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代表委員聚焦票房造假、刷“打分”、演員違法亂紀等話題——
《電影產業促進法》助力中國電影健康發展
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正式實施,這是我國第一次以國家法律的形式對電影攝制、發行、放映等核心環節,以及影展、電影檔案管理、電影衍生品開發、電影人才培養、電影評介、電影譯制等多方面做了規范指導。《電影產業促進法》的出臺也成為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的焦點。
在中國電影產業突飛猛進的同時,電影的商業屬性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也因此滋生了很多不法商業行為。《電影產業促進法》的出臺對規范電影相關商業行為的意義不言而喻。全國人大代表、編劇趙冬苓認為,《電影產業促進法》的實施是個好消息。幽靈場、票房注水在其他行業就是商業欺詐,制造高票房假象,哄騙更多人來看。《電影產業促進法》中“電影發行企業、電影院等有制造虛假交易、虛報瞞報銷售收入等行為,擾亂電影市場秩序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電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違法所得五十萬元以上的,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情節特別嚴重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許可證”等表述對于影院使用數據截流和篡改數據庫工具軟件修改票務數據、截留票款、注水票房、排映“幽靈場”等行為都有了明確的依法懲處依據。全國人大代表、影視演員、主持人曹可凡說,今年春節檔,“幽靈場”死灰復燃,部分影院故意制造虛假“滿座”。《電影產業促進法》打擊虛假數據如同《食品安全法》打擊造假摻假食品一樣,后者是為了保衛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前者就是為了保證群眾的精神生活不受虛假數據污染侵害。
近年頗受關注的一個現象是以電影打分為代表的電影評介對電影產業的反作用。去年歲末,今年初,幾部賀歲大片的上映在網絡上引起了口水戰,而某網絡售票平臺的打分也被推到風口浪尖,《電影產業促進法》中“國家支持建立電影評價體系,鼓勵開展電影評論”的表述也為電影評論提供了法律依據。曹可凡建議,應建立公平客觀的文藝評價體系。趙冬苓認為,很多打分高的作品,或者收視率高的作品并非是好作品,因為短期內收視率和打分都是可以購買和“刷”的,但真正的好作品肯定是街頭巷尾都在談論的。山影出品的《瑯琊榜》和《歡樂頌》等收視率都不是最高的,像《瑯琊榜》也就在1%左右,但卻有高度的話題性,大家都在各種平臺熱議這兩部作品。因此,影響力不是數據能夠解決的。而《電影產業促進法》把電影評介納入到法律范圍內規范,則可以在未來改善電影評介環境,為電影發展提供健康良好發展的輿論環境。
過去兩年,“朝陽群眾”“西城大媽”成為熱門詞語,而伴隨這些詞語出現的過程則是明星吸毒、嫖娼等一系列違法亂紀行為,著實辣眼睛。中國文聯等單位一直堅持評選“德藝雙馨”藝術家,倡導文藝界核心價值觀。《電影產業促進法》中“演員、導演等電影從業人員應當堅持德藝雙馨,遵守法律法規,尊重社會公德,恪守職業道德,加強自律,樹立良好社會形象”的表述讓電影從業人員認識到作為公眾人物,肩負著特殊的義務和責任。全國政協委員、演員宋丹丹表示,“很多體制外所謂的‘小鮮肉’并沒有一個良好的從業環境,沒有領導關心他們,而他們的家長可能一輩子掙的錢還沒有‘小鮮肉’一個小時掙得多,更無從談及行業教育。”《電影產業促進法》的出臺無疑為青年演員的成長劃定了一條法律的底線。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影協副主席王興東一直呼吁依法保護編劇合法權益,此次全國政協會議上,他還建議加強對影視產業基地的合理有效利用,同時希望《電影產業促進法》在今后的過程中能夠完善這方面的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