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銘鑫:綜藝+公益=讓農民笑得沒負擔
畢銘鑫在福建泰寧主持節目 袁華/攝
一年365天有250天在農村,這么多年我可能走了600多個鄉村,在主持人這個隊伍中我可能在田間地頭走得最遠最深。我常對別人開玩笑說,我是草根,你也是草根,但我是那深扎土壤的“根須子”。
此次參加全國文代會,我很驕傲,因為我可以把一些基層農民的聲音帶到會上,農民可是我們國家文化建設中不可忽略的一大群體。《鄉村大世界》欄目是央視7套農業節目中唯一的大型綜藝節目,每一期節目都和農村、農民息息相關。這十幾年來,《鄉村大世界》一直堅持送文藝下鄉,弘揚中國鄉土民俗文化,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深入挖掘中國農民自強不息的精神質感,并進行了許多大型公益、賑災行動。作為該欄目的制片人、主持人,我一年365天有250天在農村,這么多年我可能走了600多個鄉村,在主持人這個隊伍中我可能在田間地頭走得最遠最深。我常對別人開玩笑說,我是草根,你也是草根,但我是那深扎土壤的“根須子”。
“拖拉機你們什么時候再拉走?”
我從小在山里長大,對鄉村、對土地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感情。我踏進電視圈做的第一個節目就是關于農村題材的,所以這輩子與土地結下了不解之緣,還被稱為“農民主持人”、“泥腿子主持人”等,對此我覺得非常自豪。在做《鄉村大世界》中,我結交了大量淳樸的農民朋友。我們欄目曾搞過一個主題為“圓夢”的拖拉機主題捐贈活動。當時很多農民給欄目組寫信,希望自己能成為幸運者。黑龍江省龍江縣的楊顏軍住在偏僻的農村,他給欄目組寫了很多封信。他在信中說,我們這里非常窮,鄉親們連一輛小四輪都買不起,如果自己成為幸運者的話,就可以帶著鄉親們一起致富了。我看到信后很感動,決心到他家里采訪,并把拖拉機送給他。當欄目組費盡周折來到他家里時,這位40多歲的東北漢子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欄目組不可能千里迢迢地專門找他。當采訪結束后,楊顏軍甚至問我:拖拉機你們什么時候再拉走?我認真地對他說,這已經屬于你了,我們是專門給你送來的,你是幸運者。我們走時,楊顏軍送出了很遠。
細細想來,“農民主持人”的本色還真的是我作為主持人最大的生命力所在,在這方面我還積累了一些經驗。主持人的風格主要是通過語言體現的,假如你說的不是農民的話,他們是不會和你有親近感的。我在主持節目時,說的話盡量平實,而且不用套話。不管節目組走到哪里,我一般都會想辦法去學一些當地方言,然后在節目中用用,這樣我和農民兄弟就能在一個“語系”里交流和溝通。另外,我主持節目從不穿西裝,一般穿中式服裝,更多時候則是穿當地的特色服飾,拓展出“角色扮演”、“入鄉隨俗”等主持方式。這些主持方式除了帶給電視觀眾鮮明的地域特色,也使節目更讓人期待。
陜西延安山地的蘋果漲了2元錢!
《鄉村大世界》是鄉村綜藝節目,我認為這個“綜藝”既包含將富有城市文明特色的文化藝術送到鄉村,更包含展示具有地方本土特色的民間文藝、民俗文化、特色資源、特色產業。我們不僅要“讓全國農民樂起來”,而且要“幫一方水土富起來”。因為娛樂不能僅僅停留在娛樂,不能讓老百姓笑過三秒就完了,只有通過你的節目,給他們啟發,給他們幫助,讓他們實實在在富起來,他們的笑才會是發自內心的笑。做綜藝節目當然希望老百姓笑,但是我希望能讓他們笑得沒有負擔。所以我們《鄉村大世界》欄目成為了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大型公益平臺,想盡量地為農村、為農民兄弟多做點事。
近十年來,《鄉村大世界》除了推出多期“田野上的紅絲帶”、“健康中國”、“溫暖助學”等關注億萬農民健康、教育的公益節目外,還在節假日期間推出了“手挽手行動”、“情系農民工”、“九億農民的笑聲——全國農民春節聯歡晚會”、“我們的田野”、“我們的新農村”等一系列公益行動或節目。2008年5月14日,在汶川地震過后兩天,我就與6位同事一起奔赴災區實地采訪;5月16日又與全國婦聯、農業部等五部委聯合推出“抗震救災·愛心奉獻大行動”,為災區募集了8000多萬元善款。
我們欄目還把公益行動與農村脫貧致富直接掛鉤,通過欄目平臺連續幾年實施了“全國扶貧開發重點縣農產品應急銷售免費廣告”和“農產品深加工免費招商廣告”,幫助全國230多個貧困縣推銷了600多億公斤滯銷農產品,為無數的農戶和農產品深加工企業找到了市場,解除了他們的燃眉之急。經《鄉村大世界》宣傳后,甘肅秦安大桃每斤價格上漲5毛錢,陜西延安山地最好的蘋果每斤上漲了2元錢。我們想讓億萬農民從《鄉村大世界》得到樂,并且樂得放松,樂得實在,樂得長久。
我非常喜歡一首詩里說的:“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參加第九次全國文代會,我心上也增添了深深的責任感。今后,我會一如既往地做好自己的節目,為農民朋友服務。
(畢銘鑫為第九次全國文代會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