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推動中國戲劇邁上新臺階
——專訪中國劇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季國平
“創作出了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彰顯中華審美風范的優秀作品,涌現出了一批年輕有潛力的戲劇創作人才。京劇、昆曲及地方戲劇的保護與傳承逐漸成為戲劇工作的重點,新創劇目與整理改編傳統戲兩翼齊飛。現實題材戲劇創作成就突出。”談到中國文聯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五年來,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以來戲劇的發展,中國戲劇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季國平表示,戲劇界迎來了一個激動人心、鼓舞人心的新時代。
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隨后,《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等政策相繼出臺。2015年7月,中國劇協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近400名戲劇工作者代表參加。在會上,代表們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隨著國家對戲曲藝術的關注和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五年來,中國劇協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充分發揮戲劇“高臺教化”“潛移默化”的獨特優勢和價值引領,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推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舉措,為戲劇事業的繁榮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唱響主旋律,積極組織重大主題戲劇活動和精品創作
“無論是在黨和國家迎來大事、喜事之時,還是應對難事、急事之際,廣大戲劇工作者都能發揮才智、熱情參與,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主旋律、彰顯正能量、唱響實現中國夢的時代最強音貢獻力量。”季國平表示,中國劇協的工作始終密切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發揮戲劇藝術價值引領、精神激勵的重要作用。
五年來,中國劇協相繼舉辦了紀念毛澤東同志《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中國戲劇家延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65周年“京劇名家經典折子戲專場演出”“中國夢·百姓夢·我的夢——慶祝新中國成立65周年原創小戲小品匯報演出”“為黨放歌——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京劇名家名段演唱會”等主題戲劇活動,熱情謳歌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
五年來,中國劇協倡導正確導向,鼓勵重大革命題材、現實題材的戲劇創作,組織創排或協助創排了小品《紅色珍寶》《老憨照相》,錫劇《林徽音的抗戰》、昆劇《孔子》、商洛花鼓戲《帶燈》等優秀劇目。積極組織戲劇家赴基層深入生活、采風創作,重點關注、推出了一批抗日題材、“一帶一路”題材、廉政及先進模范人物題材的優秀戲劇作品。著力打造戲劇活動品牌,深入開展文藝志愿服務活動
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評選、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評選、中國戲劇節、中國校園戲劇節、全國小戲小品展演、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活動是中國劇協最為知名的六大品牌活動。“五年來,我們精心組織、改革創新,以這些品牌活動為平臺,推出了一大批優秀戲劇作品和戲劇人才,展現了我國戲劇界百花齊放、生機勃勃的可喜局面。”季國平說。
第26屆、第27屆梅花獎大賽,評選出董紅、吳非凡等66位梅花獎演員,李東橋、歐凱明等11位演員第二次獲梅花獎,評劇演員馮玉萍獲第三次梅花獎。他們長期活躍在演出第一線,為廣大基層觀眾演出,練就一身絕活,演繹著“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深刻寓意。2013年,正值中國戲劇梅花獎創辦30周年之際,中國劇協召開紀念大會,舉辦“梅花贊”專場匯報演出,全國近500名梅花獎獲得者參加,邀請一線工人、戰士和農民工等基層群眾免費觀摩,受到熱烈歡迎。在蘇州舉辦的第13屆、第14屆中國戲劇節,共演出滑稽戲《探親公寓》、京劇《趙佗》等70余臺劇目,展現了近年來全國新創劇目的最高水平。戲劇節還戲于民、低價運作,惠及觀眾十數萬人,成為人民群眾歡慶的文化節日,取得熱烈反響。
江西、湖北、江蘇、新疆、廣東、四川、山西、西藏、湖南、內蒙古、寧夏、河北、重慶、黑龍江、浙江……中國劇協精心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各類戲劇惠民活動,在文藝志愿服務的過程中體現戲劇的重要價值。五年來,梅花獎藝術團走遍全國,深入各地開展“送歡樂下基層”活動,為廣大工人、農民、戰士、社區群眾、少數民族農牧民等基層觀眾送去精彩的戲劇節目,密切了戲劇家與人民群眾的情感聯系。季國平表示,梅花獎藝術團自2005年成立以來,先后深入全國28個省區市演出近150場,近300位梅花獎演員參與演出,惠及觀眾40余萬人,已成為享譽國內外的知名品牌。
梅花獎數字電影工程碩果累累、備受好評。“這一工程由中國文聯與中國劇協聯合主辦,自2010年啟動以來,已拍攝完成京劇《響九霄》、龍江劇《木蘭傳奇》、豫劇《蘇武牧羊》、晉劇《傅山進京》等30余部優秀影片。其中,京劇《響九霄》《蘭梅記》分別獲第27屆、第2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戲曲片獎,《響九霄》還獲得中宣部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僅北京奔小康院線就放映三千多場,為向大眾宣傳和普及優秀戲曲劇目作出重要貢獻。”季國平說。
重視行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強戲劇理論評論與基層調研工作
中國劇協高度重視行業培訓,重視戲劇人才的梯隊建設和幫扶工作,建立了全方位的長期培養機制。“自2011年起,我們與上海戲劇學院等單位合作,先后舉辦了全國青年劇作家、導演藝術家、戲曲音樂家、戲劇評論家、舞臺美術家高級研修班,成立了全國戲劇創作高端人才研修中心。這些舉措以探索實踐型的高端藝術人才教學模式為目的,采取高規格、高層次的集中學習形式和學習后的跟蹤培養模式,對于解決某些戲劇門類后繼乏人、青黃不接的局面大有裨益。”季國平表示,目前已有多達百位著名文藝家參與授課,三百余位青年戲劇人才參與學習,學員結業后實踐作品碩果累累,戲劇發展的薄弱環節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為戲劇界積累了寶貴的人才力量。“2015年,我們又召開了以這五期青研班為基礎的全國青年戲劇創作會議,這是對五年來戲劇人才培養成果的檢閱與動員,有益探索了中國劇協在新形勢下發揮行業協會獨特作用、促進戲劇繁榮的新方式。”
除了人才培養,中國劇協堅持關注創作導向、研究行業規律、開展學術交流、倡導健康批評,鼓勵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倡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評論氛圍。五年來,舉辦嶺南地方戲曲傳承與創新研討會、瓊閩粵臺及東南亞地區閩南語系劇種研討等。開辦中國青年戲曲音樂家論壇、全國戲劇評論家先鋒論壇等。組織舉辦紀念張庚、歐陽山尊、梅蘭芳、周信芳等戲劇大家誕辰紀念活動,舉辦李默然同志藝術人生追思會。開展中國歷代文化名人劇目創作計劃、中國地方戲曲聲腔整理搶救工程等。開展戲劇作品著作權調研、全國戲曲音樂現狀調研、全國劇本創作和劇作家現狀調研、體制外戲劇工作者現狀調研。深入安慶、陜西、貴州、廣東等基層地區進行地方戲調研。陸續出版《中國劇本創作白皮書》《中華戲曲》線裝叢書、《當代中國戲劇家叢書》等。“這些理論評論與調研活動,積極反映我國戲劇行業發展、藝術創作情況,為當代戲劇理論建設發揮重要作用。”季國平說。
積極拓展對外交流渠道,不斷提高中國戲劇的國際影響力
五年來,中國戲劇“走出去”與“引進來”并舉,在國際上的地位得到顯著提高。2014年,在亞美尼亞召開的國際劇協第34屆世界代表大會上,季國平當選為國際劇協副主席。“我深感自豪。祖國的強大是我的堅強后盾,中國戲劇被越來越多的世界觀眾熟知和喜愛、影響力不斷擴大也已是不爭的事實。”季國平介紹,國際劇協成立于1948年,是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密切合作的國際性非政府組織,這是中國人首次擔任這一職務。“2016年,我們還在廣州成功舉辦世界戲劇日暨亞洲傳統戲劇論壇活動,來自國際劇協總部及23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名嘉賓、藝術家參加,受到國際戲劇界廣泛好評。”五年來,還成功舉辦了兩屆中韓日戲劇節;組織梅花獎藝術團赴港澳臺地區及新加坡等國進行演出,弘揚傳統文化,取得圓滿成功;積極推薦國內優秀劇目參加日本、韓國、塞浦路斯等十余個國家舉辦的國際戲劇節并獲佳績,進行戲劇交流的國家和地區達60多個,取得豐碩成果。
季國平說:“中國文聯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即將隆重召開。中國劇協全體同志將深入貫徹中央各項文藝精神,團結鼓勁、開拓進取,在中國文聯的正確領導和統一部署下,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不斷延伸工作手臂,提高行業服務、行業管理、行業自律的水平,團結廣大戲劇工作者,以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胸懷與氣度,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范,努力生產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優秀作品,努力開創戲劇事業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