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由文化部、中國社會科學院聯合主辦,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承辦的2017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北京)開班儀式在國家國書館舉行。文化部外聯局副局長朱琦、中國社科院國際合作局副局長胡樂明、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副主任孫德立、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李蕊等嘉賓出席了開班儀式。2017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北京)于9月10日至30日在京舉行,來自26個國家共27名青年漢學家參加本期研修。
9月10日至30日期間,共有來自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智利、阿爾巴尼亞、埃及、埃塞俄比亞、印度、意大利等26個國家的27位優秀青年漢學家應邀來華在京參加本期研修。 參加此次研修計劃的27位優秀青年漢學家的研修方向跨度涉及中國的文學、歷史、哲學、藝術、語言、政治、當代社會、國際關系、教育學等諸多領域。這27位優秀青年漢學家將在北京接受為期3天的集中授課,屆時李國強、金燦榮、葛劍雄、龔文庠四位專家為學員進行《“一帶一路”倡議從理念到實踐的思考》《通往大國之路: 中國與世界秩序的重塑》《傳統文化的傳與承》《國家形象與跨文化傳播》等主題講座。之后參加研修的學員將赴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北京語言大學等合作單位,與對口領域的研究機構和專家學者開展為期9天的專題研討和交流。
在9月11日舉行的開班儀式上,文化部外聯局副局長朱琦指出,為了加強中外思想文化交流,為青年漢學家朋友認識中國、了解中國創造更多機會,由文化部主辦的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應運而生,“四年間,作為開辦時間最悠久的北京班,主辦方始終不忘促進中外思想文化交流的初心,不斷總結有益經驗,創新研修模式,力爭在課程安排、學術研討、組織協調、后勤保障等方面提質增效,為來華的年輕漢學家創造更好條件。也希望各位青年漢學家朋友多提寶貴意見,讓漢學家工作更富成效。”
朱琦表示,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不只是為了提高青年漢學家的學術水平,更是為了讓大家得以零距離觀察中國,身體力行地感悟中國的文化風情、社會百態,“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將于下個月勝利召開,這又將為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北京作為融合了傳統與現代的首善之地,為大家了解處于深刻變革中的中國提供了絕佳窗口。”與此同時,本次研修活動期間,主辦方還將組織青年漢學家前往江西省進行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鄉村考察,親身感受中國的歷史文化遺存和在當下的傳承發展。
為期21天的研修計劃結束后,各國青年漢學家將就其在中國研修的成果進行交流總結并提交研修報告,學員的研修成果將會匯編成冊,結集出版。
據介紹,“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系文化部和中國社科院共同于2014年開始舉辦的針對海外青年漢學家的學術交流項目,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旨在搭建一個支持海外青年漢學家開展漢學研究的平臺,為其學術研究提供便利和實質性幫助,支持其與中國本土優秀的學術、文化、教育領域的機構、團體、企業和學者開展交流和合作研究項目,幫助其提升學術水平和國際影響力。2017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北京)今年已是第五期開班,學員的招收范圍更為廣泛,評選標準也更精細。其中非洲的科特迪瓦、馬拉維、尼日利亞等國的青年漢學家系首次參加研修。27位學員中大部分都有過來華的學習、生活、工作的經歷,他們與中國有著很深的淵源。
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自2014年實施以來,各國青年漢學家對此研修計劃反響熱烈。通過研修計劃他們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從漢學研究中汲取養分,也得以與中國相關領域的學者進行深度合作,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為使更多的青年學者從研修計劃中獲益,今年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分別在北京、上海、西安和鄭州各設立一期研修班。這是繼2016年在上海、西安兩大城市首次開班后,今年再度增設鄭州班。其中北京班于9月10日至30日舉行;上海班于9月3日至23日舉行;西安班于9月6日至9月26日舉行;鄭州班于7月9日至7月29日,四個班共有來自58個國家的113位學員參加。朱琦指出,2014年在北京舉辦第一期時只有30來人參加研修,而今年北京、上海、西安和鄭州四地分別舉辦,年度研修人數已近120人,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下一步還計劃啟動針對海外漢學研究的資助計劃。
據介紹,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今年擴大成四個班后,研修內容更加豐富多元,讓青年漢學家們對當代中國的現狀和發展有更為直觀的認識。其中北京班側重中國政治、文化和經濟研究;上海班側重中國經濟、社會和文化研究;西安班側重“一帶一路”和中國政治、文化研究;鄭州班則側重中國歷史、文化和共同遺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