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頒獎
第22屆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同時頒發
本報廣州訊 5月22日,第28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第22屆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在廣州頒獎。汪育殊、張建峰、張琳、蘇春梅、周妤俊、趙旭、王少華、曾小敏、韋小兵、程丞、沈昳麗、葉紅、袁丫丫、吳則文、龔莉莉等15位演員分別憑借徽劇《驚魂記》、京劇《范進中舉》、越劇《一錢太守》、粵劇《搜書院》、越劇《心比天高》、話劇《從湘江到遵義》、河北梆子《徐策》、粵劇《白蛇傳·情》、秦腔《臥虎令》、黃梅戲《羅帕記》、昆劇《紫釵記》、花鼓戲《劉海戲金蟾》、秦腔《春江月》、閩劇《蘭花賦》、揚劇《花旦當家》獲第28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劉錦云的秦腔作品《狗兒爺涅槃》,曾學文的高甲戲作品《大稻埕》,余青峰、屈曌潔的黃梅戲作品《大清賢相》,王勇、郭雪的歌劇作品《星海》,邵鈞林、杜爾冰的話劇作品《小平小道》等5部作品獲第22屆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
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李屹,中國文聯榮譽委員、中國劇協名譽主席尚長榮,中國劇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季國平,國際劇協總干事托比亞斯·比昂科尼,以及廣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文聯,廣州市委、市政府、市政協、市文聯、市文廣新局有關負責人,部分歷屆梅花獎獲得者、戲劇專家、各地劇協負責人和廣州市上千名觀眾觀看了頒獎晚會。
晚會現場,李屹、季國平等為獲獎者頒獎,季國平向廣州市授梅花獎比賽承辦紀念匾。由瞿弦和、張凱麗、杜雨軒、徐經緯主持,老中青梅花獎獲得者崔玉梅、黎安、楊霞云、齊愛云、楊洪基、歐凱明、黎駿聲、陳韻紅、吳非凡、蘇春梅、尚長榮等先后奉獻了戲曲歌舞《中國夢·梅花夢》、昆曲《牡丹亭·驚夢》、婺劇《白蛇傳·斷橋》、水袖表演《國色天香》、男聲獨唱《滾滾長江東逝水》、粵劇《紅的歸來·春風伴我回珠江》、京歌《我是中國人》等節目,廣州歌舞劇院、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演出了歌舞《梅花頌》。第4屆梅花獎獲得者楊洪基表示,自己今年76歲,獲得梅花獎是1987年,時隔久遠,如今看到這么多年輕人獲獎,非常高興。
“梅花香自苦寒來,梅花獎是戲劇舞臺上每一位演員的夢想,我們為這個美麗而艱辛的夢想付出了許多心血和汗水,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這個過程值得每一個人用一生去珍藏。”第28屆梅花獎榜首、徽劇演員汪育殊說,“我們獲此殊榮,絕不是藝術道路上的終極目標,而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在今后的創作中,我們將以更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來回饋廣大觀眾。”
本屆梅花獎是2015年全國性評獎制度改革后的首屆評獎,獎項名額減少了一半,競爭更加激烈。從5月8日開始,進入終評的16位優秀戲劇演員匯聚羊城,參加第28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競演。季國平表示,每一位入選演員表現都非常精彩,都能代表當代舞臺不同門類、劇種的高水平,他們傳承著舞臺藝術的精華,又有自己的創新創造,思想活躍、功力扎實,對劇目的理解和對人物的演繹非常到位,贏得了觀眾和評委的喜愛。本屆與以往相比,男演員表現尤為突出,多位各個劇種的男演員位居榜首和前列。演出劇目既有新創劇目,又有整理改編的傳統戲,在傳統戲的呈現上尤為喜人。季國平說:“戲曲是舞臺藝術中的一門積累性藝術,在演員的培養上,傳承是第一位的,所以我們很重視傳承,重視傳統戲的整理改編,2015年中央扶持地方戲曲的52號文件出臺,此次評獎中老戲新演大放光彩,可以視為各地貫徹落實有關政策的一個成果。”另外,今年梅花表演獎和曹禺劇本獎一起頒發,也體現了對一度創作和二度創作的同等重視,獲獎的5部作品是從兩年來創作的大量劇本中遴選的,難度非常大。季國平表示,好劇本是一部戲劇作品的堅實基礎,有扎實的劇本才能有優秀的舞臺呈現,全國性的戲劇劇本獎,僅曹禺劇本獎一家,將更好地發揮導向、引領作用,促進舞臺藝術的發展繁榮。
5月23日,梅花獎獲獎演員和評委舉行座談。秉承“上獎臺、下基層”的優良傳統,部分獲獎演員趕赴粵劇博物館,為廣州觀眾奉獻“到人民中去”慰問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