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的時光(電影史學家)
藝術電影(小眾電影)的發展演進不僅是電影發展演進的一部分,而且也是包括類型片在內的常規電影發展演進的重要推力。甚至可以說,常規電影的創新總是建立在藝術電影所提供的思想發現和電影思維探索基礎上的。由此反觀,倘若我們對中國當下的商業片創作有所失望,問題是否也需要從藝術電影創作現狀中去尋找?我們是否也可以這樣追問:中國當下的藝術電影,又有多少創新、創新在哪里?
@羊馳(戲劇人)
編劇掙扎在生存的邊緣,劇本的好與壞不是編劇決定的,而是出品方選擇什么,制片方要拍什么,導演要表達什么,然后再去找劇本,爛是因為編劇嗎?
@楊葵(作家)
讀了篇文章,恨不能一句一段,難看。讀文章,斷句、分段這樣的小事即可讀出作者的斤兩。句斷得太勤、段分得過多,常常彰顯做作痕跡;段分得過少、句斷得太疏,常常顯出笨拙。當然是自然而然最好,但這“自然”太難了,要經過許多不自然的訓練,還有三觀的整體提升。
@絕對敏捷(電視從業者)
不尊重藝術最終就只能遠離藝術,不尊重觀眾最終會被觀眾拋棄,不尊重市場最終會被它背叛,電視劇不是萬能的收視法寶,沒有了好的內容就會慢慢丟失自己的陣地,靠假數據終歸不會長久,觀眾很容易找到新的興趣點來替代,忠誠度是靠真正的內容來支撐的,炒作興得了一時不可能久遠,數據買得了當下,買不來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