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了重要講話。這次會議正如春風春雨,浸潤著社會主義文藝發展的山川田園。這次會議不僅僅針對文藝創作者個人,也為文藝生產單位、社會組織和人民團體凝聚社會力量和藝術家資源,共同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小康社會,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夢,指明了方向。2015年10月3日中共中央下發了《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從指導思想、創作導向、文藝靈魂、創作精品、隊伍建設及黨的領導六個方面作出部署。這一文藝發展的頂層設計,為進一步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勾勒出清晰可行的路線圖,注入激濁揚清的正能量。2015年7月6日至7日,中央首次召開了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講話。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從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群眾基礎的戰略高度,從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的全局高度,深刻闡明了黨的群團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具有很強的戰略性、思想性、針對性,是指導新形勢下黨的群團工作的綱領性文獻。之后,又下發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
所有這些,都為文藝工作的全面發展,點亮了指路明燈,注入了無窮力量。文聯作為黨領導的人民團體,在新的形勢下,如何加強自身建設,使之筋骨硬朗,干事有為?如何發揮行業管理、行業監督、行業自律職能作用,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德藝雙馨文藝家?如何發揮橋梁與紐帶作用,服務廣大藝術家,并凝聚廣大藝術家投身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活動中去,創造出更多更好無愧于時代的精品力作?服務大局與服務藝術家如何有機統一,并且具體化有形化?這些都是文聯組織應該深入思考的重要問題。
一、鞏固完善組織體系,把各級文聯筋骨強健起來。
文聯,是黨聯系藝術家與群眾的橋梁與紐帶,它依靠一級級文聯、協會,在會員和藝術家中開展工作,實現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但是現實情況與其職能和作用確有不少差距。社會上有一種說法是,“省級文聯有兵有槍,市級文聯搖搖晃晃,縣級文聯跌跌撞撞”。盡管這種說法稍顯偏頗,但也從另一側面反映了文聯的現實狀況。河北省目前的情況是,每個省級文藝家協會僅有一個編制名額,配備數量遠低于其它省級協會(其它省市多為3-7個編制);市級文聯中,藝術門類協會缺項的情況比較常見。且現有協會的秘書長等工作人員也多是外單位專業人員兼任,給日常工作的開展帶來了一定影響。縣級文聯情況最差,據不完全統計,河北省目前有近三分之一的縣未成立文聯。即使成立文聯,僅有一個編制或無編制,兼任情況非常普遍。省市縣三級文聯,從上而下呈現出缺編、缺機構、缺人員、少經費或無經費的狀況。這種組織系統上的不完整性,加之“筋軟缺鈣、營養不良”等現象,文聯工作很難深入到基層,為基層文藝家服務、為基層群眾服務時不時出現“梗阻”現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形勢下,黨的群團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只能改進提高、不能停滯不前。《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中指出:“這些年,黨的群團工作在繼承創新中不斷加強,但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許多不適應的問題。有的地方和部門黨組織對群團工作重視不夠,對群團工作的特點和規律缺乏深入研究,對發揮群團組織作用缺乏有力指導和支持。群團組織基層基礎薄弱、有效覆蓋面不足、吸引力凝聚力不夠問題突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樣,一個組織,必須自身配備完善,身強體壯,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河北省文聯工作要想實現向下深扎,首先要把組織健全。沒有成立文聯的縣市區應盡快成立組織,消滅“空白點”。其次要完善機構,增加編制。按照藝術門類成立協會,把本區域之內的藝術資源聚合到一起。省市縣三級文聯的編制不但不能減,還要有所增加,以確保正常工作的開展。三是積極爭取黨委和政府的支持。把文聯的工作列入黨委政府的議事日程。以期從機構編制、人員配備和資金保障上給予特別支持。
二、提升行業指導的專業性,把文聯行業管理的權威性樹立起來。
中國有句老話:打鐵還需自身硬。群團尤其需要如此。它沒有行政職能手段,以一己之力,凝聚社會各界力量為公眾做公益性服務,對自身能力的要求就更為嚴格。只有自身建設、人才配備、專業修養站在行業和時代高點,才能在進行行業指導、行業管理時,有人聽,有人服,有人愿意跟著干。
(一)培樹“高原”“高峰”。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形象地以“高原”和“高峰”,論述文藝繁榮的寬度、廣度與高度、深度。的確,由形成文藝高原,到培樹文藝高峰,人才,始終是第一生產力,是決定性因素。因此,人才隊伍的整合、接續、培養、提升,文藝大家的突起和涌現,是文藝事業能否勇攀高峰的關鍵之所在。就河北省而言,文聯在社會上的地位,是通過一個個大家名家奠定的。鑒于此,近幾年來,河北省文聯經過向福建、廣東、浙江等對標學習,調查研究,確定了自己的人才培樹的“雙峰計劃”,即以名家大家為代表的“高峰”計劃,和以青年領軍人物為主體的“青峰”計劃——省文聯遴選了當代“河北八大家”,通過“立碑、建館、開會、拍片、出冊、巡展(演)”,推出“冀”字牌文藝名家大家,走向全國,走向國際。人才“新峰計劃”寫進了河北省文聯“十三五”工作規劃中,努力實現河北省文藝人才隊伍結構全面轉型。培樹人才高地,恰恰就是為了增強文聯的專業性,在業界的權威性。
(二)規范組織管理。首先把各藝術門類協會應有職能發掘出來,發揮到位。突出服務的質量,把管理蘊涵到服務的全過程中去,讓藝術家有“文聯就是家”的歸宿感。其次,做好常規管理。把住入會門檻。把那些政治和業務素養高,為民服務意識強的藝術家源源不斷地吸納到協會。且程序規范,公開公正。堅決把那些素養平平,業界和群眾不認可的拒之門外。同時要實行嚴格的年度注冊制。對那些“開會露過一次面,會費交過一兩次、一直聯系不到人”的有組織無紀律的會員進行過篩式清理。第三,推進和強化行業自律。以自律公約的形式,對會員進行約束管理。
(三)創新管理手段。一是成立文藝志愿服務協會。把那些德藝雙馨、熱心公益事業、樂于奉獻的文藝工作者吸收到協會,組織他們到人民中去開展惠民系列活動。二是對文藝市場出現的新動向進行組織引導。充分利用宣傳陣地、會議、培訓等形式發聲,引領正確方向,批評和糾正不良傾向。三是進行表彰獎勵,發揮激勵作用。積極組織推薦優秀分子參評國家層面的評獎活動,使更多的藝術家走向全國。與此同時,做好“河北省文藝貢獻獎”等省級獎項的組織工作,培樹標桿,褒揚先進。
三、拓展舞臺,創新方法,主動與改革和發展大局同頻共振,把文聯的獨特優勢發揮出來。
近兩年來,河北省文聯積極探尋新的角色定位,積極投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偉大事業中。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指示精神,落實好省委大力宣傳河北“三大名片”“六大文化脈系”的重要部署,河北省文聯在北京舉辦了“可以觸摸的鄉愁——河北省歷史名村名鎮名城風采展”活動,以及多項彰顯河北特色的文藝交流活動。目前,河北省已擁有38個國家級文化藝術之鄉稱號,大大提升了河北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在冬奧會尚在申辦之時,河北省文聯就組織省內外專家,組成調研隊伍,赴上海、北京、張家口等地,考察奧運會與當地文化產業布局之間的共生關系,并通過不斷發酵奧運文化,特別是“后奧運時期”文化與體育如何有機結合等進行深層次調查研究。
作為人民團體,文聯和協會邊際廣闊,甚至無邊無際。用好了這塊平臺,就能達到“四兩撥千斤”功效,起到助力一個省、一個市、一個縣區域經濟、文化發展的重要作用。但前提是,自身建設要完備,自身素質要過硬,自身形象要優良,只有這樣,才有足夠的吸引力說服力和權威性,引領和聚合社會各界資源,為繁榮文化事業,推動社會和諧作出貢獻。
(作者現任河北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