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上學,說自己被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喂了藥;怕被爸爸打,費盡心思寫下四次被“搶錢”經歷;500元壓歲錢充Q幣,謊稱自己回家途中被搶劫……這些謊言,都是從當下的孩子嘴里說出來的。你可能好奇,現在的孩子腦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其實,這都是電視“惹的禍”——近日有媒體報道,謊言起于模仿,電視上謊言越來越“精彩”,孩子的謊言技能也在向劇本看齊。
可能有些家長納悶,我們沒有教孩子,他們怎么就對說謊無師自通呢。也許,這些家長忽略了家中的電視機。孩子從小看著狼和羊斗、看著宮斗長大,見慣了動物世界的爾虞我詐,熟悉了大臣、宮女對皇帝、皇后、阿哥說什么話、用什么腔調。及至踏入校門,自然可能在處理父母、老師、同學間關系時變得游刃有余。這樣看來,導致孩子的謊言內容更富戲劇性、說謊技能更嫻熟,電視劇“功不可沒”。
當然,如果只把孩子的謊言技能歸罪于電視劇,恐怕也有失偏頗。墨子說:“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故染不可不慎也?!鄙鐣蟓h境下孩子難免說謊,而要追究孩子說謊的始作俑者,最終恐怕還是要從剖析“醬缸”文化、重拾誠信教育入手??梢钥隙ǖ氖牵⒆拥闹e言絕不只是電視劇教會的;同樣,教會孩子說真話、不說假話也不是電視劇能夠獨自承擔的責任。只有每一個人都能以君子之德約束自己、塑造自己,讓說假話者在社會上沒有立足之地,說真話才會成為一種流行、一種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