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至7日,經過15名評委在北京郊區全封閉緊張工作,備受矚目的第八屆中國攝影金像獎評選任務宣告完成,順利進入候選名單公示階段。本屆金像獎不僅參評者人數大幅增長、創下歷史新紀錄,評選程序設計有序、彰顯出民主的學術氣氛,更受到中宣部、中國文聯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中國攝影家協會網在評選結束當日即發布全部評選出的第八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候選名單,開始為期一周的公示,包括創作獎30名、理論評論獎9名、圖片編輯獎3名、圖書獎3名、終身成就獎8名(名單見本期2版)。公示程序結束后,本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獲獎者候選名單還需提交中國文聯報中宣部審核批準。最終獲獎名單和相關介紹本報將會在本月底正式發布。
評委普遍反映,無論創作獎,還是理論評論等其他獎項,本屆參評作品的質量都有大幅提升。本屆金像獎的評選程序設計等在以往科學有效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完善,以更好地體現學術民主:在分組評選、兩輪初評、兩組評委交流審閱初評結果、全部評委統一終評等各個環節,首次實現全場不出現任何傳統投子環節,而采用實名打分制,以保證評委在增加榮譽感和責任感的同時,互不干擾地對參評攝影人進行評分;首次在每個程序完成后均設置復議環節,被評委們稱做“所有攝影評選中未見過的新事物”;評委分別為參評者從作品和成果水平、思想道德水準、理論學術素養、業界影響等方面打分以總分排名,終評時對專業評委計分實行加權等,以體現專業水準和評人的初衷;首次采用兩組電腦同時計分,并設置唱票、監票、計分、監督等崗位,以保證評選結果的準確無誤和節奏的高效有序;設立監理崗位,全程對評選過程進行監督,以從環節上杜絕可能產生的不公正現象……尤其是在從啟動申報時就確立創作獎須提交20幅體現個人水平和風格的作品,為本屆金像獎更好地體現參評者綜合實力,體現中國攝影最高獎的價值取向和權威地位等方面奠定了一定基礎。
本屆中國攝影金像獎評選工作受到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文聯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尤其是作為重要項目的獎項設置受到中宣部和中國文聯領導的親切關懷。直到評選進入最后一天時,金像獎組委會負責人接到電話通知,中宣部特別批準中國攝影金像獎對終身成就獎等獲獎名額進行調整,成為評選現場最令人振奮的消息。
作為中國攝影金像獎評選的優良傳統之一,評選總結會更成為總結經驗、吸收建議的最好場合。評委們毫無保留地從宣傳推廣、工作方法、評選細則、收藏獲獎佳作等方面,為金像獎的盡善盡美獻計獻策。
中國文聯和中國攝影家協會聯合主辦的中國攝影金像獎經過20年間7屆的鍛造與打磨,影響日益擴大,權威性日益提高。第八屆中國攝影金像獎自今年4月23日啟動,到7月1日截稿,短短兩個多月時間共收到全國27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和中直單位、解放軍推薦及個人名義申報的322位攝影界人士提交的申報材料,是歷屆金像獎申報人數最多的一次。
創作獎申報人數從第七屆的179人直線攀升至268人,且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屆金像獎的總申報人數。其中紀錄類申報人數比上屆激增100%,達到150人,占到創作獎總申報人數的一多半;藝術類有102人申報,申報人數比上屆增長18%,商業類申報人數略有減少。
理論評論、圖片編輯、圖書獎的申報人數分別為22人、6人、12人。雖然數量較上屆均有所回落,但理論評論類參評者聚集了多位從事專業學術研究的學科帶頭人、文藝評論家,也有從攝影創作轉向理論研究的全能人才;圖書類則吸引了國內的圖書編輯、出版人、攝影家、策展人等各類人群積極參與;圖片編輯類涵蓋面也較廣。
據統計,322位申報者當中從事著攝影行業相關工作的人數較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像獎角逐的激烈程度。他們之中不僅有32位中國攝影金像獎得主和數位歷屆評委,還有問鼎過國內外其他重要賽事獎項的攝影名家和新銳、新聞媒體攝影實力人物、各級各地攝影組織的負責人等。從年齡結構看,作為經驗、技術、聲譽趨于成熟的這一人群作為攝影界的中堅力量,36至55歲的中生代攝影人占申報參評者總人數的74%。
本屆金像獎評選還對評委構成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改革,更大程度吸收了攝影界中堅力量,其中9人首次擔任金像獎評委,40歲以下的評委人數占到20%,女性評委數量也有所增加,且有兩位評委是中國攝影金像獎的歷屆獲獎者。
據悉,本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的獲得者和評委都將受邀參加8月1日至5日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大理市舉辦的第八屆中國攝影藝術節暨2009首屆大理國際影會。攝影藝術節期間將舉行隆重的中國攝影金像獎頒獎典禮,頒獎典禮屆時將通過云南衛視現場直播。
創作獎
紀實類:
喬天富(解放軍) 費茂華(中直) 歐陽星凱(湖南) 劉應華(解放軍)
覃明章(解放軍) 王 琛(廣東) 王爭平(內蒙古) 楊曉寧(江西)
姜振慶(遼寧) 雷 聲(中直) 周國強(湖北) 李 泛(陜西)
賈 婷(北京) 湯德勝(江蘇) 于志新(中直)
藝術類:
線云強(解放軍) 李 剛(河南) 李光成(河南) 孫晉強(陜西)
沈 玲(解放軍) 劉志成(北京) 桑玉柱(吉林) 石永亭(吉林)
惠懷杰(陜西) 李曉英(湖南) 楊越巒(河北) 衣志堅(河北)
商業類:
王敬民(北京) 賀建華(廣東) 顏志雄(湖南)
理論評論獎
藏 策(天津) 江 融(中直) 韓叢耀(江蘇) 孫 慨(江蘇)
宿志剛(北京) 李樹峰(中直) 朱運寬(云南) 蔡煥松(廣東)
鄭蔚帆(廣東)
圖片編輯獎
周朝榮(解放軍) 楊曉東(陜西) 陳淑萍(山西)
圖書獎
陳小波(中直) 陳海汶(上海) 黑 明(中直)
終身成就獎
陳復禮 徐肖冰 呂厚民 陳昌謙
簡慶福 侯 波 陳 勃 袁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