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范冰冰為拍農村戲找村民收集十幾年前的舊衣服
【觀點】 下基層體驗生活、與扮演的角色融為一體,本就是演員的基本功、必修課
在近期將要上映的影片中,期待值比較高的莫過于導演馮小剛根據知名作家劉震云同名小說改編執導、明星范冰冰領銜主演的影片《我不是潘金蓮》了。剛剛在奇幻大片《封神傳奇》中飾演了一代奸妃妲己的范冰冰,竟然搖身一變,在《我不是潘金蓮》中扮演起“土得掉渣兒”的農村婦女李雪蓮。對于如此大的角色反差,范冰冰本人坦言,扮演李雪蓮自己的壓力非常大,同時也為這個角色傾注了不少的心力。據說,劇組一開始就專門為范冰冰定制了農村婦女造型的服裝,還特意拿去“做舊”了。但是范冰冰穿上之后,始終感覺還是“差那么點兒意思”,于是向導演和影片的服裝設計師提出,到鄉下去找村民收集十幾年前的舊衣服。導演和服裝設計師馬上接受了她的建議。現在完成的影片中,村婦李雪蓮一身的“混搭風”,就是“百家衣”帶來的效果。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況是年輕貌美的女明星,她們有誰不愿意新衣加身,讓光鮮亮麗多一些,再多一些。但什么才是一個演員該追求的真正的“美”呢?貼近生活,貼近角色,即使是一襲破衣爛衫也是一種真實的美;而脫離實際,游離人物,就是滿身的貂絨錦緞也讓人沒有任何美的享受。就拿李雪蓮的服飾來說吧,一個土生土長、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選擇適合她身份的衣服,對演員塑造好角色至關重要。演員要想淋漓盡致地表現出角色一年四季風里來雨里去的生活勞作,所穿的衣服必須與之吻合。當然,采用服裝設計師為其準備好的衣服,對于演員來說,既省心又省事,“拿來”穿上便是,但在表演中不一定能夠輔助演員塑造好“這一個”。還說李雪蓮,人為的“做舊”與本來的“舊做”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前者穿在身上肯定是舒服、衛生;而后者穿在身上則是邋遢、不潔。但“做舊”與“舊做”所產生的效果卻大相徑庭。哪一個更貼近生活,哪一個更“美”,觀眾也是一目了然,穿著“舊做”的李雪蓮,才是觀眾心目中的李雪蓮,而穿著“做舊”的李雪蓮,只能是生硬地“擺”在觀眾面前的李雪蓮。
當然,也有人質疑這件事是片方的炒作。但話說回來,拿“貼近生活,貼近角色”這樣的話題來為影片宣傳造勢,總好過蜚短流長、污言惡行的下三濫招式。“貼近生活,貼近角色”本就是該大力提倡的演員的基本功、必修課。記得王曉棠、謝芳、陶玉玲等老電影藝術家做客央視中文國際頻道中國文藝“向經典致敬”中的“那時青春”,回憶起年輕時拍攝電影《野火春風斗古城》《青春之歌》《柳堡的故事》的情形,為了演好一個角色,她們下基層體驗生活好幾個月,與扮演的角色融為一體,使之成為銀幕上永遠的“經典”。現如今劇組幾十天就能拍一部電影,如果有年輕演員能先看看劇本、讀讀原作、找找資料就算是“好戰士”了。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一些演員還能要求所穿服裝一定要符合人物身份,不愛“新裝”愛“舊裝”,確實難能可貴,值得肯定,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