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底乾坤大 心頭責任明
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我有幸作為代表,親耳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總書記的講話,立足當前文藝界實際,緊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宏偉藍圖發展的新要求,高屋建瓴、立意深刻、內涵豐富、情真意切,為我們文藝界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對文藝工作者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創造社會主義文藝高峰提出了新要求,是新時期指導我們文藝繁榮發展的行動指南。
總書記指出,“創作出具有鮮明民族特點和個性的優秀作品,要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具有幾千年燦爛悠久歷史的書法藝術是“中華文化瑰寶,包含著很多精氣神的東西”。古往今來,中國書法史上名家云集、大師輩出,王羲之、顏真卿、蘇軾、米芾、傅山等等,不勝枚舉,他們以精湛的書法藝術名垂青史,更以偉大的人格鑄造時代豐碑,為后世楷模。我與成千上萬的書法藝術工作者,為中國書法璀璨奪目的成就而驕傲,對書法藝術的生命力、創造力高度自信。“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一字一世界,一筆一精神。漢字是中華文化的基因,是中華文明傳承的載體,寫好漢字是關系到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民族凝聚力乃至文化安全的大事。緊握漢字書寫之筆,重興漢字書寫之風,展現漢字書寫之美,是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之需要,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之需要。
總書記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時代的雕塑者。一切優秀文藝工作者的藝術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優秀文藝創作都為了人民”。書法藝術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緊密相連,書法藝術工作者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走入生活,貼近人民。近年來,中國書法家協會以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深入基層,扎根人民,到全國各地基層單位、農場、部隊、學校,體驗生活,“送萬福進萬家”,文化惠民。實踐證明,藝術只有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服務,才有鮮活的生命力。我們要動員更多的書家參與,社會服務面更廣泛,發揮書法藝術專長,努力創作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喜愛、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優秀作品,謳歌時代,禮贊英雄,服務人民。
總書記指出,“創新是文藝的生命”,文藝要“因時而興,乘勢而變,隨時代而行,與時代同頻共振”。與時俱進、推陳出新的作品既是對中華優秀文化基因的挖掘與體認,更是對時代精神與時代審美的提煉與升華。創新不是空洞的、毫無根據的。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書法事業蓬勃發展,銳意進取,取得了驕人的成就。然而,看到成績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問題,在書法創作中還存在傳統基本功不足、盲目跟風、過度裝飾制作、過度包裝炒作等令人擔憂的現象,這是我們必須保持警醒和關注的。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倡導書法工作者,努力學習優秀民族文化傳統,端正創作態度,創作更多貼近生活、貼近大眾、反映中華美學精神和時代審美精神的書法作品。
總書記指出,“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職責”。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堅守藝術理想,要從青少年抓起,引領社會風尚,要從青少年抓起。十一屆書代會以來,中國書法家協會把書法教育作為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夯實民族團結共同思想基礎的重要抓手。為了推進書法教育工作,我走訪了十幾個省市自治區。每到一地,廣泛調研,了解基層情況,聽取各方面意見。為配合推進“中小學生書法進課堂”,在中國文聯支持下,我們已和教育部相關部門合作,實施“翰墨薪傳”中小學書法師資培訓工程,通過建立長效工作機制,保障書法教育持久有序推進。同時我們也嘗試運用新媒體工具,和書法教學結合,創新書法教育載體和形式,克服邊遠地區書法教育人才缺乏的困難,激發學生書法學習興趣。希望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實現中小學書法教育全覆蓋,使書法教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促進民族團結、提高全民族審美素養的綜合素質教育平臺,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民族觀、文化觀、審美觀,培育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情懷和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對偉大祖國、對中華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和熱愛。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從文藝與歷史、文藝與人民、文藝與時代、文藝與引領等方面對廣大文藝家、文藝工作者提出新希望與新要求。作為具有一萬多名會員的中國書法家協會,在全面貫徹落實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精神的基礎上,我們要將深入學習落實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列入協會工作計劃,團結引導廣大書法藝術工作者,齊心協力,為全面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而不懈努力,作出我們書法藝術工作者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