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動態新聞

      文物背后的長征故事

      時間:2016年10月12日 來源:《中國藝術報》 作者:王雨檬
      0

      紅軍長征過草地時用來充饑的皮鼓

      中國工農紅軍高級將領劉志丹在陜甘革命根據地堅持斗爭時使用的馬鞍和馬鐙

      紅軍途經貴州黎平時送給向導的手提風雨燈

        紅軍穿爛的草鞋、縫紉工人為紅軍縫制衣服用的尺子、村民歡迎紅軍用過的鼓、紅軍長征途中的木板標語……和我們想到長征時腦海中浮現的槍林彈雨、前赴后繼的場面不大相同,9月22日至10月30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免費開放的“信念·精神·傳承——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型館藏文物展”的展示內容十分貼近百姓生活,甚至有一絲“嘮家常”的氣息。在艱苦卓絕的長征中,紅軍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裝備,行軍休息時做什么,都能在展覽中找到最直觀的答案。

        基于中國國家博物館豐富的文物資源基礎,展品類型涉及戰斗武器、布告、漫畫、地圖、歌曲詩篇、學習課本、烈士手稿、紅軍家信、生活用品等以及館藏美術作品共計312件,分為“戰爭史詩”“魚水深情”“崢嶸歲月”“長征記錄”“豐碑永存”“長征畫卷”6個部分。其中匯聚了大量的館藏一級文物精品,包括毛澤東在陜北接受斯諾采訪時戴過的紅軍八角帽、周恩來長征時用過的望遠鏡、朱德為宣傳民族政策簽署發布的《中國工農紅軍布告》、陳毅修改的《游擊戰爭紀實》手稿、賀龍給歸化寺喇嘛夏拿古瓦的委任令、紅軍在甘南寫的“回番漢民族一律平等”木板標語、張子意寫的長征日記、紅軍總政治部編印的《紅軍識字課本》、斯諾在陜北采訪時用的攝影機、方志敏在獄中寫下的《可愛的中國》《清貧》等文章手稿、劉志丹在陜甘革命根據地堅持斗爭時使用的馬鞍、林伯渠在長征時用的馬燈,等等。這些文物,見證了紅軍是如何在艱難跋涉、險象環生的遠征中,傳播了革命的理想和信念,鍛造出偉大的長征精神。

        展覽中,一盞不起眼的油燈見證了曾經軍民一家親的深厚情誼。1934年12月,紅一方面軍第二師的一支部隊占領黎平后,為驅逐城外的黔敵,紅軍請來了熟悉當地地形的黎平縣農民高樹清為部隊做向導。帶路任務完成后,高樹清又碰到另一支紅軍隊伍,他主動為他們帶路,走到目的地后天已漸暗,紅軍怕路黑危險,就將這盞手提風雨燈送給他。然而,在回家的路上,高樹清又數次遇到紅軍隊伍,每次都主動幫助帶路。紅軍戰士看到天色已晚,怕他太辛苦,又怕他無法進城回家,執意不肯再讓他帶路,他這才返回家中。高樹清把這盞手提風雨燈當作珍貴的禮物保存起來,在以后的日子里,無論生活多么艱苦,他一直舍不得用這盞燈,連油壺里邊的燈芯都是紅軍送給他的時候裝在里邊的。正是人民群眾對紅軍這種掏心窩的信任與擁護,為長征的勝利提供了重要保證。

        紅軍行軍使用的日常用品、衣物、攜帶的錢幣、糧票、紅軍醫院的醫療設備等物品讓很多觀眾發出了“實在是太不容易了”的感慨。且不說紅軍過雪山時穿的薄若風衣的棉襖,光是胳膊、腋下、胸前的那幾個大洞,就難以抵擋嚴寒。一個背著書包的中學生看了以后,直呼:“天吶,穿這個過雪山凍死了!”還有一面破皮鼓也很引人注意,皮鼓的鼓面上寫著“四川省馬爾康卓克基”9個字,紅色,清晰可辨。卓克基,藏語意為“至高圣潔”之地,是當時西康省的一個藏族聚居區。在皮質鼓面上有一塊明顯的缺損,是因為紅軍長征過草地時,食物匱乏,便將皮鼓面割下一塊吃掉充饑了。在那種缺醫少藥、物資極度缺乏的情況下,紅軍頑強地克服了橫亙在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最終戰勝了惡劣的自然環境和物質條件,若沒有強大的精神支撐,這無疑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長征隊伍里還有一群特殊分子,他們就是被大伙兒稱為“紅小鬼”的、一群9到17歲的少年戰士。他們雖然年紀小,卻跟成年人一樣,以難以想象的成熟和堅定,走完了長征路。展廳里有不少“紅小鬼”的照片和生活用品,看著照片中他們帶著稚氣的笑臉,很難想象他們瘦小的身體下蘊藏著多么巨大的能量。展廳中的一件“紅小鬼”的布幣記錄了一段母子情深的故事:12歲的“紅小鬼”楊世才離家長征前為其母留下了一件布幣,作為前來看望他的母親返鄉的路費。但是母親一直將布幣當作紀念品,舍不得花。到1950年四川解放,楊世才開始尋找自己的家人,卻因年幼離家,忘記了家鄉名字,后來輾轉得知自己來自四川內江楠木寺村。當他離家15年后再見母親時,母親將布幣遞給失散多年的兒子,說:“現在有了你,我用不著它了,你就把它作為參加紅軍的紀念吧!”

        紅軍長征不僅贏得了革命的勝利,更給人類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展覽選取長征時期的歌曲詩篇、學習課本、漫畫、紅軍家信等,展現紅軍指戰員行軍作戰、工作休息時的所見所聞。此外,還專門搜集了長征期間和長征結束后,出版的有關長征的報刊、長征故事,外國人介紹長征的書籍等。

        “自參加紅軍以來,身體強健,日居快樂,并無疾病瘡毒之憂。在紅軍內部,官兵平等并沒有大小之分。”這是紅軍戰士熊啟文在醫務所里寫給家人的一封家書。信中除了表達了對家人的掛念之情,還匯報了身體情況,在經歷川陜蘇區的反“六路圍攻”、廣(元)昭(化)戰斗之后,熊啟文在字里行間洋溢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革命必勝的信念,他說:“現在革命正為高漲,東打西征,南討北伐,百戰百勝之鋼鐵。紅軍真正任何敵人莫能抵對。”

        第一軍團政治部出版的《戰士》報第184期詳細報道了紅一方面軍強渡大渡河的經過。“堅”,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的代號。“牲”即為第一軍團第一師第一團的代號。在通訊《向牲部全體指戰員致敬禮》中,詳細描述了紅一方面軍強渡大渡河的經過。文章這樣評價紅一團勇猛奔襲、奮勇強渡的英雄氣概:“他們自接受任務以來,非常堅決、不怕一切疲勞,不辭任何艱苦,以最迅速秘密的動作,用空前的勇猛精神,光榮的強渡過了天險的大渡河,完成了上級給他們的光榮戰斗任務,他們這種堅決勇猛迅速的精神為革命史上寫下了光榮燦爛的一頁。”

        究竟是什么讓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工農紅軍堅持不懈,視死如歸?為什么人民群眾稱紅軍是“天底下最好的軍隊”,是“仁義之師”,待他們勝似親人,不惜為了保護他們而流血犧牲?為什么長征在過去的80年間,不斷被人們研究、懷念,吸引了無數人重走長征路,體味長征的艱辛,從中汲取經驗、智慧和力量?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表示:“這一切,都來源于在漫漫征程中,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煉就的長征精神。這場驚心動魄的長征,歷時之長,行程之遠,行軍條件之艱苦,敵我力量對比之懸殊,戰斗之頻繁,為人類戰爭史上所罕見。”

      (編輯:蘇銳)
      會員服務
      911国产免费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蜜桃|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人妻无码人妻有码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下载蜜桃| 18禁网站免费无遮挡无码中文|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欧美巨大xxxx做受中文字幕|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AV麻豆|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亚洲日本va午夜中文字幕久久|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 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大在线| 佐佐木明希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中文字幕 | 最近2019免费中文字幕6| 人妻丰满熟妇岳AV无码区HD|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app | 成人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毛片| 人妻无码精品久久亚瑟影视|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一|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第一页| 曰韩无码AV片免费播放不卡| 国产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东京热 |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无码|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麻豆|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WWW|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专区| 蜜臀av无码人妻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