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村民家家戶戶留下一張全家福
2016中國攝協(xié)文藝志愿者“送歡樂、下基層”
新春篇
汽車奔馳在公路上,一路上隧道連環(huán)、山路蜿蜒,但始終暢通無阻,沿途閃現(xiàn)的扶貧宣傳廣告和新建的民居,昭示著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力度和成果。2016年元旦剛過,中國文聯(lián)和中國攝協(xié)的“送歡樂,下基層”的志愿隊伍便踏上了前往中國文聯(lián)定點扶貧點——甘肅省隴南市的旅途……
講座加展覽,知識共傳揚
1月6日下午,隴南市武都區(qū)文廣大廈11樓傳來陣陣掌聲,著名攝影家郭建設影像分享會座無虛席。郭建設與影友們分享了《北京故事》、《成長記錄》、《紅色中國》三個專題,他用自己自己幾十年來的從影經(jīng)歷告訴隴南的攝影家們,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城市,最好的拍攝點就是故鄉(xiāng),最好的模特就是家人,最黃金的拍攝瞬間就是生活的每個時刻。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平常的影像將變得彌足珍貴。分享會后,不少影友表示,以前總發(fā)愁拍什么,聽了郭老師的講座,打開了眼界,認清了自己攝影的思路和方向,拍出更接地氣,更樸實和真摯的作品才是正道。
郭建設作攝影輔導
與此同時,2016中國武都公益攝影展也在文廣大廈2樓精彩亮相,影展由《大閱兵——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和《中國夢影像公益廣告》等內容組成。《大閱兵》全方位、多角度地記錄了閱兵現(xiàn)場恢弘壯麗的場面和偉大時刻。《中國夢影像公益廣告》則通過一幅幅主題鮮明畫面、一個個充滿正能量的故事,向觀眾們展示了我們這個時代的追夢長卷,傳遞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和思想。觀眾表示,雖然在電視里觀看過大閱兵和表彰的好人好事,但如今攝影作品搬到了家門口,更是切身感受到了祖國的美麗和富強。
展覽期間,觀眾絡繹不絕,隴南市軍分區(qū)、武警隴南市森林支隊等單位還專門組織官兵前來參觀。
官兵們在觀看攝影展覽
拍攝全家福,幸福到村莊
武都區(qū)魚龍鎮(zhèn)上尹家村是中國文聯(lián)派出干部擔任村第一書記,對口幫扶的地方,從1月6日晚,這里就開始飄起了陣陣雪花,像是歡迎遠道來的客人。7日,小分隊早早地趕到這里,選場地、搭背景,大家選中了一塊田地,又擔心踩壞了地里的作物,聽村民說,地里種的的是藥材當歸,冬天踩一踩,有益無害,大家才放下心來。
“我們以前沒有照過全家福,像我這樣很少在家,除了臘月在家外,難得遇上這么一個機會照一次,確實高興,高興地很!”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尹彥平看著自己家的第一張“全家福”高興地說。
尹家璐、尹銳剛合影
他的9歲的女兒尹家璐、7歲的兒子尹銳剛更是興奮不已,兩人還商量要單獨在“天安門”前合個影。一時間,姐弟倆成為了攝影家鏡頭里的“明星”。
今年63歲的村民尹文學,和老伴王蘇慧結婚38年了卻沒有一張夫妻合影,這在他倆心里多少留下了些許遺憾。今天,老倆口穿上了壓箱底的衣服早早地趕來等待拍攝。拍照后,夫妻倆迫不及待地通過攝影家郭建設的相機先睹為快。
老尹文學高興地說:“以前條件限制,照一張結婚照很不容易,現(xiàn)在我們60多歲了,上面來了攝影家親自給我們照‘結婚照’,真是高興呀!”
尹文學(右二)、王蘇慧(右三)夫婦通過攝影家的相機觀看照片。
現(xiàn)場拍攝花絮
連續(xù)幾天天,小分隊分別在武都區(qū)琵琶鎮(zhèn)張家壩村、魚龍鎮(zhèn)上尹村為村民服務,雖然辛苦,但大家樂此不疲。著名攝影家郭建設感慨地說:“攝影家就應該把自己的作品帶到最基礎的地方,讓它能傳承下去,保留下去,這是活動最感人和最有意義的地方。”
志愿隊伍回京后,立即挑選整理,打印輸出、加框裝裱,制作成精美大氣的全家福,正月間回送給鄉(xiāng)親們做新春禮物。
慰問下一代,溫暖留心上
1月8日,中國文聯(lián)攝影藝術中心主任劉宇赴武都區(qū)馬街小學——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的曙光攝影學校開展調研,并為學校的孩子們捐贈大閱兵展覽年中國夢影像公益廣告和相關攝影書籍。
截至目前,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在全國共創(chuàng)建了34所攝影曙光學校,馬街小學是2013年創(chuàng)建的。據(jù)校長介紹,馬街小學自被授予“攝影曙光學校“以來,每年都會開展5次攝影講座,舉行豐富多彩的攝影作品展,孩子們可以在課余時間變身小攝影家,用相機記錄下自己獨一無二的成長過程和生活中的點滴故事。
此行,志愿隊伍還肩負著中國文聯(lián)干部楊軍良的一份托付。他在武都支教期間曾經(jīng)關照過幾位孤兒,現(xiàn)在心中仍然十分掛念,托小分隊一定要代為看望。
在趙偉和趙同偉的家中,大家了解到每年當?shù)卣蜕鐣鹘缍紩蛩麄兲峁┮欢ǖ脑螅蠹业男姆帕讼聛怼?/p>
劉宇為寇開開贈送年歷
現(xiàn)在安化鎮(zhèn)初級中學讀九年級的寇開開,由于父母雙亡只能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受到大家鼓舞后,她表示:“我會努力學習,不會辜負大家對我的期望,長大好好孝敬爺爺和奶奶。”
正月篇
2016年2月15日,正月的陽光暖暖地灑在深山的小村莊里,上尹家村一改以往的寧靜,全村上上下下都在忙碌地準備著一場祖輩留傳下來的大戲——“隴南高山戲”。而中國文聯(lián)、中國攝協(xié)文藝志愿者小分隊也再次從北京啟程,長途奔赴,趕在正月初八為鄉(xiāng)親們獻上開年的三重好禮。
小村辦展覽,共圓中國夢
這第一份禮物就是將2016中國武都公益攝影展搬到了這里。這是村里第一次舉辦攝影展覽。村民們自己動手,在院子的土墻上、在樹樁上拉起鐵絲,釘上釘子,將一幅幅照片裝點在村莊的各個角落。土墻映襯著祖國各地的秀麗景色,磚墻上懸掛著近年來的好人好事,大閱兵威武雄壯的行列和武器整齊排列在村服務部的外墻上。媽媽給調皮的孩子講解,老人好奇地觀望。賞心悅目的圖片和充滿正能量的話語,是上尹村新年的一道新風景。這次展覽讓村民們感受到中國夢離他們并不遙遠,每個平凡人都有自己的中國夢,為了更加美好和繁榮的明天,小山村里也在繼續(xù)著自己的追夢故事。
村民家院墻外懸掛的“中國夢影像公益廣告”
留住高山戲,留住老年俗
深藏在隴南山區(qū)的民間文化瑰寶,流傳了700多年的“高山戲”是滾著一身泥土氣,飽含生命力的鮮活的民俗。它起源于魚龍鎮(zhèn),脫胎于民間祭祀、歌舞和社火, 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作為國家精準扶貧的對象,中國文聯(lián)幫助村子在村口搭起了嶄新敞亮的戲臺,并派駐一名文聯(lián)干部擔任第一書記長期蹲守,幫助村民改善生活,并協(xié)助高山戲的挖掘和發(fā)展。
小分隊正月里趕來獻上的另一份禮物,便是給古老的高山戲留下全方位的記錄,便于它今后的傳播和推廣,助力古老文化的弘揚與傳承。
高山戲走印現(xiàn)場
城里年味越來越淡,但高山戲卻一鬧就是幾百年。今年上尹村高山戲有157位村民參與,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人參加演出。攝影家們跟著上廟圓莊的隊伍在田間地頭穿行,跟著舞著“鳳凰三點頭”的把式旦角們走街串巷祈福迎春,他們把鏡頭對準舞藝精湛的領頭人,也將隊尾稚拙生澀的孩子們收入取景框。夜幕降臨,踩臺完畢,折子戲開始,雖然寒風料峭,但是舞臺下人山人海熱情不減。攝影家們也在臺前幕后往來穿梭,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精彩的細節(jié)。
攝影家在拍攝高山戲
再拍全家福,送福進每家
春節(jié)回家過年是中國人一等一的大事,上尹村也像中國大部分農(nóng)村地區(qū)一樣,年輕人多漂泊在外,務工的,上學的,辛苦了一整年,終于能帶著媳婦孩子回家全家團圓了。由于上次元旦期間大多數(shù)在外打工的村民還沒有回家,為了實現(xiàn)給村民家家戶戶都留下一張全家福的承諾,這次小分隊由攝影家們?yōu)猷l(xiāng)親們獻上的第三份好禮,就是把在元旦拍攝的第一批制作好的全家福照片送給鄉(xiāng)親們,并為全村人繼續(xù)補拍全家福。希望一張和和美美的全家福能成為維系家庭親情的橋梁。
聽說北京來的攝影家們又來給大家免費拍全家福,村民們奔走相告。一時間村廣場上人聲鼎沸。元旦期間第一批拍攝好的全家福已經(jīng)裝裱完成,擺滿了廣場。村民們認出了這是自家的照片,笑著鬧著評論著,歡歡喜喜地搬回家。
補拍全家福的四塊背景布在廣場上支開,有花團錦簇的天安門,有降下瑞雪的故宮,有春意盎然的小院,也有富足的宅門。攝影家各司其職,不斷按動快門,記錄下一個個家庭幸福的笑臉。幾天里,村支書還帶著攝影家上門拍攝,把家里有老人不方便行走和有事未及拍攝的家庭一一補上,一戶都不能少。
全家福拍攝現(xiàn)場
志愿隊伍又為村民們送來了福字,鄉(xiāng)親們聚在村口廣場,帶著新年的祝愿,高舉福字。攝影家捕捉下這難得的一刻,為近700口人的上尹村拍攝了第一張“全村福”。
上尹村村民“全村福”
大年初十,攝影家還專程趕往元旦期間另一個全家福拍攝地——琵琶鎮(zhèn)張壩村,將裝裱好的全家福送來,村民聞訊趕來,一時間村子沸騰了。
中國文聯(lián)、中國攝協(xié)文藝志愿小分隊赴隴南市武都區(qū)開展“送歡樂下基層”活動,是中國文聯(lián)對口支援扶貧武都的戰(zhàn)略部署之一。中國文聯(lián)響應黨中央的號召,自1988年定點幫扶武都以來,向貧困群眾“送溫暖、獻愛心”,在資金、物資、信息、特別是文化精神上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幫助,把黨的溫暖和關懷送到了貧困鄉(xiāng)村,加快了其脫貧致富的步伐。同時,文化扶貧也是藝術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極好機會,并時刻感受到最溫暖的人間真情。
上次來村子拍攝時,一位叫尹兵維的村民悄悄找到攝影家陸占林,希望幫忙復制一張拍攝于35年前老照片。旁人看來這只是一張簡單的雙人合影,照片中略顯羞澀的兩人是尹兵維的父母尹均會和王彩蘭,照片已經(jīng)褪色變得模糊。王彩蘭在拍完照片十天之后因病去世,這便成了夫妻倆唯一的一張合影,灌注了全家上下對于王彩蘭的無盡思念。尹均會老人無法忘懷這段深情,數(shù)十載一直精心保管著這張老照片。
陸占林被故事打動了,回京后,立即將老照片掃描、調試,輸出,并精心裝裱。63歲的尹均會一見復制好的照片,便無法控制心中的情感,涕泗俱下,感慨萬千。
在這次慰問走訪過程中,志愿者們又了解到一個正處于危急關頭的家庭的故事。上尹村的一位年輕人2015年剛剛考入大學,年底他的父親卻被診斷出患有食道癌,急需入院治療,而他的母親已經(jīng)臥病22年不起。為了籌錢給父親做治病,照顧母親和四年級的妹妹,這位年輕人打算放棄來之不易的學業(yè),回家打工賺錢來度過難關。小分隊聽說后心情無比沉重,于是紛紛解囊,自發(fā)籌款;中國文聯(lián)在上尹村掛職的第一書記曹俊了解更是十分焦急,積極想辦法聯(lián)系社會各界力量,希望能幫助這個家庭挺過難關。
(圖片供稿為中國攝協(xié)文藝志愿者小分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