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男子偷排廢酸被批捕
大運河“申遺”后首例污染案進入刑訴
新華社南京4月6日專電 記者6日從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檢察院獲悉,兩男子偷偷把廢酸排入大運河,造成流域水質異常,涉嫌污染環境罪被檢察機關批準逮捕。這是大運河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后,全國首例因污染大運河水質進入刑事訴訟程序的案件。
據介紹,2013年10月,徐某甲、徐某乙合伙借用蘇州某公司場地和資質生產凈水劑。廢酸是濃度降到不能起磺化反應的硫酸,也是生產凈水劑的原材料。徐某甲和徐某乙從浙江運回廢酸后,存放在公司的大池子里。這個池子距離大運河蘇州段非常近,不足10米。于是,等這些廢酸用來生產凈水劑后,兩人就直接向大運河滲漏排放。
2013年12月,該公司被環保部門告知停止生產。雖然存放廢酸的池子已經塌陷,不能繼續儲存液體,但徐某甲仍從浙江運回廢酸倒入池子。短短3個小時,池子里的廢酸就全部滲漏入大運河,徐某乙也參與了其中一次滲漏排放。
2014年起,有關部門加強了對大運河沿岸的監控,發現運河水質多次明顯異常波動。經排查,警方抓獲了非法滲漏排放廢酸的徐某甲和徐某乙。調查發現,徐某甲、徐某乙已有一段時間不生產凈水劑了,但他們仍然持續運回廢酸,目的只是想領取補貼。原來,由于處理成本較大,所以提供廢酸的廠家不僅不收錢,每噸廢酸還會給予120元-150元的補貼。截至2015年2月,他們從浙江運回廢酸共獲利9萬余元。
吳中區檢察院及時介入此案偵查工作,固定、收集關鍵證據,并于日前以污染環境罪對徐某甲、徐某乙批準逮捕。同時,吳中區檢察院積極引導公益訴訟,準備啟動民事追責程序。“只有擒住污染的黑手,才能體現依法保護大運河的決心。”承辦此案的吳中區檢察院檢察官彭登昊說,這是大運河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后,全國首例因污染大運河水質進入刑事訴訟程序的案件。
2014年6月,中國大運河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蘇州段不但沿岸擁有寶帶橋、山塘歷史文化街區、虎丘云巖寺塔等歷史文化遺產點,而且也是城市居民的重要生活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