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著不同紋理的隔扇、模仿四合院的家具擺設,還有寓意富貴安泰、吉祥如意的木質紋飾,營造了一個古樸而又生動的展覽——首都博物館主辦的“讀城——發現北京四合院之美”展。7月15日的展覽開幕式頗有新意,為了彰顯北京人文生活,開幕式分為晨曲、情趣、夢想三個篇章,通過老北京晨練的情景再現、四合院內的詩情畫意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呈現出四合院在不同時空綻放的魅力,抖空竹、太極拳、古箏、茶道再現了老北京“晨起”的生活;中小學生和書畫名家現場題詩作畫共同書寫著四合院的春秋冬夏;青少年在藝術大師的引領下,將自己的夢想書寫并折進白鴿藝術作品中,與嘉賓共同走進序廳,放飛夢想,就此拉開展覽的帷幕,展期一年。
四合式院落作為傳統的居住形式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而北京城也是由無數個大大小小的四合式院落構成。一個個方正的院落,一條條筆直的胡同,一鱗鱗灰色的屋瓦,一片片墨綠的樹蔭,一座座大小的門樓,一對對結實的門墩兒……成就了最初的北京印象。而四合院作為這一切的見證,滲透著數千年的傳統文化印記。四合院,到底美在哪里,又妙在何處呢?展覽從北京四合院的格局型制之美、色彩裝飾之美、秩序規矩之美、生活情趣之美和記錄創意之美來突顯中國傳統文化之美。從中不僅可以了解北京城與四合院的歷史,還能欣賞描繪精美的吉祥紋飾,諸如燈籠錦、步步錦、石榴紋、萬字紋的展示令人目不暇接。四合院的大門可是非常有講究的,門的樣式、規模、裝飾物件、屋頂的形式都透露出主人的地位尊卑,親王、貝勒都住什么樣的房子,大可到展覽中一探究竟。主辦方向廣大觀眾征集了一大批美術作品制成了“繪畫墻”,創作者最小的僅有五歲,他們用畫筆描繪著四合院的生活,一家人的團圓飯,院子里的小朋友跳皮筋,樹上摘果子……都構成了生活在四合院的老百姓最美好的記憶。同時展廳還設計了許多好玩又富有知識性的互動裝置,拼出你心中的四合院、穿越古今的多媒體體驗等。此展雖藏品不多,但極具特色,其中17件套老物件和200余件來自觀眾的展品成為展覽的亮點之一。陳列方式別具一格,其中營造的場景復原,讓觀眾真切感受到老北京院里院外的田園景色。
讀城項目是為中學生青少年量身定制,活潑、生動、學習性與互動性強為特色,開放創新、多元融合,集萬千智慧于一展。本次展覽是繼“讀城——追尋歷史上的北京城池”之后推出的又一力作,延續以青少年為核心受眾的理念和創作模式,打破博物館傳統的觀展體驗,多渠道多角度吸引青少年最大限度地參與其中,在體驗中探索學習,培養其主動觀察、勤于思考和善于創新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