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六合縣城南門外有一個水平如鏡的大水池,人稱“龍池”。池水清冽,最深處可達幾十米。由于池水于地下水相通,因此長年不竭。池邊楊柳依依,芳草萋萋。池里魚、鱉、蝦、蟹成群,尤其盛產大鯽魚,每條都在一斤以上。龍池鯽魚因其頭小個大、鱗黑皮細、肉厚刺少而遠近聞名。用它制作各種名菜佳肴更是膾炙人口,別具風味。
民間傳說,在很早以前,六合縣里并沒有水池。在現在的龍池地方住著一戶人家,這家的童養媳常受公婆虐待。她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作飯,侍侯公婆、丈夫,還得推磨、挑水、洗衣,忙得連一點閑 暇時間都沒有。
可是狠心的婆婆還命令她每天必須到外面拾回一筐柴禾,否則不僅不給她飯吃,還得挨打。有一天,童養媳外出拾柴禾時,突然發現一條烏蛇躺在路邊。烏蛇的尾部中了一箭,動彈不得。看見她走過來,烏蛇抬起頭,似有哀求之意。
童養媳心中不忍,便將箭從蛇身上拔了出來。烏蛇擺了擺尾,向她點點頭,隨后鉆進附近一條小溪不見了。過了幾天,當童養媳拾柴再次來到這兒時,又看見了那條烏蛇。烏蛇高高地揚起頭,從嘴里吐出一個白白的蛋,然后又向她點了點頭就不見了。
童養媳奇怪地拾起蛋看了看,見與普通的雞蛋無甚兩樣,便隨手放進了筐里。突然,筐里的柴禾一下子變得滿滿的。童養媳又驚又喜,小心翼翼地藏好了蛋回到家。
以后,天天如此,使童養媳少挨了許多打罵。日子長了,婆婆奇怪了。她想知道個究竟,于是就偷偷地觀察。終于有一天,秘密被她發現了。婆婆一把搶過蛋,逼著童養媳說出了這個蛋的來歷。
婆婆一聽是烏蛇給的,立即高興地大叫:“啊!這是龍蛋!這是寶貝!”說著,她立即將蛋放在米缸里,眨眼間米就漲滿了缸。婆婆又趕快拿蛋往錢箱里、衣柜里放,十分靈驗。
婆婆樂得忘乎所以,看見水缸未滿,便將龍蛋往水缸里一丟,霎時間,狂泉噴涌。龍蛋在水缸里打了幾個轉,突然裂開,躍出一條烏龍,烏龍在空中飛騰,暴雨傾盆,水流滿地,慢慢地,變成了現在的龍池。
貪心的婆婆被淹死了,變成了難看的鱉。童養媳與烏龍結了婚,自由自在地生活在龍池里,繁衍了不少子孫。龍池大鯽魚就是他們的子孫。
南京傳統名菜“龍戲珠”就是用龍池大鯽魚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