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次文代會以來,中國文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切實履行團結引導、聯絡協調、服務管理、自律維權的職能,舉辦了一系列特色鮮明的大型文藝活動,大力開展文化惠民和文藝志愿服務,加強引導、積極開展文藝評論評獎,促進創作繁榮,取得了豐碩成果。為迎接十次文代會的召開,本報今起開設“唱響時代華章——九次文代會以來文藝成就巡禮”欄目,回顧展示五年來文藝繁榮發展的喜人面貌。 ——編 者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九次文代會以來,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以來,中國文聯努力加強和改進文藝評論工作,開創了文藝評論工作的新局面。文藝評論園地氛圍良好、清風習習。
通過座談、研討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廣大文藝評論工作者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暢談如何開展積極健康的文藝評論,形成了“以人民為中心”“不做市場奴隸”“說真話、講道理”“展現中華審美風范”等一系列重要共識,進一步明確了努力方向。大家認為,隨著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舉措不斷深入,文藝評論這艘航船把好了方向盤,開得更快、開得更穩。
開拓創新,不斷延伸聯系手臂,加強文藝評論組織建設;多方聯動,積極推進工作覆蓋,擴大文藝評論陣地;凝神聚力,廣泛展開學術研討,磨礪出為人民喜愛的優秀作品……通過一項項具體而有效的工作,文藝評論更加趨于健康,主流聲音越發壯大,助推文藝繁榮發展。
正確導向:增強文藝評論工作的責任意識
文藝批評是文藝創作的“一面鏡子、一劑良藥”“批評家要做‘剜爛蘋果’的工作”“倡導說真話、講道理,營造開展文藝批評的良好氛圍”……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文藝評論工作,在文藝評論家中引起了強烈反響。大家紛紛認為,這充分表明黨中央對文藝評論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廣大文藝評論工作者的親切關懷,進一步闡明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文藝評論工作的方向和目標、重點任務和基本遵循。文藝工作座談會后,文藝評論界立即展開對重要講話的學習貫徹,用講話精神指引文藝評論實踐中,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
——2014年10月17日,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光明日報》文藝部、中國藝術報社在京組織召開“文藝評論家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暢談學習總書記重要精神的體會,凝聚加強文藝評論工作共識。
——2014年10月25日,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湖北省文聯、恩施州委州政府在湖北恩施聯合主辦研討會,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探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文藝創新。
——2015年4月14日,來自全國各社科研究機構、宣傳思想文化單位、文藝報刊社及高等院校的31位文藝評論骨干相聚云南昆明首屆全國文藝評論骨干專題研討班,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深入研討“中華美學精神”。
——2015年10月23日,眾多文藝評論家匯聚在中國文聯主辦,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承辦的文藝理論家評論家學習貫徹《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座談會,結合學習貫徹講話精神研討文藝作品質量評價體系構建、文藝理論評論陣地建設等話題。
……
為發揮理論評論優勢,深入解讀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和中國藝術報社自2014年10月20日起在《中國藝術報》文藝評論版面開辟了“學習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講話”筆談專欄。相繼刊登了曾慶瑞、傅謹、董學文等數十位名家的《用法治的利劍剜影視文藝的“爛蘋果”》《文藝創作與市場的功能》等百余篇理論評論文章,推動了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在文藝實踐中更好地貫徹落實,也堅定了文藝評論家的正確方向。
方向在明確,共識在凝聚。文藝工作座談會的精神指引下,文藝評論工作的良好生態日益形成。
組織建設:構建互融互通的文藝評論格局
2014年5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成立。同年9月,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揭牌。各地文藝評論家協會也雨后春筍般相繼成立。一支支年輕的隊伍,以忘我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事業當中。辛勤耕耘,迎來滿園芬芳。
如今,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已擁有706名會員、201名理事、17名主席團成員……他們是文藝理論界、評論界、文藝事業一線的專家學者,來自音樂、舞蹈、美術、書法、文學、電影、電視、攝影等各個藝術領域,關注著藝術產業、青年工作、民族民間藝術、網絡藝術,他們在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的組織下,跨界團結在一起,與全國25個省級文藝評論家協會所聯系凝聚的5000余名文藝評論家匯聚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評論的力量源泉,為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發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風貌”的中國當代文藝評論新格局迎接挑戰,貢獻力量。
兩年間,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已成立理論委員會、青年工作委員會、戲劇戲曲藝術委員會、書法篆刻藝術委員會、民族民間藝術委員會、藝術產業研究委員會、視聽藝術委員會、音樂舞蹈藝術委員會、曲藝雜技藝術委員會、網絡文藝委員會10個專業委員會,還有其他專業委員會在醞釀中。在會員管理上,于今年5月發布《中國文藝評論工作者自律公約》,倡導全國文藝評論工作者愛國為民、堅定立場、科學說理、敢于擔當、繼承創新、遵紀守法、德藝雙馨。同時完善會員退出機制,清理“僵尸會員”,調動活躍會員,引領文藝評論新風,并計劃加大對會員薄弱地區的扶持力度。
中國文聯舉辦的全國中青年文藝評論家高級研修班,截至2015年已辦九屆,累計700名中青年文藝評論工作者參加了研修班學習。從2015年開始,創辦了全國文藝評論骨干專題研討班,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接過人才培訓的接力棒,在昆明和蘇州先后舉辦兩屆研討班,為文藝評論領域的領軍人物、中堅力量搭建平臺,為當代文藝實踐注入評論能量。
陣地建設:營造文藝評論繁榮的良好生態
人才是果,基地如樹。來自樹干的豐富給養,讓人才成長得更加豐碩、茂盛。
2015年4月初,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發布公告,首批“中國文藝評論基地”面向全國公開申報。基地包括三種類型:研究基地、研修基地和傳播基地。9月23日,首批中國文藝評論基地授牌儀式在中國文藝家之家舉行。自此,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央音樂學院、中央美術學院、浙江大學、遼寧省文聯、內蒙古自治區文聯、江西省文聯、浙江省文聯、蘇州市文聯等成為首批22家“中國文藝評論基地”的共建單位。中國文聯通過全國性的中國文藝評論基地布局,為加強和改進文藝評論堅實的學術支撐、信息支撐和人才支撐打下基礎。
一年來,22家中國文藝評論基地扎實推進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各類活動,密切關注當下的文藝思潮、作品、現象和人物,深入研究當代文藝實踐,分析問題,提出建議,培養人才,在各自專業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成果,為開創文藝評論新風作出了貢獻。
今年8月,各基地代表在陜西西安舉辦的第一次中國文藝評論基地全國工作交流會上坦誠交流,形成共識:中國文藝評論基地建設要朝著三個方向努力:一是集中資源、打造品牌;二是加強合作、優勢互補;三是擴大宣傳、形成聲勢。
聽聲響、看影響、不空響,不要“面子工程”,只要“真槍實彈”——中國文藝評論基地對20余個學術課題展開研究,開展各種學術活動百余次,集中推出了一大批有價值、有分量、有影響的研究成果:編輯出版2013年度、2014年度《文藝評論文選》和《中青年文藝評論文選》,第八屆、第九屆中青年文藝評論家高級研修班學員論文集,第九屆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獲獎文集、第七屆當代中國文藝論壇文集、首屆全國文藝評論骨干專題研討班論文集等。
在傳媒陣地建設方面,中國文聯充分發揮《中國藝術報》、中國文藝網等文聯系統所屬的文藝理論評論報刊和網站的陣地作用,并與《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人民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媒體合作文藝評論專版專欄,讓文藝評論在發酵中增加濃郁的香氣。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的“一刊、一網、一號”也以各具特色的魅力多角度地吸附全國文藝評論工作者。《中國文藝評論》月刊至今已經出刊12期,原創性強,越來越受到各藝術門類理論評論工作者的關注。依托“中國文藝評論網”“中國文藝評論”微信公眾號,讀者既能獲取嚴肅的學術交流信息,又能輕松愉快地了解文藝評論圈里的新鮮事。
學術建設:探索建立文藝評價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部好的作品,應該是經得起人民評價、專家評價、市場檢驗的作品,應該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也應該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作品。
兩年來,中國文聯成功舉辦了“文藝評論:方向與責任”座談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文藝創新”大型研討會、“藝術與市場的張力——市場經濟條件下文藝健康發展之路”中國文藝評論家學術峰會等多次專題研討活動,創建中國青年文藝評論家“西湖論壇”、中國文藝“長安論壇”,深入開展了“美學家眼中的中華美學精神”“藝術家眼中的中華美學精神”和“評論家眼中的中華美學精神”系列理論研討會,緊扣時代脈搏,研討了張火丁現象、2016年春節檔電影作品、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暨長征題材文藝創作、傅庚辰音樂作品的內涵及影響等重要的文化現象,完成了“文藝作品評價體系研究”11個子課題和總報告,承擔并完成2014、2015年中國藝術發展報告編撰出版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文聯多部門、多渠道、多平臺合作,展開對重點文藝作品的宣傳和研討,如電視劇《北平無戰事》《平凡的世界》《小鎮大法官》以及電影《蘭輝》《黃克功案件》《啟功》《太陽河》等作品研討會。在這些研討會上,來自影視藝術、史學、法學、文學、軍事、社會學以及青年工作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從不同學科背景出發,對作品進行了“多學科碰撞”,立體多面地客觀評析和深入解讀了這些廣受人民歡迎的文藝作品,并為政府有關部門如何扶持和引導優秀文藝作品建言獻策。
在藝術質量和水平上要敢于實事求是,對各種不良文藝作品、現象、思潮要敢于表明態度,在大是大非問題上要敢于表明立場,倡導說真話、講道理。——這是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開展各種學術研究、交流堅守的一個準則。一系列的研討會上,各種真知灼見交鋒,匯聚成一股潛流,潤物細無聲地對中國文藝評論的面貌產生著影響。
作為一個成立不久的年輕力量,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以鮮活的氣息謙遜有禮地團結著資深的、正在成長的文藝評論人才,讓文藝理論評論更加親近實踐、引導實踐,助力中國的文藝工作者努力創作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在中國文聯黨組領導下,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的種種努力在證明:文藝評論工作者也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