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由教育部與中國文聯聯合啟動實施的“翰墨薪傳·全國中小學書法教師培訓”第二期在京啟動。活動針對北京、南昌、深圳、遂寧、蘭州五大片區1500名書法教師開展培訓。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書協主席蘇士澍,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戴家干,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副司長申繼亮,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張中原,中國書協分黨組副書記、秘書長鄭曉華,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馬建華等,與來自東北、華北地區的300余名中小學書法教師和教研員出席了培訓啟動儀式。
本次國家級培訓旨在讓學員全面理解《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的精神實質和具體要求,以《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為重點,準確把握中小學書法教育的基本理念、目標內容、教學要求,并在教學中貫徹落實,同時學習掌握實施書法課堂教學與組織書法活動的基本方法、基本要求,培訓方式以專題講座、書寫實踐和教學觀摩等方式進行。在為期五天的培訓中,培訓內容包括《綱要》解讀,中小學書法教育與傳承中華優秀書法文化講座,各書體碑帖選擇、筆法章法解析、臨習方法、臨創轉換問題探索,及如何引導學生欣賞書法作品提高審美情趣和書法教研活動經驗交流等內容。
戴家干表示,書法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書法學習有豐富的教育元素,它不光是美的教育,還具有育德、啟智、健體、審美綜合效應。以漢字為載體的書法藝術,融文學、詩歌、繪畫、音樂、舞蹈、建筑、雕塑等各種藝術趣味于一爐,集藝術的共性美和自身的個性美于一身。它既有音樂講究的節奏,又有繪畫講求的虛實,既有詩歌追求的意境,又有文學作品要求的格調。加強書法教育,就能多角度、全方位、立體交叉式地給中小學生以知識傳授、藝術熏陶,提高觀察、發現、欣賞、鑒別、動手,兼顧應變、創新等能力,鍛煉人的意志品質,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開展全國中小學書法教育,并不是讓每一個學生成為書法家,而是讓每一個孩子都寫一手好字,以此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并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申繼亮表示,2011年起,教育部專門對書法教育提出要求,但目前培訓需求量、高端培訓少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本次培訓注重對教師的綜合素養特別是文化修養提出要求,在更高層次上對全國的中小學書法教育起到引領和示范的作用。
為全面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和《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切實加強中小學書法教師隊伍建設,2015年,教育部與中國文聯啟動實施“翰墨薪傳”項目,取得積極成效,“為深入扎實推進培訓工作的開展,中國書協精心遴選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書法家,組建翰墨薪傳書法教師專家團。由各省市教育廳相關單位負責選派本地中小學從事書法教學工作的專職或兼職教師集中面授,優先考慮培訓邊遠、貧困地區的中小學書法教師”,蘇士澍介紹。根據培訓方案部署,2016年至2017年組織實施第二期國家級培訓,培訓人數約3000人,基本覆蓋縣級書法教研員和部分中小學骨干書法教師,推動各地開展中小學書法教師全員培訓;在第三階段(2018年至2019年)將以需求補充式和提高式培訓為主,培訓人數約3000人。蘇士澍表示,本項目將力爭用3至5年時間逐步形成覆蓋全國的書法教師專業培訓網絡體系,推動書法基礎教育工作,促進對中華文化傳承工具——漢字書法的高度認同,提高書寫能力與藝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