)就平和了很多,“這從我的畫作上就可以看出來?!惫P會現場,徐衛(wèi)國、高希祥、杜勝蘇以及當地兩位書法家鎮(zhèn)定自若地鋪開宣紙,揮毫潑墨,創(chuàng)作了《溪山清韻》《龍馬精神》《學海無涯》等十余幅書畫作品,表達了對山明水秀的臺灣風光的贊美之情和對莘莘學子的殷切期望,盡顯兩岸文化藝術魅力。
4月16日,第19屆京味文化之旅系列活動已率先走進臺灣宜蘭,舉辦了一場舞蹈藝術座談會,兩岸藝術家就共同關心的話題進行了友好交流。通過藝術交流,兩岸藝術家們一致認為,雖然彼此習俗各異,但熱愛生命、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景是共同的;盡管表現形式各具特色,但其中所具有的生命態(tài)度與精神內涵卻十分相像。
據悉,此前京味文化之旅活動已成功舉辦18屆。該活動通過海峽兩岸間的民間文化交流,加強京臺文藝界的聯(lián)系與合作,讓臺灣人民欣賞到原汁原味的北京傳統(tǒng)文化藝術,切身感受到京味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