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一武的融合
——記中國書協“送歡樂 下基層”走進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
書法家創作百米書法長卷
古香古色的街道布滿了大大小小、數量眾多的太極武術館,沿街的壁畫畫滿了太極拳的招式圖,你若問街上的人們是否會太極拳,他們大多能給你表演上兩招。沒錯,這里是太極拳發源地——河南省焦作市陳家溝村。近日,中國書協“送歡樂 下基層”走進陳家溝開展慰問活動。
此次活動是中國書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和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和創作導向,是大力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事業,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深入基層、深入生活,向人民群眾深入學習的生動實踐。
開幕式現場,中國書協主席蘇士澍與河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張曼如共同為“太極拳之源”揭匾。蘇士澍、盧中南、龍開勝等書法家現場揮毫潑墨,為太極圣地創作了百米書法長卷,一幅幅氣勢雄渾的作品贏得了圍觀者的一致稱贊。書法家們還為陳家溝地區的書院、太極拳學校等書寫了數量眾多的牌匾,為當地百姓帶去最實實在在的禮物。
書法與太極,一文一武,一動一靜,然而兩者并不是完全不相關的。“書法與太極都是中華文化的精粹,兩者一文一武,但彼此之間有許多共同之處。”蘇士澍說。首先,就心態而言,書法和太極都要求心靜。書法也好,太極也罷,控制得住情緒、穩得住心,才能穩得住氣、穩得住手,穩住手才能拳拳有力,才能筆筆乾坤。再如兩者之形態,“書法結字講究中宮緊縮、四外開合,字態重心穩固才能做到八面出鋒。在太極中也是這樣,在練拳時需要以腰為軸,由軀干來帶動四肢協調,將中間收緊才能更好地伸展手腳動作”,他說。
活動不僅是將書法送到了陳家溝百姓手中,對書法家來說,深入太極拳發源地體悟太極之道對以后的習書也是大有裨益。“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將書法藝術與太極文化緊密結合在一起,共同搭建起友誼的橋梁,一道為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蘇士澍說。
在焦作期間,書法家一行還對中小學書法教學進行了調研。各中小學教師代表介紹了學校開展書法教學的情況。當前焦作市中小學書法教學活動得到了較好開展:在書法人才隊伍方面,焦作市共有國家級書協會員74人,省級書協會員700多人,市級書協會員900多人;在書法教育成果方面,所轄沁陽市捏掌中心小學、西向中心小學等多所小學被評為國家級書法實驗學校,更有焦作市實驗小學自主研發了校本課程《3000漢字天天練》。但焦作市中小學書法教育仍存在些許問題,有待提升。
面對焦作市中小學書法教育現狀,蘇士澍鼓勵他們:“書法教育雖然面臨著眾多狀況,但是也在一點一點地進步。現在很多地方存在書法教師不足的情況,中國書協也在與教育部爭取書法教師編制,這需要一個過程,但是書法教育的步伐一刻都不能停。非常欣喜的是焦作市有眾多的書協會員,會員可發揮專業優勢,切身投入到書法教育中,為當地書法教育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是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蘇士澍認為,練習書法不僅是手上的功夫,對人體的身心健康都有著顯著的改觀。書法教育面向的不僅是學生,廣大人民群眾也應是書法教育的受眾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