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導演的科幻喜劇片《美人魚》創造了令人驚訝的票房奇跡
《湄公河行動》成為國產主旋律電影的又一標桿
黑幫片《羅曼蒂克消亡史》展現了濃郁的文藝氣質
《電影產業促進法》出臺,電影制作有法可依
面對票房增長速度放緩、好萊塢電影的激烈競爭,中國電影產業亟須法制引導和規范,以促進內生增長動力,激活對外競爭力,高效規范電影市場并最大限度地保障從業者的合法利益。11月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明年3月1日起開始實施。作為我國文化產業領域的第一部專門法律,《電影產業促進法》將電影產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使電影產業成為拉動內需、促進就業、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該法對電影創作、攝制,電影發行、放映、產業支持、保障,法律責任等分別作了詳細規定,尤其明確了虛報瞞報票房收入的法律責任和處罰方式。
在歡欣鼓舞的同時,我們也應當理性地認識到,立法、司法、執法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工程,電影立法只是一個起點,其對產業的促進作用并不是立竿見影的。如何進一步制定并實施完善的規則,同時明確執行的標準與力度,是政府管理者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政府應當轉變管理方式,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促進作用,培育、規范市場秩序,堅持放管并舉,該放的放開、該管的管住,寓管理于服務之中,同時還應采取財政、稅收、金融、用地、人才等多種扶持措施,促進電影產業全面發展。
產業規模穩定增長,票房增速放緩
截至12月23日,2016年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約為441億元,與去年相比取得小幅增長,但今年全年票房增長率13年來首次低于25%,與去年48.7%的驚人漲幅更是不可同日而語。2016年中國電影市場增長的總體特征為發展平穩,但呈高開低走趨勢。在《美人魚》《三打白骨精》和《澳門風云3》三部大片的助推下,年初春節檔僅7天便取得36億元超高票房,不僅使該檔期成為“史上最強春節檔”,更一舉占據全球各國單周票房榜首,甚至有業內人士認為中國電影今年票房總額將沖破600億元大關。最終,科幻喜劇片《美人魚》憑借33.9億元的佳績登頂中國影史票房冠軍。然而從春季檔開始,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增速開始放緩,無論暑期檔、國慶檔還是賀歲檔都未能止跌回升,僅有《湄公河行動》《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寒戰2》等寥寥幾片取得理想的票房成績。影市大半年的低迷,令一些悲觀者認為高速發展10余年的中國電影產業進入了“拐點”。
在新片不斷上映,影院建設熱情高漲的當下,中國電影的票房增速為何突然放緩?優質影片供應不足應為首要原因。與去年票房與口碑俱佳的《捉妖記》《尋龍訣》《夏洛特煩惱》《大圣歸來》等影片相比,今年同時具備市場號召力與好口碑的影片較為匱乏,僅有《美人魚》《湄公河行動》等幾部影片堪稱名利雙收。缺少“10億+”票房量級的“領頭羊”,市場就會陷入混戰,難以形成合理的排片結構,導致一些相對優質的影片得不到充分消化,各部影片之間形成內耗局面。與此同時,影院經營缺乏差異性、互聯網票補力度減弱、市場泡沫被擠壓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票房增速。值得一提的是,《葉問3》等影片因為票房造假而被電影管理部門嚴厲處罰,表明了管理者擠壓市場虛假泡沫的決心,這勢必將造成短期的陣痛,但從長遠來看對中國電影產業的良性發展功莫大焉。
總體而言,今年中國電影產業處于螺旋式上漲的趨勢中,從電影大國邁向強國的路徑并未改變,發展勢頭依舊良好,這次震蕩使狂熱的電影產業獲得了可貴的洗禮與考驗。而更為重要的是,中國電影產業未來的發展空間也不僅限于票房層面,還在于包括版權交易、衍生產品、非票收入在內的多方綜合收益,同樣在于人才的培養和工業體系建設。這有賴于觀眾群體的不斷成熟,更要以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與法制體系為依托。
獻禮片集中上映,主旋律不斷創新
為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大火種》《老阿姨》《古田會議》《毛豐美》《我的戰爭》等影片在今年7月集中上映;為紀念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遵義會議》《太陽河》《四渡赤水》《勇士》等影片在10月后陸續公映。這些影片或將目光投向艱難困苦卻百折不撓的歲月,在對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的追尋中,闡釋歷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社會主義道路和改革開放,或將視角投向普通人,以平凡書寫不凡,通過對生活的細膩展示和心理的深度挖掘,讓共產黨員的信仰扎實地落在土地上,體現了當代電影人對主旋律影片的創作探索。
尤為值得稱道的是,由博納影業出品的影片《湄公河行動》取得11.8億元票房,一舉創造了國產主旋律影片的票房及觀影人次紀錄。究其成功原因,在于創新的藝術表達、精彩的視覺呈現和商業化的包裝手段。事實上,一切弘揚真善美的影片都可被歸為主旋律,《阿甘正傳》《拯救大兵瑞恩》《逃離德黑蘭》等好萊塢電影早已證明,主旋律不但與商業性毫不矛盾,反而因其普適價值具備成為商業大片的一切條件?!朵毓有袆印返某晒?,不僅堅定了中國電影人的信心,也為未來主旋律電影的創作指明了方向。
多種類型取得突破,市場分層愈發多元
盡管中國電影產業增速放緩,但多種類型影片在2016年取得了可喜的突破?!睹廊唆~》將本是華語片弱項的科幻元素與喜劇元素深度融合,加上導演周星馳的“金字招牌”,一舉創造了令人驚訝的票房奇跡;張藝謀的《長城》以豪華的陣容、巨額的投資和好萊塢制造的姿態登場,盡管褒貶不一,但至少同時完成了對東方文化的想象性贊美和對西方的想象性渴望,其好萊塢大片運作模式的背后,是對東方市場的示好和對西方觀眾的擁抱;《我不是潘金蓮》與《驢得水》遠離曾經一度霸占華語電影銀幕的嬉鬧喜劇路線,憑借對現實的深切關注和老到的黑色幽默手法贏得了觀眾的口碑;充滿文藝氣質的《羅曼蒂克消亡史》彰顯著導演程耳強烈的個人氣質,通過冷峻的風格與精湛的表演拓展了華語黑幫片的內涵和外延;《寒戰2》突破了港式警匪片的舊有窠臼,在延續上一部政治劇情片路線的同時,進一步展示了人性的深邃與復雜;《七月與安生》拋棄了許多國產青春片慣用的矯揉橋段和“狗血”情節,利用新穎的敘事手法構建了一段真誠的青春物語;《大魚海棠》則以實驗式的手法嘗試為國產動畫電影賦予更多的品質,影片極具中國風的主旨與畫面令人印象深刻。
在主流商業片之外,還有一批小成本文藝片因為好口碑而引發了廣泛關注,制作成本僅為50萬元的《路邊野餐》、斬獲柏林電影節“杰出藝術貢獻銀熊獎”的《長江圖》、獲得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的《八月》正是其中的代表。令人欣喜的是,在曾經的文藝片主力軍“第六代”導演的創作逐漸轉型或歸于平淡的當下,畢贛、張大磊等一批“80后”甚至“90后”導演接過了他們的大旗,繼續通過文藝片探索電影藝術的前沿與邊界。然而,今年5月制片人方勵為求吳天明導演遺作《百鳥朝鳳》排片而含淚下跪的事件表明,國產文藝片的崛起仍任重而道遠。為推動院線和影院進行差異化經營,逐步打破電影市場同質化競爭的格局,滿足不同觀眾個性化的觀影需求,中國電影資料館在今年10月聯合華夏、上海暖流、萬達院線、百老匯、微影時代等公司共同發起成立“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將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00個影廳作為試驗點,保證每天至少放映3場、每周至少保證10個黃金場次放映文藝片,其最終目的是為文藝片的制作和展映提供平臺,促進優秀導演、優秀電影的持續產生,進而增強國產電影的整體原創力、傳播力和生命力。
互聯網巨頭繼續布局,IP與保底風光不再
2016年,增速放緩的中國電影市場依舊吸引了大量互聯網公司競相入局——騰訊影業、企鵝影業、阿里影業等互聯網影視公司開始發布片單布局內容,在資本的加持下與傳統影視公司分庭抗禮;微票兒與格瓦拉合并,淘寶電影更名為淘票票,二者在在線票務平臺上與貓眼電影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愛奇藝、優酷土豆等視頻平臺也逐步轉移內容陣地至自制網絡大電影,新媒體平臺生產內容能力優勢漸顯。然而與2015年類似,囿于電影行業“入局容易入行難”的特色,互聯網企業投資的諸多影片仍未獲得太大的市場份額?;蛟S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對電影最大的投資就是耐心。
與此同時,曾經一度被視為必勝法寶的IP電影在2016年頻頻遭遇“滑鐵盧”,《盜墓筆記》《致青春2》《爵跡》《大話西游3》《封神傳奇》等IP電影的票房均未達到預期。這表明隨著市場的完善和觀眾的成熟,熱門IP改編已非靈丹妙藥,缺乏故事性、創意性和思想深度的IP電影再難以獲得大眾認可。而一度被炒得火熱的保底發行模式也在2016年陷入困境,除《美人魚》等少數個例外,《絕地逃亡》《我不是潘金蓮》等影片均未能達到保底額度。在未來可預期的一段時間內,中國電影行業競爭的核心將轉向產品本身的質量層面,對于電影產業而言,內容永遠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