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態織布展示 梁 挺 攝
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展示傳統民俗節慶的內涵魅力,由中國民協、陜西省文聯主辦,陜西省民協、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承辦的“我們的節日——中國七夕民俗文化藝術節”開幕式8月2日晚在西安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舉行。中國民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張志學,陜西省文聯黨組書記吳豐寬,中國民協副主席王勇超等,以及30余名專家、學者出席了開幕式。
藝術節以傳統七夕文化的內涵為主題,充分展示原汁原味的泡巧芽、縛巧姑、磨巧碗等傳承多年的七夕乞巧活動。剪紙、面花、刺繡、墩繡、原生態織布等手工技藝,以及華陰老腔、陜北民歌民俗表演等在開幕式上一并展示。藝術節期間,還舉辦了中國七夕文化研討會。
陜西關中一帶歷來有過“乞巧節”的習俗。西安市長安區斗門鎮北常莊是著名的“中國七夕文化之鄉”,至今還保存著被老百姓稱為“石爺、石婆”的兩尊石刻,保留有“石婆廟”。千百年來,每逢七夕佳節,周邊群眾都會來到這里舉辦盛大的牛郎織女祭祀活動。斗門鎮“牛郎織女傳說”已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陜西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余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