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黃、藍3種顏色的書箱,紅色書箱裝文學書,藍色書箱裝科技書,黃色書箱裝家庭營養類圖書,每箱10冊,每組30本。作為全國首創的農村新型閱讀方式,“行走的書箱”在山東省平度市舊店鎮一經推出,即吸引了全鎮178個村莊10.6萬父老鄉親借閱。這一現象也引起了網友的關注和點贊。
據筆者了解,“行走的書箱”項目旨在大力推廣全民閱讀,書籍和書箱均由當地文廣新局提供,并與當地政府合作。書箱分“成人”和“青少年”兩類,分別在村莊和學校流通。相關部門不僅送書上門,而且通過舉辦“領讀人”培訓班,開展“知名作家進校園、進村莊”,邀請知名作家分批次進行授課互動等多種途徑,此舉不僅加強了領讀人培訓,同時帶領讀者更好地開展閱讀。
在筆者看來,諸如“行走的書箱”活動的推動,加上相關部門的積極探索,不僅為當地農民朋友及青少年群體送上了一份難得的文化福利,也為全國其他地方的農村推進文化閱讀,提供了有益借鑒。在《別獨自用餐》一書中,作者基思·法拉奇就曾結合自身經歷感慨,“碰上對的人,以一個對的理由,由他引你進入一個對的圈子。哪怕你以球童起家都沒問題?!贝朔哉撾m是針對社交而言,但它對于閱讀同樣適用?!靶凶叩臅洹奔捌漕I讀人,無疑就是“對的理由”和“對的人”,讀者與之相遇、牽手,閱讀狀況的改善也就自然水到渠成。
近些年來,我國有關部門為改善農村地區的文化閱讀條件曾做過不少努力,譬如“農家書屋”等的建設及其相關配套資源的不斷完備,就為農村地區居民方便地開展閱讀提供了可靠保障。然而,筆者以為,閱讀,既要注重閱讀率,更得講求閱讀力。畢竟,與城市相比,農村居民的閱讀水準整體相對較低,即便許多農民及農村青少年熱愛閱讀,可如果缺乏有針對性地引導,其最終閱讀效力難免受到影響。因此,改善農村閱讀現狀,不僅要把農民朋友、青少年群體最需要的書籍提供給他們,更需要統籌協調,集聚各方面資源為農村閱讀給予有力地指導幫助。以培訓、講座等方式努力培養更多的“領讀人”,借助于書箱的“行走”與領讀人的力量來激發和提高鄉村的閱讀力,放大文化的力量。
讓農村群眾發自內心地愛上閱讀、善于閱讀,尤為重要,因此,在引導鄉村閱讀渠道的探索上,各地區可結合自身實情,進行更多諸如“行走的書箱”、培養“領讀人”這類卓有成效的實踐探索,從培養閱讀興趣開始,到不斷創新閱讀的形式、方式、渠道,筆者認為,相關部門只要不熱衷于作表面文章,努力瞄準提升鄉村“閱讀力”這一目標勤想辦法、多拿實招,農村閱讀這棵大樹必然能在日后枝繁葉茂,碩果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