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力
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
“中國電影人要讓電影成為中國的文化名片,成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一部分,走出國門,讓更多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人透過電影來了解這塊土地上的人民,讓他們知道中國人的勤勞善良和對美好生活的想法。”
姜昆
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
“我這輩子都還沒離開相聲,一切地努力實踐和創新,就是為把相聲代代承繼、發揚光大,讓相聲這一藝術永遠站在我們中國民族文化藝術的寶塔尖上。”
徐利明
中國標準草書學社社長
“學習書法要講究規矩,從學書法中學做人”,而“文藝家要做真人,書畫文藝更不能有市井氣味”。
吳元新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最重要的就是要活態傳承,就是要讓老百姓喜歡,所以我們每年都在用心做設計,讓每一位客人都能有滿意的作品帶回家,使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真正地在生活中得到傳承和保護”。
王岳川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仍對全球有滋養作用,西方最時髦的生態文化,生態美學其實吸收了東方的思想。在中國哲學和美學當中,擁有可以自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東西。”
劉全和 劉全利
中國雜技金菊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中國雜技家協會副主席
“任何東西離開了生活,觀眾肯定是不認可的,藝術需要不斷創新,經得起時間檢驗作品才是精品,我們倆現在這種幽默滑稽不單單是去逗人樂了,必須要有點小哲理,觀眾看完了以后有笑聲也要有點回味,有那種意想不到的東西。”
馮雙白
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
“所謂經典作品,一定具有跨越時空的力量,而藝術家只有真正深入生活、扎根生活,才能創作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相信,舞劇這一蘊含著豐富情感的藝術形式,是可以穿透國家之間的壁壘,向世界傳播好中國故事的。”
李舸
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
“攝影作為造型藝術的一種,是表達思想情感的重要媒介,更是記錄當下、記錄時代巨變的重要手段。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發自內心的把個人藝術創作與社會發展、百姓生活融合在一起,才能創作出更好、更有高度的作品。”
徐里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兼書記)
“中國人要畫好自己的油畫。作為一個畫家,無論是畫中國畫,還是畫油畫,都要先認真深入地研究梳理好傳統文化,在前人的基礎之上,結合我們的時代,進行創新創造,從而體現我們的時代精神和時代價值。”
吳為山
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世界在關注中國當代的藝術創作,能獲得世界的認可,這是可以在國際舞臺上平等對話的一種資源。中國有自己的評判標準,中國文化應該有這種自信,它在國際舞臺、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有其不可取代的價值。”
張桐勝
中國攝影家協會顧問
“個人的努力要與時代發展的方向相吻合。在歷史發展的重大過程當中,你找到了你的位置沒有,你站到了你的高度沒有。站在歷史的新起點,唯有用相機記錄好我們的時代,通過我們的作品,把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帶給世界,方能不辱使命。”
李剛田
西泠印社副社長
“書法作品只有得到歷史的認可,得到社會的認可,得到人民的認可,才能夠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個書法家,最根本的任務就是為人民拿出符合傳統文化精神、符合中華美學精神、符合優秀傳統文化的作品。”
向云駒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在更多地接觸、學習西方科技和文明成果的今天,要堅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不放棄,讓優秀的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時代發展中來。以深厚的中華文明的底子、更廣闊的文化視野接觸外來文明,就能通過這種融合開啟傳統文化的新未來。”
羅斌
中國舞蹈家協會分黨組書記
“所謂文化自信文化自覺,是建立在博古通今的基礎之上,是中華文明文化基因的當代體現。舞者堅守本真,就是堅守初心。只有這樣,一個舞者才能夠形成自身的自洽系統和認知系統,才不會被其他因素所左右,不會隨意改變初衷,如此才能夠形成最終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