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著國家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入實施,加強文化建設已經成為國家戰略。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指出,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一個城市美術館、博物館等藝術場館是公共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一個城市文化內涵的標志之一,在提高公眾文化素質,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伴隨民間資本的注入,許多民間企業、社團也在積極參與推動藝術場館的建立與發展,民辦藝術場館的出現是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背景下民眾文化需求增長的必然結果。
但是興建、運營藝術場館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舉辦藝術展覽、保存藝術品、聘請工作人員都需花費大量的資金。目前,民辦藝術場館的資金來源大致分成三種:第一是通過企業的資助,第二,依靠館長自己的力量,第三,尋求社會力量援助。其中第一種資金來源占比較大,許多民辦藝術場館依靠企業的資金援助,來源十分單一,投資企業的經營狀況直接關系到藝術場館經營。因此,大量民辦藝術場館陸續衰弱,真正生存下來能超過10年的私人藝術場館寥寥無幾,想做到永續經營面臨著許多難題。究其根源,除了資金來源單一以外,還有以下原因:一、無法得到土地保障:一個藝術場館的建立和發展是一個長期的事情。但是目前許多民辦藝術場館土地大多為租用,土地性質不明確。二、待遇不平等:盡管國有藝術場館和民辦藝術場館法律地位等同。但實際上,民辦藝術場館大多沒有享有和國有博物館、美術館同等的待遇。三、管理不完善。在一些歐美國家,大多藝術場館都有專業的工作人員進行場館維護、藝術展覽和品牌推廣。但我國目前很多民辦藝術場館缺乏專業人員指導和行業自律。
當前,我國綜合國力日益增強,為了促進我國文化繁榮,作以下建議:首先,改革民辦藝術場館的相關稅制,擴大其資金來源。在一些國外地區,給民辦藝術場館等非營利文化機構捐贈或贊助的個人或企業均可享受“同額免稅”待遇。這一辦法可以加大民辦藝術場館的資金來源。目前我國的這一政策和法律規定尚處于空白狀態,建議參照國內外成功經驗制定相關減稅、免稅政策。其次,給予民辦藝術場館文化經費資助。建議對于達到一定規模的民辦藝術場館給予一定的扶持資金,文化經費資助可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在建設資金上給予資助,對于前期資金不足的項目可以無息貸款或貼息貸款的方式給予支持;另一方面,在日常運營資金上給予資助,補貼部分專業場館維護費用、藝術展覽費用及品牌推廣費用。再次,落實相關土地政策,加強運營保障。建議有關部門盡快依據《關于促進民辦博物館發展的意見》,落實劃撥土地,解決投資者對民辦藝術場館投資的疑慮,并制定相關行業規則和行業自律機制,規范民間藝術場館的運營與管理,支持其持續發展。最后,加大對民辦藝術場館的宣傳力度。建議有關部門幫助民辦藝術場館進行宣傳推廣,同時對創辦民間藝術場館或對藝術場館給予資金支持的企業進行宣傳。幫助民辦藝術場館發展,擴大資金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