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動態新聞

      兩岸文藝界攜手,助推新時代中華文化“走出去”

      時間:2016年12月04日 來源:《中國藝術報》 作者:張亞萌 王雨檬
      0

        

          臺灣地區代表團在人民大會堂前合影 王雨檬 攝 

        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信息時代,我們應該如何塑造中國的國家形象?如何展示中國文化中積極而富有正能量的一面?如何展示中華文明的魅力?如何讓世界真正地了解中國?在第十次全國文代會上,臺灣地區代表團的特邀代表們正在探索這些問題的答案。

        越是傳統的東西越是源頭活水,越時尚

        “我常常出國進行文化交流,參觀國外的展覽,每次交流經常有老外向我表示,他們越來越欣賞中國文化。然而在國內,卻經常有人認為外國的藝術創作比國人的好,其實這是在不了解自身文化基礎上產生的一種崇洋媚外的誤解。”究其原因,臺灣戲曲學院副校長、特邀代表蔡欣欣認為,這與我們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不夠全面有關系,以致于不了解和不理解自身文化的優勢。

        “我們當年曾說,中國文化在臺灣有所傳承,臺灣最美的景觀在人。而如今,政治亂象、服務落差、待人惡劣……兩岸很多媒體都有報道。”中國視協理事、臺灣“中華節目內容制作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汪威江代表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優良中國文化缺失,是20年島內“去中國化”的結果。“如今臺灣經濟發展面臨問題,要‘過冬’,過去一年,由于政治和一些社會突發事件,導致來臺旅游者減少,很多商店和餐飲業關門,臺企老板叫苦連天。溫飽難,精神層面就難提出要求。”中國視協會員、臺灣鄧麗君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鄧長富代表說。

        眾多代表認為,臺灣“去中國化”尤其對青少年的成長傷害巨大——在臺灣,如今不少青年人很難堂堂正正地說自己是中國人。“溫故知新,沒有故何來新。香港武俠小說蜚聲華人世界,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中文底子很好,情節來自于中國傳統故事;反觀當今,臺灣孩子看日本漫畫,底子是日本文化。”中國音協理事、臺灣飛碟集團董事長吳楚楚說。臺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秘書長陳春霖代表說,西方文化借助經濟力量進入中華文化圈,我們的下一代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對母體文化接收程度走低。“比方說過年這個概念,老一輩人喝完臘八粥,就覺得春節快到了,元宵吃完了,春節就過完了。而新一代年輕人對過年的概念都以圣誕節和情人節為始終。”“當今,臺灣文化產業受到西方沖擊,周杰倫之后,我們還能推出什么代表臺灣的文化標志?”汪威江詰問。

        鄧長富代表認為,這種只有立場、沒有是非的狀況,需要文化的力量去糾正,“我們應該從文化底蘊的角度去影響青年人,避免下一代文化上和價值上的失落與迷茫”。面對臺獨勢力推動“去中國化”,兩岸藝術工作者要有清醒自覺,確立以中華傳統文化為根基的文化自信。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價值支撐。中國文化精神、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發展的內在動力,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自內心的自信和自豪。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次全國文代會、第九次全國作代會上的講話,強調中華文化傳統的重要意義,更引發臺灣特邀代表的強烈共鳴:“越是傳統的東西越是源頭活水,越時尚——當前的傳統其實也是當年的創新。文藝作品不僅要繼承弘揚傳統,還要反映與人民的聯系、反映人性。如何繼承傳統,如何面向時代?就是要保存精髓,萃取新意。”蔡欣欣認為,兩岸傳統戲劇一脈相承,盡管時空環境不同,但可以相互借鑒,共同發展。她說,一部好作品可以帶活一個藝術門類,也可以帶動兩岸之間的交流,比如昆曲《牡丹亭》,兩岸藝術家需要聚焦式地交流、對話,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彼此特質,促進發展。

        戮力同心,勝過千言萬語

        “直接交流,用作品說話,勝過千言萬語。”吳楚楚等代表認為,在兩岸交流、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路途中,兩岸文藝界攜起手來,在文聯等機構平臺上創作與溝通,能達到更明顯的效果。不少代表對中國文聯擁有十幾個文藝家協會非常“羨慕”,希望文聯能利用豐富的資源和渠道,在對臺交流領域把活動搞得更為豐富,更有實效。

        “中國文聯涉及十幾個藝術門類的協會,如何將深奧的傳統文化以流行文化的形式向年輕人傳播,引導年輕人去學習傳統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挑戰。”中國民協會員、臺灣創意游學協會副理事長劉建興代表說,臺灣融合了中國傳統儒家文化、日本精致文化和美國創造創新的精神,臺灣文藝界和中國文聯可以進行雙向合作、跨界合作。

        中國雜協理事、臺北市技藝舞蹈表演業職業工會理事長羅飛雄代表“盯上”了下一屆文代會的名額:“希望能夠邀請更多來自臺灣的年輕藝術工作者參加,為他們了解大陸文藝發展提供交流平臺和學習的機會。”臺灣師范大學美術系名譽教授、臺灣美術院副院長江明賢代表呼吁中國文聯的“網上文藝之家”可以向臺灣藝術家開放,成立一個兩岸文藝資料庫,作為一個藝術家了解彼此藝術發展的窗口,使兩岸藝術家共享資源、相互學習。

        中國雜協理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助理教授兼學務長程育君代表看中了中國文聯文藝研修的項目,“希望兩岸共同培養文藝人才,同時考慮招收臺灣地區學員”。中國攝協理事、臺灣“中華攝影藝術交流學會”名譽理事長鐘永和,中國攝協理事、臺灣“中華藝術攝影家學會”理事長林再生等攝影界特邀代表表示,希望兩岸建立合作機制,促進兩岸藝術工作者共同創作藝術作品,或就相同的主題進行各自創作,在對比和切磋中取長補短,相互學習,打造精品。臺灣文藝協會理事長王吉隆代表建議通過組織假期兩岸青年營、開展校園間聯誼、進行畢業歌創作演出等形式,促進兩岸年輕人之間建立友誼,加深了解,為兩岸文化交流培養后繼者。中國書協理事、臺灣書法學會會長沈榮槐代表呼吁,兩岸藝術家應該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將中華文化推向國際,增強中華文化的軟實力,才能形成合力,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中積極而富有正能量的面貌。

        “我們希望今后在‘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當中,在中華文化‘走出去’的系列項目里,臺灣的文藝界人士可以有所作為。”中國舞協理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學系教授林秀貞代表的說法代表了很多臺灣文藝界人士的心聲——推動兩岸攜手合作,助推實現新時代中華文化在國際舞臺上的創新發展。

         

      (編輯:王士婷)
      會員服務
      A最近中文在线| 国产乱人伦Av在线无码| 亚洲国产一二三精品无码|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国产精品一区综合无码| 天堂а√中文最新版地址在线|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福利软件|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a乱码日本中文字幕高清 |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软件|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日韩中文久久|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素人|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国产 | 无码精品蜜桃一区二区三区WW|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久久久久无码中| 亚洲热妇无码AV在线播放| 亚洲日产无码中文字幕|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免费蜜桃| 欧美精品丝袜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v无码国产在丝袜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综合网| 少妇人妻无码精品视频|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 |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中文成人网 | 97无码免费人妻超| 中文午夜乱理片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蜜桃|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 熟妇女人妻丰满少妇中文字幕| av无码国产在线看免费网站|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无码av中文一二三区|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男男| 自拍中文精品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