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電影從業者)
一部電視劇,制作機構要花每集30萬至50萬元的價格去找數據公司做高收視率,否則就可能因為收視率不高而遭電視臺腰斬或降價,這種明顯的造假行為,這種行業內廣泛通行的潛規則,應痛下決心整治。這個惡性腫瘤不鏟除,劣幣驅逐良幣,本來已經風雨飄搖的中國電視必然更是雪上加霜。
@編劇袁雪(影視從業者)
好劇本文筆可以普通,但一定要有畫面感,編劇要有把所有故事都演化成畫面的能力,還得給這些畫面找到最佳的排列組合,然后把這些畫面用平實到位的語言描述出來,往直白里說就是得能在腦子里把成片過一遍然后寫出來,直接看劇本就是訓練自己把文字在腦海里變成畫面的能力,很多責編策劃是不具備這個能力的,他們把劇本當成小說看,就會覺得看不懂或者不好看,然后就說這個劇本不好,往往只有經過現場歷練的導演拿到手才有更準確的判斷,所以有跟組經歷很重要,只要是想干這行的,不管什么職位,去跟組吧,哪怕一次,吃幾個月盒飯回來就會打通任督二脈了。
@臧棣(詩人,批評家)
批評常常比詩更容易陷入粗鄙的傲慢中。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情形,缺乏細讀詩歌能力的人,或者沒有精力從事細讀詩歌的人,最喜歡對當代詩采取傲慢的姿態,進行傲慢的批評。詭異的是,在我們的詩歌文化中,批評的傲慢,幾乎可以不付出任何代價。
@木衛二(影評人)
電影的魅力,并不是在于高清真實本身,而是如何通過各種彎彎曲曲云霧繚繞的道路去接近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