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動態(tài)新聞

      詩歌的世界性歸根結底在于人性的相通

      時間:2016年07月08日 來源:《中國藝術報》 作者:何瑞涓

        “游牧仔睡在濃艷的背帶里/低沉的呼吸里帶著熱烈的旋律/睡夢中如矯捷的山獸翻嶺攀巖。”多年前,匈牙利女詩人芭爾濤·艾麗卡收到一個來自中國大涼山的包裹,包裹里是諾蘇女人背孩子用的繡花背帶,這讓她開始想象那個遙遠的地方和遙遠的民族,并寫下這首《一個想象的彝人》。她和丈夫、中國詩人余澤民一起翻譯彝族詩人吉狄馬加的詩,在他的詩中,艾麗卡想象到一個比北海、豫園更神秘更誘人的世界,那里有畢摩、口弦、神鷹、苦蕎、繡針,還有神圣的葬禮,天地之間的歸宿……6月的一天,她終于和丈夫、一雙可愛的兒女來到了魂牽夢繞的涼山,和全世界近3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百余名詩人一起,參加6月25日至7月1日在這里舉辦的2016西昌邛海“絲綢之路”國際詩歌周。

        詩歌的地域性、民族性和世界性成為詩歌周的主題。一些詩作正因為其強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反倒成就了其自身的世界性,比如艾麗卡讀到的讓她癡迷的那些詩,詩歌也因此成為不同民族之間互相理解的情感密道。詩歌給人帶來慰藉,詩歌的世界性也許歸根結底在于人性的相通,正如挪威女詩人莎拉·卡米爾帶來的故事。有一天她去看望婆婆,聽到一位穿藍裙子的老太太念一首詩:“一個奇跡降臨,兩人變成一人;/一個奇跡降臨,兩人變成三人。”念完之后,兩人會心一笑,卡米爾輕撫著懷抱中剛出生不久的兒子,也不禁念起這首詩來。她說,“我們兩個都明白這首詩蘊含的故事精髓,也就無須多言。盡管沒有被世人皆知,但這首詩足以打動世上的每一個人。這就是詩歌的世界性”。

        國情不同,經(jīng)歷不同,對問題的認知也就存在差異,眾聲紛紜。有人為詩歌的世界性與國際化做出合理解釋。克羅地亞詩人達米爾·索丹久居荷蘭,在他看來,詩人與作家們一方面面對傳統(tǒng)感受著“創(chuàng)傷”和“焦慮”,但傳統(tǒng)的警笛很難忽略或抗拒,另一方面,對本土文化傳統(tǒng)的抗拒,使得他們試圖在自己的本土語言文化之外尋找靈感,尋找心中的“榜樣”。克羅地亞詩歌近百年來正是這樣走向國際化的,發(fā)展出了多種多樣的不同的詩學和詩歌實踐。他指出:“隨便瞥一眼世界各地的民間傳統(tǒng),也會發(fā)現(xiàn)我們已經(jīng)有好幾個世紀都在相互借鑒彼此的文化模式了。”在普遍的人類遺產(chǎn)和相互理解的基礎上,他相信當代詩歌將會繼續(xù)沿著包容性和普遍性的路線發(fā)展。拉美詩人、利馬國際詩歌節(jié)主席雷納托·桑多瓦爾·巴希加盧波則從詩歌本身的特質角度分析,同樣認為詩歌應該由民族走向世界。他指出,和其他藝術形式不同,詩歌直接以語言為原材料,眾人在它面前是平等的,詩歌無處不在。苦難時期的詩歌是一種稀缺手段,通過它可以讓代表真理、價值、情懷、純凈、廉潔、真實性和公正的文字重新存在,是對偽善和謊言說“不”的方式。

        也有人極力認同并捍衛(wèi)詩歌的地域性與個性,比如西班牙加利西亞翻譯家阿爾貝托·彭博。他介紹,加利西亞是一個沒有自主權的王國,曾有璀璨的文學。20世紀初的思想家引領文壇提出了新的美學準則,基于傳統(tǒng)的獨特性,呼吁要以地域性和個性為信仰,彭博很認同他們的觀點:只有懂得從差異中學習,從獨特中收獲,這才是一個民族的生命之本,每一個民族都終將還原為它本來的樣子。中國“自然詩人”李少君則從文化發(fā)展規(guī)律出發(fā),認為詩歌的地域性、民族性本質上是一種自我肯定,詩歌的地方性發(fā)展是當代漢語詩歌走向高潮的必經(jīng)階段,地方性詩歌的興起使得中國當代詩歌進入了群雄逐鹿、相互競爭又相互促進的時代,詩歌的地方性除了激發(fā)詩人的創(chuàng)造力之外,也將帶來詩歌的普及,帶動詩歌的上升與發(fā)展,而詩歌經(jīng)歷了地方性階段之后,再經(jīng)受全國性乃至國際化的審視與檢驗,將出現(xiàn)某種可能被廣泛接受的詩歌風格或被共同認可的大詩人,同時保持著多樣性與多元化狀態(tài),也許這才是我們期待的理想的詩歌局面。

        通曉多國語言的印度詩人墨普德眼中的詩歌兼具地域性、民族性與世界性。他強調,人們認為詩歌具有地域性,因為詩歌中所有的特征都與某種文化一致,體現(xiàn)了某一特定文化的內涵,而詩歌也能吸引其他文化的人,因此詩歌又具有普遍性,詩歌的普遍性在于詩歌更具包容性,蘊含著將全人類凝聚到一起的深刻哲學內涵,這一凝聚力就是簡單的愛,這種愛純潔、無私、不求回報。詩歌的普遍性存在于泰戈爾的詩中,存在于李白、杜甫、王維等唐代詩人的詩中,在很多不知名的詩人的作品中也能找到。他也強調,“譯者要不惜一切代價保留詩歌的精神,并通過翻譯技巧消除詩中的地域性、民族性,從而實現(xiàn)詩歌的普遍性”。中國彝族詩人吉狄馬加的詩作超越了民族性與地域性,對地域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他也同樣有著辯證的認識。在他看來,詩歌從它產(chǎn)生的那一天開始,就無法避免其地域性與民族性,但我們不能把所謂地域性和民族性與這個世界的普遍性對立起來,“真正的詩人都是這種所謂地域性、民族性的敵人”。世界上任何一個詩人都必然出生在地球上某個地域,必然與他所屬的民族有千絲萬縷的關系,身上深深打上他所屬的族群和文化的烙印,但任何一個偉大的詩人,都必須在精神上和思想上超越地域和民族的限制,“因為卓越的詩人既是他的民族優(yōu)秀的兒子,同時也是人類文明滋養(yǎng)的世界性的公民”,在他成長過程中,他會向所有偉大的詩歌經(jīng)典學習,包括他所屬民族的詩歌經(jīng)典,也包括其他民族的詩歌經(jīng)典。

        “詩歌既是地方的,又是民族的,詩歌更是世界的。”正如中國作協(xié)主席鐵凝在詩歌周開幕式上所言,一方面,故鄉(xiāng)和民族是詩人之根,每一個詩人都有自己的故鄉(xiāng),只有深深扎根于地方的生命血脈,不斷汲取本民族文化和語言的營養(yǎng)才能創(chuàng)造出來自于個人又超越個人的偉大詩篇。另一方面,詩歌能夠喚起人民的良知,喚起人類相互信任的愛心,一定程度上可以說詩歌是人類的文化共同體,她指出,“詩人是民族的夜鶯,詩人是世界的良知,詩人是文明的信使,詩人是和平的福音”,借用詩人阿多尼斯的一句話來說:“沒有詩的未來是不值得期待的。”(記者 何瑞涓)

      (編輯:李釗)
      會員服務
      国产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 日本爆乳j罩杯无码视频|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 无码中文人妻视频2019|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高清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下载天堂国产AV成人无码精品网站| 中文字幕你懂的| 午夜无码国产理论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亚洲高清有码中文字|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百度影院 | 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国产| 亚洲av无码不卡私人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 日韩精品真人荷官无码|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视频| 免费 无码 国产在线观看观| 亚洲综合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人妻av高清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豆芽| 一级片无码中文字幕乱伦| 中文无码不卡的岛国片| 国产热の有码热の无码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ⅴ大香|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 日韩成人无码中文字幕| 2022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片| 精品人妻无码区在线视频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午夜不卡无码中文字幕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