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藝應該把什么樣的影像投射到人類星空?
——關于文藝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考
一個時代的優秀文藝作品能有效作用于當時的社會精神,對于民眾具有不可替代的審美引導力、情感升華力和情緒感染力,因而或彰顯幽微或潛移默化地引領和影響著時代心理。優秀文藝作品作用于國家層面則凝聚民心、提振士氣、增強向心力,作用于社會層面則激勵上進、純化風習、氤氳祥和氣,作用于個人層面則升華情感、陶冶情操、凈化心靈。
詩言志。時代性的文藝作品總是集中了全民的理智與情感,總括了當下的審美趨勢,囊括了一個時代的脈搏與心聲。古希臘悲劇映現了雅典人崇尚英雄挑戰命運的精神與無法戰勝自然力的心理矛盾,文藝復興呼喚了神權桎梏下人性的覺醒與復蘇,啟蒙主義文學成為人的理性自覺的先聲,浩瀚的唐詩是盛世文學留給全人類的寶貴遺產,五四新文藝則是啟喚民智救亡圖存昭示出中國新前景的激越鼓聲。今天走在復興大道上的21世紀中華文藝,應該把什么樣的影像投射到人類星空?我對此有幾點思考:
一
習近平總書記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繁榮昌盛?!睘槭裁凑f文化繁榮是復興的基礎?當前時代背景發生了哪些變化,文藝應當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從近代屈辱中萌發的中華民族復興之夢,先后經歷了救亡圖存、反抗侵略、獨立自主、加快發展幾個階段。改革開放給21世紀的中國插上經濟騰飛的翅膀,人民心底也在強烈期盼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和古國文明的中華文化能夠浴火重生。這就是時代心聲,這就是中國精神。中國精神的柔韌與剛強,使之從傳統血脈和歷史基因中攝取底氣,從久遠記憶和百年掙扎中鍛鑄斗志,從迅速上升和力量爆發中控馭心智。
文化是基因、血脈、歷史烙印、民族記憶、當下創造力和蓬勃度的一整個精神物質融合體,它決定了一個國家心胸的深度與厚度,也決定了它在人類歷史上的重量和質量。國家富強不僅體現為國力上升,民族鼎盛也不僅體現為民族繁興,任何一個人類文明發展階段都是綜合實力的整體提升,包括文化量的極大積累和存儲。尤其中華民族的歷史輝煌都是文化而非霸權的輝煌,三代、漢唐的維度都指向民風淳厚、文化繁榮的坐標。中華智慧自古以來都極為重視累積和增修文化厚度,歷來反對好大喜功式的窮兵黷武。
二
社會主義文藝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文藝怎樣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我們應該自覺意識到:我們這些老子和孔子的后裔、歷史輝煌的創造者,這個有著悠久文明而又在現代社會轉折中起死回生的泱泱大國,這個日益走向世界和影響全球的主權國家與民族,她的內在動力是什么?對于人類文明前景有著自己怎樣的理解和憧憬?能否為今天的世界提供新的精神助推?把握住這些,就觸到了中國精神的脈動。
文化認同成為現代世界極為重要的構成因素,缺乏文化認同就產生理解歧義,導致猜忌、挑釁、攻擊、毀滅,一個缺乏文化認同的國家必然走向分裂和衰敗,一個缺乏文化認同的世界必然陷入混亂和無序。能否使全國人民以及全球民眾在不同層次上構成文化認同感,這是崛起的中國應有的文化擔當和文藝使命。
三
當下文藝界,存在著哪些不盡如人意的現象?為什么會出現,應如何糾正或避免?
當下中國文藝遭遇的是一個從未經歷的生態環境,全球化浪潮與媒體革命的共振結構出斑斕變幻的現代商業社會,資本為王造成文藝價值觀扭曲,市場導向成為某些創作的唯一鵠底,唯利潤馬首是瞻派生出傾仄的創作功利,諂媚俗眾心理支配了相當的創作走勢,迎合國內與世界不同公眾口味成為一些人的嗜好,這些都攪渾了文藝作品的純凈性、高尚性和精神性,催生出文藝創作的浮躁心態。當下的創作浮躁既體現在作者幻想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中大獎心態,又體現為作品的脫離現實土壤、缺乏想象力和縫補拼湊。它們成為文藝創作走向成功的攔路虎,也透視出我們國民仍然欠缺的理性程度和成熟水平,這與世界性中國的應有形象構成較大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