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聯文藝資源網絡化應用傳播研修班在京舉辦
      為推動《全國文聯“互聯網+文藝”建設工作規劃(2018-2020)》貫徹落實,進一步推進“互聯網+文藝評獎”工作深入開展,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聯合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于11月28日至29日在京舉辦中國文聯文藝資源網絡化應用傳播研修班。來自各全國文藝家協會從事文藝評獎業務、新媒體宣傳業務的一線工作人員和中國文聯機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信息化建設聯絡員共50余人參加研修班,圍繞中國文聯系統“互聯網+文藝評獎”、文藝資源的數字化轉化和網絡化應用傳播等課題,展開學習研討。 <詳情>
      謝力
      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主任
      開班致辭
      當前,網絡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網絡應用日益廣泛深入,給各行各業帶來極大的沖擊和改變,挑戰與機遇并存。文藝工作、文聯工作也不例外。今天,我們聚在一起,集中圍繞文藝資源的網絡化應用傳播課題進行研修,就是希望大家從“互聯網+文藝”的一個具體方面、具體問題出發,不斷開闊視野、啟發思維,不斷做實、做好“互聯網+協會”“互聯網+文聯”“互聯網+文藝”工作,為文聯工作搭上互聯網東風、順應互聯網趨勢、搶抓互聯網機遇做出新貢獻。
      查看發言>>
      劉尚軍
      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主任
      會議小結
      本次研修班,有一個重要考慮就是要突出抓好和推進“互聯網+文藝評獎”工作。評獎辦節是文聯、協會重中之重的工作,也是文聯、協會的重要優勢、重要資源。做好“互聯網+文藝評獎”,對于促進文聯工作信息化,推動評獎辦節傳播效果最大化等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國內聯絡部與網絡文藝傳播中心合作,已經啟動“互聯網+文藝評獎”升級項目建設,,擬通過文藝評獎平臺更好實現在線征集申報、網上評審評議、評獎數據庫檢索等功能。
      查看發言>>
      苗宏
      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副主任
      重點發言
      開展“互聯網+文藝評獎”工作,首先要認識該項工作的重要性、可行性。其次,要努力推進“互聯網+文藝評獎”建設方案的實施,明確建設的總體目標,構建部署相關平臺。與此同時,要提高認識,形成共識,有序推進,深耕細作,開拓思路,守正創新,統籌實施,加強合作,加快落實“互聯網+文藝評獎”建設的融通上線。
      查看發言>>
      彭寬
      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副主任
      會議主持
      作為中國文聯承擔“互聯網+文藝”工作的主要職能單位,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近兩年來在網絡化應用和傳播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努力,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心得。比如2019年,結合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文藝工作座談會5周年、中國文聯成立70周年等重大主題,我們策劃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文聯特色的高品質網絡文藝原創產品。
      查看發言>>
      謝力
      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主任

        當前,網絡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網絡應用日益廣泛深入,給各行各業帶來極大的沖擊和改變,挑戰與機遇并存。文藝工作、文聯工作也不例外。今天,我們聚在一起,集中圍繞文藝資源的網絡化應用傳播課題進行研修,就是希望大家從“互聯網+文藝”的一個具體方面、具體問題出發,不斷開闊視野、啟發思維,不斷做實、做好“互聯網+協會”“互聯網+文聯”“互聯網+文藝”工作,為文聯工作搭上互聯網東風、順應互聯網趨勢、搶抓互聯網機遇做出新貢獻。

        文聯是黨和政府聯系文藝界的橋梁和紐帶,是文藝家和文藝工作者的溫馨和諧之家,擁有豐富而獨特的文藝資源,比如我們團結凝聚了一大批知名文藝家,我們有12個得到廣泛認可的專業文藝獎項,我們有多個在業界極具聲譽的文藝刊物,等等。但是,大家也都清楚,在互聯網時代,這些資源并不會自動轉化為流量,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掌握、遵循、運用互聯網規律,不斷探索、嘗試、開拓、創新,利用新平臺、新載體、新形式、新方法,將文藝界的聲音、將文聯的聲音更好地傳播出去,為互聯網條件下更好開展文藝工作、文聯工作加油助力。近年來,各兄弟單位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打造、推出了一些各具特色的新媒體平臺、網絡文藝產品,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效果。希望大家能在這里相互交流、相互啟發,共同把我們中國文聯文藝資源的網絡化應用和傳播這篇大文章做好。

      劉尚軍
      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主任

        中國文聯黨組高度重視網絡和信息化工作,成立了信息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全國文聯“互聯網+文藝”建設工作規劃(2018-2020)》,系統部署、推進相關工作。

        本次研修班,有一個重要考慮就是要突出抓好和推進“互聯網+文藝評獎”工作。評獎辦節是文聯、協會重中之重的工作,也是文聯、協會的重要優勢、重要資源。做好“互聯網+文藝評獎”,對于促進文聯工作信息化,推動評獎辦節傳播效果最大化等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國內聯絡部與網絡文藝傳播中心合作,已經啟動“互聯網+文藝評獎”升級項目建設,擬通過文藝評獎平臺更好實現在線征集申報、網上評審評議、評獎數據庫檢索等功能,即將上線運行部分文藝大獎在線申報系統,收集匯總12項文藝大獎歷年的獲獎結果、獎項信息,逐步建設內容完整的中國文聯全國性文藝評獎大數據庫。

      苗宏
      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副主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藝工作和互聯網信息化工作,同時也對意識形態和互聯網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互聯網是意識形態領域的主戰場、最前沿,互聯網輿論直接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當前,中國文聯正在持續推進深化改革。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文聯黨組從大局、全局出發,做出了“互聯網+文聯”“互聯網+協會”“互聯網+文藝”“互聯網+評獎”等一系列重要部署,構成了文藝工作、互聯網工作有機融合發展的文聯網絡信息化改革方陣。

        目前,文藝資源網絡化應用傳播的突破口是“互聯網+文藝評獎”,深化該項事業,是聚焦文聯深化改革任務,貫徹《全國文聯“互聯網+文藝”建設工作規劃(2018-2020)》的一次有力推動,也是落實“互聯網+文藝”推進工作會的具體行動。

        開展“互聯網+文藝評獎”工作,首先要認識該項工作的重要性、可行性。其次,要努力推進“互聯網+文藝評獎”建設方案的實施,明確建設的總體目標、構建相關資訊平臺、工作平臺、數據平臺和宣介平臺。與此同時,要提高認識,形成共識,有序推進,深耕細作,開拓思路,守正創新,統籌實施,加強合作,加快落實“互聯網+文藝評獎”建設的融通上線。

      彭寬
      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副主任

        作為中國文聯承擔“互聯網+文藝”工作的主要職能單位,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近兩年來在網絡化應用和傳播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努力,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心得。比如2019年,結合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文藝工作座談會5周年、中國文聯成立70周年等重大主題,我們策劃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文聯特色的高品質網絡文藝原創產品。其中,由中央網信辦傳播局指導、中心策劃制作的“文脈頌中華·名家@傳承”網絡主題傳播項目,以各文藝領域德藝雙馨的文藝名家為對象,采訪、拍攝、制作系列短視頻、微動漫、H5,同時配合推出大型專題,節目由中央網信辦在全網進行推廣,截至9月底全網總傳播量超過1億;中心聯合喜馬拉雅FM打造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經典》,是一檔文藝家引領民眾重溫新中國成立70年來深入人心的文藝經典的網絡音頻系列節目,目前總播放量超過2000萬。今年中心還圍繞紀念中國文聯成立70周年制作推出了系列視頻訪談節目、學習總書記賀信系列視頻采訪,以及“一圖看懂文聯70年”“文聯70年,我們一直在努力”等H5新媒體產品,梳理總結了中國文聯的發展歷程,以全媒體的方式展現了70年來黨領導下的文聯工作和文藝事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生動展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新氣象、文聯工作的新面貌、文藝工作者的新風采,努力營造出積極健康、昂揚向上的輿論氛圍。

        我們愿意借此機會,和大家分享做法、交流經驗,力爭推出更加優質的新媒體產品和網絡文藝產品,傳播文藝界和文聯的好聲音、好形象。

      交流發言
      王宏
      中國音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
      中國音協緊緊圍繞“不斷提升金鐘獎新境界新格局”的目標,實施了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使金鐘獎這一國家級專業大獎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專業導向和價值取向,評獎機制和評獎細則更加完善,宣傳推介工作更加有力,充分展示出我國音樂藝術發展的豐碩成果,展現了新時代廣大音樂工作者奮發有為的精神面貌。
      查看發言
      馬鋒輝
      中國美協分黨組成員、秘書長
      中國美協對展覽評選工作一貫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并根據展覽的實際需要,針對社會上逐年出現的各種不良現象,建立健全評獎機制,充分運用互聯網新技術,研發智能評選系統,嚴格把關評選的各個環節,營造風清氣正的評獎活動。
      查看發言
      張曉方
      中國影協會員工作處副處長兼行風建設與維權處負責人
      由中國文聯、中國影協主辦的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在電影界有著深遠的影響力。為提高其權威性、公信力、影響力和引導力,在繼承百花獎、金雞獎悠久歷史和光輝成就的基礎上,中國影協也在探索兩個獎項的改革創新,以適應中國電影的發展現狀。
      查看發言
      單鳴
      文藝網(北京)傳媒有限公司視頻拓展部主管
      截止2019年11月,中國文藝網直播平臺為戲劇、電影、音樂、美術、曲藝、舞蹈、民間文藝、攝影、雜技、電視、志愿服務等11家協會,山東省文聯、四川省文聯、南京市文聯等地市級單位主管主辦的獎節展演活動提供了83場網絡直播服務,累計3000萬人次瀏覽。
      查看發言
      高森
      文藝網(北京)傳媒有限公司傳播應用部職員
      中華數字藝術城旨在通過平臺升級和應用創新,使藝術與科技深度融合,構建起“一城兩平臺,一庫助力推”協同發展的“互聯網+文藝”產業生態。助力“互聯網+文藝”“互聯網+文聯”“互聯網+協會”工作的不斷深入。
      查看發言
      郝紅霞
      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信息資源處干部
      互聯網+文藝評獎在線申評系統將完善在線征集申報、網上評審評議、評獎數據庫、網絡推介與傳播一體化的文藝評獎網絡系統建設,積極有效地整合互聯網資源,建立常態化的評獎工作及成果推廣轉化機制,實現 “互聯網+文藝評獎”資訊、工作、數據、宣介平臺相互共融共通。
      查看發言
      郭青劍
      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研究規劃處副處長
      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策劃制作并開展了“文脈頌中華·名家@傳承”網絡主題傳播。此次主題傳播精心選擇10位文藝名家(其中5位參加過2014年文藝工作座談會)進行采訪拍攝,制作推出系列短視頻、微動漫、H5等適合網絡傳播的精品節目。
      查看發言
      秦蘭珺
      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研究規劃處干部
      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聯合喜馬拉雅推出的網絡音頻專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經典》,自6月1日上線以來,總播放量達2000萬次,網上整體反饋良好。播放數據和網友評論均顯示,節目獲得網友認可,產生了積極向上的影響力。
      查看發言
      王解生
      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信息資源處干部
      為提升視頻資源的共享能力和數據服務能力,降低視頻資源數據丟失與損毀的風險,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設計建設了“中國文藝網視頻資源數據展示應用平臺”。該平臺服務于全國文聯、各門類文藝家協會,為系統化管理、應用文藝視頻數據,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共享服務平臺。
      查看發言
      王宏
      中國音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

        中國音協緊緊圍繞“不斷提升金鐘獎新境界新格局”的目標,實施了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使金鐘獎這一國家級專業大獎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專業導向和價值取向,評獎機制和評獎細則更加完善,宣傳推介工作更加有力,充分展示出我國音樂藝術發展的豐碩成果,展現了新時代廣大音樂工作者奮發有為的精神面貌。

        第十二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的成功舉辦,為主辦方積累了以下幾條寶貴經驗:一是緊緊依靠中國文聯黨組的領導,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二是堅持嚴格規范的評選程序,提高評審公信力、權威性;三是堅持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創新監督制約機制;四是突破宣傳工作瓶頸,全面提升金鐘獎的社會影響力;五是加強組織領導,與地方黨委政府緊密合作,辦賽水平有力提升。

        第十二屆中國音樂金鐘獎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面臨著一些實際困難和具體問題。一是體制創新的整體水平仍有待進一步提高;二是監督制約機制仍需不斷發展;三是金鐘獎各項工作的方案預案仍需進一步細化優化;四是金鐘獎在成果轉化方面還應推出更多創新舉措。

        中國音協將在中國文聯黨組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文聯深化評獎改革的各項部署要求,不斷強化理論武裝,提升自身本領,不斷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推動音樂界多出精品、多出人才,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音樂事業貢獻力量。

      馬鋒輝
      中國美協分黨組成員、秘書長

        中國美協對展覽評選工作一貫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并根據展覽的實際需要,針對社會上逐年出現的各種不良現象,建立健全評獎機制,充分運用互聯網新技術,研發智能評選系統,嚴格把關評選的各個環節,營造風清氣正的評獎活動。

        為此,中國美協推出了一系列智能評選新舉措:首先是電子智能評選系統的研發與使用。2013年正式應用的中國美術家協會展覽評選系統,適用于中國美協展覽的評選評獎工作,評委使用專業評選設備——平板電腦進行獨立投票,使投票行為更加便捷、規范、科學。其次是作者網絡報名投稿系統和評委網絡評選系統的研發和使用。作者網絡投稿報名系統為全國美術工作者投稿參展和征稿評選提供了便捷的途徑,減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費,作者投稿信息更加準確,提高了收件登記匯總和排查系統、評選系統的準確性。評委評選網絡系統是平板智能評選系統的升級,采用線上遠程、評委背對背的方式進行評選,確保整個過程公平、公正、公開。三是評選識別重排系統的研發與使用。2016年正式啟用作品圖片重排系統,該系統主要依托中國美協展覽作品數據庫信息進行圖片對比、重排,篩查涉嫌抄襲、重復投稿的作品,起到了樹立創作正氣、端正參賽態度的作用。四是運用網絡規范評選監督機制,及時依法嚴肅查處有關違紀、違規行為。規范評選程序,建立行業自律與社會監督聯動機制,利用互聯網暢通投訴、舉報違規違紀情況的渠道,并加強懲戒管理,對違規作者絕不姑息。

      張曉方
      中國影協會員工作處副處長兼行風建設與維權處負責人

        由中國文聯、中國影協主辦的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在電影界有著深遠的影響力。為提高其權威性、公信力、影響力和引導力,在繼承百花獎、金雞獎悠久歷史和光輝成就的基礎上,中國影協也在探索兩個獎項的改革創新,以適應中國電影的發展現狀。

        百花獎方面,改革首先體現在投票途徑的多元化上。為提高百花獎的影響力、參與度,最大范圍覆蓋全國電影觀眾,投票工作分為線上和線下兩部分,投票平臺更加多元。其次是觀眾評委選拔方式更加科學。為適應我國電影的快速發展和電影觀眾審美水平的迅速提高,經過專家論證和和廣泛征求意見,大眾電影百花獎于去年,將101名觀眾評委的選取方式由隨機抽取改革為全國范圍內公開選拔。

        金雞獎方面,在輿情研判領域,中國影協加強對電影節輿情的預判,并制定輿情應對方案。探索新模式,以合作的方式,引入專業、獨立的第三方網絡輿情監測機構,提高輿情應對的專業化水平。此外,中國影協與舉辦地當地政府相關部門密切合作,多方面建立了有效的工作聯動機制,充分利用當地網絡力量,進行信息監控、輿情判斷和及時回應。在宣傳推廣方面,中國影協遵循往年的做法,并與新浪網、新浪微博展開合作。電影節邀請的媒體兼顧多個層次,形成多方面渠道的傳播矩陣,力求將主流聲音送達社會各個受眾群體。

      單鳴
      文藝網(北京)傳媒有限公司視頻拓展部主管

        中國文藝網直播平臺于2018年獨立運行,截止2019年11月,共提供83場網絡直播服務,累計3000萬人次瀏覽。

        2019年,單場瀏覽量最高的網絡直播為“第十二屆中國音樂金鐘獎開幕音樂會”,總計瀏覽量為680萬人次。本場直播在前期推廣與宣傳工作中,中國文藝網、中國音協、地方媒體眾多網站及公眾號,均為中國文藝網的本次直播進行了二維碼、鏈接等推送宣傳,多方聯動推廣助力本次直播獲得高瀏覽量。

        2019年,播出場次最多、持續時間最久的網絡直播為“第四屆中國雜技藝術節“,中國文藝網全程直播了該藝術節的開閉幕式及演出共9場,總計瀏覽量達到百萬人次。本次直播由河北雜技頻道聯合中國文藝網共同播出,中國文藝網則作為中國雜協的合作單位,10日內為本次藝術節直播提供了穩定且不間斷的直播后臺系統,有效保障了長時間直播的順利進行。

        為拓展直播的形式,提高直播的可觀賞性,2019年9月22日進行的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網絡直播中,直播團隊為觀者提供了開幕式、導覽、論壇等多個活動的直播,為受眾提供了更多可看的內容,全天瀏覽量達44萬人次。播出之后,直播團隊即時調用了直播內容為用戶提供回看,讓直播數據得到了充分利用。

        一年多來,中國文藝網直播平臺為戲劇、電影、音樂、美術、曲藝、舞蹈、民間文藝、攝影、雜技、電視、志愿服務等11家協會,山東省文聯、四川省文聯、南京市文聯等地市級單位主管主辦的獎節展演活動提供了網絡直播服務,取得了良好的反響。

      高森
      文藝網(北京)傳媒有限公司傳播應用部職員

        中華數字藝術城通過3D虛擬現實交互傳播平臺和360°全景應用服務平臺,打通資源共享與使用渠道,實現快速建館、跨屏瀏覽體驗,實現隨時隨地辦展觀展,線上展覽永不閉館、永不落幕。旨在通過平臺升級和應用創新,使藝術與科技深度融合,構建起“一城兩平臺,一庫助力推”協同發展的“互聯網+文藝”產業生態。助力“互聯網+文藝”“互聯網+文聯”“互聯網+協會”工作的不斷深入。平臺自上線試運行以來,為迎慶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文聯成立70周年等重大歷史節點,共推出3D虛擬展覽21個,360°全景展覽28個,服務了中國美協、中國曲協、中國舞協、中國攝協、中國書協、中國雜協、北京市文聯、南京市文聯等單位,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郝紅霞
      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信息資源處干部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中國文聯深化改革方案》部署要求,推動中國文聯全國性文藝評獎制度改革持續深入,扎實推進“互聯網+文藝評獎”體制機制建設,著力提升中國文聯12項大獎的權威性、引導力、公信力和影響力,充分運用互聯網優勢實現文藝評獎工作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推動中國文聯文藝評獎模式創新融合,互聯網+文藝評獎在線申評系統將完善在線征集申報、網上評審評議、評獎數據庫、網絡推介與傳播一體化的文藝評獎網絡系統建設,積極有效地整合互聯網資源,建立常態化的評獎工作及成果推廣轉化機制,實現 “互聯網+文藝評獎”資訊、工作、數據、宣介平臺相互共融共通。

        互聯網+文藝評獎在線申評系統將建設文藝評獎平臺的在線申報、在線投票、在線評審、結果公示、成果展示等功能模塊,基本實現中國文聯全國性評獎活動線上評審。該系統包含項目參評申報子系統、在線評選子系統、評獎展示子系統、評獎生命周期管理子系統、檢索分析子系統、系統管理子系統六大部分。

        除互聯網+文藝評獎在線申評系統外,目前已基本開發完成中國文藝網文藝評獎頻道頁面,其內容包括獎項概覽、評獎資訊、獲獎推介、獎庫檢索和評獎工作五大部分。

      郭青劍
      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研究規劃處副處長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推動中華文化新媒體傳播工程深入實施,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文藝工作座談會5周年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在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指導下,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策劃制作并開展了“文脈頌中華·名家@傳承”網絡主題傳播。

        此次主題傳播精心選擇10位文藝名家(其中5位參加過2014年文藝工作座談會)進行采訪拍攝,制作推出系列短視頻、微動漫、H5等適合網絡傳播的精品節目,于今年6月至8月集中上線,短時間內實現全網覆蓋,總傳播量超過一億;在10月1日國慶節和10月15日文藝工作座談會5周年之際,又分別推出集錦式特別節目和長視頻特別節目,總體上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秦蘭珺
      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研究規劃處干部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聯合喜馬拉雅推出網絡音頻專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經典》,由知名文藝家和文藝工作者引領網友重溫新中國成立70年來誕生的一批文藝經典作品。節目6月1日上線,目前總播放量超過2000萬次,完播率(完整收聽完節目的網友數量在收聽網友總數中的比例)為60.1%,比喜馬拉雅其他PGC(由專業機構和制作者生產的內容)內容平均完播率高出20個百分點,網上整體反饋良好。播放數據和網友評論均顯示,節目獲得網友認可,產生了積極向上的影響力。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經典》每期邀請一位文藝工作者,推介一部文藝經典并朗讀作品依托的文學片段,回顧該作問世以來的社會反響以及對本人成長的深刻影響。節目第一季共上線10期。推薦人覆蓋老中青三代文藝工作者,既有李前寬、謝芳等老藝術家,黃曉明、佟麗婭等當紅一線演員,也有馮提莫、山新等廣受年輕網友歡迎的網生藝人。經典覆蓋新中國成立70年不同歷史階段,有反映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創業史》《青春萬歲》《雷鋒之歌》,誕生于特殊時期的《相信未來》,反映改革開放時期的《小靈通漫游未來》《黑貓警長》《平凡的世界》等,為配合“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學習教育活動,特別在“七一”之際推出了《青春之歌》。

        節目能夠獲得良好網絡傳播效果,主要得益于以下四方面的創新和探索。一是在節目立意上,用有高度的“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占領網絡空間。節目重溫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深入人心的文藝經典。以經典的“信仰之美”“崇高之美”陶冶網友心靈,明德引領風尚。二是在內容創意上,用有溫度的文藝經典吸引年輕用戶。本節目緊緊圍繞“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這個中心,花大量篇幅介紹了經典作品的傳播和接受過程,梳理該過程與不同年齡段網友生命歷程的聯接,讓網友在帶著“體溫”的經典記憶中找到“代入感”“親切感”。三是在行業引領上,通過探索與大型商業平臺的合作,充分發揮文聯優勢。以本次合作為契機,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在網絡音頻領域建立了與大型商業平臺的合作機制。節目由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資助,由網傳中心總策劃、總統籌、總創作、總撰稿,邀請中國影協和中國視協聯合出品,由喜馬拉雅負責制作和推廣。一方面,充分發揮了中國文聯在內容原創、喜馬拉雅在制作推廣上的互補優勢。另一方面,也借助與喜馬拉雅這樣的行業“獨角獸”合作,發揮了行業引領的作用。四是在團結文藝人才上,積極聯絡、帶動新文藝工作者,匯流量,聚人心。本節目大膽啟用了網絡直播領域的當紅主播馮提莫作為推薦人。馮提莫代表青春行業“網絡表演”,從孫女的視角,向網友推薦反映其祖父那代人中學歲月的經典《青春萬歲》。以“青春”為主題的隔代對話,配上馮提莫充滿“網感”的講述,讓本期內容脫穎而出,成為本專輯點擊量最高的音頻。

      王解生
      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信息資源處干部

        為提升視頻資源的共享能力和數據服務能力,降低視頻資源數據丟失與損毀的風險,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設計建設了“中國文藝網視頻資源數據展示應用平臺”。該平臺服務于全國文聯、各門類文藝家協會,為系統化管理、應用文藝視頻數據,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共享服務平臺。

      圖說研修
      參觀交流
      業務觀摩
      分組討論
      中國文聯文藝資源網絡化應用傳播研修班在京舉辦
      為推動《全國文聯“互聯網+文藝”建設工作規劃(2018-2020)》貫徹落實,進一步推進“互聯網+文藝評獎”工作深入開展,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聯合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于11月28日至29日在京舉辦中國文聯文藝資源網絡化應用傳播研修班。來自各全國文藝家協會從事文藝評獎業務、新媒體宣傳業務的一線工作人員和中國文聯機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信息化建設聯絡員共50余人參加研修班,圍繞中國文聯系統“互聯網+文藝評獎”、文藝資源的數字化轉化和網絡化應用傳播等課題,展開學習研討。 <詳情>
      謝力
      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主任
      開班致辭
      當前,網絡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網絡應用日益廣泛深入,給各行各業帶來極大的沖擊和改變,挑戰與機遇并存。文藝工作、文聯工作也不例外。今天,我們聚在一起,集中圍繞文藝資源的網絡化應用傳播課題進行研修,就是希望大家從“互聯網+文藝”的一個具體方面、具體問題出發,不斷開闊視野、啟發思維,不斷做實、做好“互聯網+協會”“互聯網+文聯”“互聯網+文藝”工作,為文聯工作搭上互聯網東風、順應互聯網趨勢、搶抓互聯網機遇做出新貢獻。
      查看發言
      劉尚軍
      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主任
      會議小結
      本次研修班,有一個重要考慮就是要突出抓好和推進“互聯網+文藝評獎”工作。評獎辦節是文聯、協會重中之重的工作,也是文聯、協會的重要優勢、重要資源。做好“互聯網+文藝評獎”,對于促進文聯工作信息化,推動評獎辦節傳播效果最大化等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國內聯絡部與網絡文藝傳播中心合作,已經啟動“互聯網+文藝評獎”升級項目建設,,擬通過文藝評獎平臺更好實現在線征集申報、網上評審評議、評獎數據庫檢索等功能。
      查看發言
      苗宏
      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副主任
      重點發言
      開展“互聯網+文藝評獎”工作,首先要認識該項工作的重要性、可行性。其次,要努力推進“互聯網+文藝評獎”建設方案的實施,明確建設的總體目標,構建部署相關平臺。與此同時,要提高認識,形成共識,有序推進,深耕細作,開拓思路,守正創新,統籌實施,加強合作,加快落實“互聯網+文藝評獎”建設的融通上線。
      查看發言
      彭寬
      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副主任
      會議主持
      作為中國文聯承擔“互聯網+文藝”工作的主要職能單位,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近兩年來在網絡化應用和傳播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努力,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心得。比如2019年,結合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文藝工作座談會5周年、中國文聯成立70周年等重大主題,我們策劃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文聯特色的高品質網絡文藝原創產品。
      查看發言
      謝力
      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主任

        當前,網絡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網絡應用日益廣泛深入,給各行各業帶來極大的沖擊和改變,挑戰與機遇并存。文藝工作、文聯工作也不例外。今天,我們聚在一起,集中圍繞文藝資源的網絡化應用傳播課題進行研修,就是希望大家從“互聯網+文藝”的一個具體方面、具體問題出發,不斷開闊視野、啟發思維,不斷做實、做好“互聯網+協會”“互聯網+文聯”“互聯網+文藝”工作,為文聯工作搭上互聯網東風、順應互聯網趨勢、搶抓互聯網機遇做出新貢獻。

        文聯是黨和政府聯系文藝界的橋梁和紐帶,是文藝家和文藝工作者的溫馨和諧之家,擁有豐富而獨特的文藝資源,比如我們團結凝聚了一大批知名文藝家,我們有12個得到廣泛認可的專業文藝獎項,我們有多個在業界極具聲譽的文藝刊物,等等。但是,大家也都清楚,在互聯網時代,這些資源并不會自動轉化為流量,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掌握、遵循、運用互聯網規律,不斷探索、嘗試、開拓、創新,利用新平臺、新載體、新形式、新方法,將文藝界的聲音、將文聯的聲音更好地傳播出去,為互聯網條件下更好開展文藝工作、文聯工作加油助力。近年來,各兄弟單位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打造、推出了一些各具特色的新媒體平臺、網絡文藝產品,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效果。希望大家能在這里相互交流、相互啟發,共同把我們中國文聯文藝資源的網絡化應用和傳播這篇大文章做好。

      劉尚軍
      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主任

        中國文聯黨組高度重視網絡和信息化工作,成立了信息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全國文聯“互聯網+文藝”建設工作規劃(2018-2020)》,系統部署、推進相關工作。

        本次研修班,有一個重要考慮就是要突出抓好和推進“互聯網+文藝評獎”工作。評獎辦節是文聯、協會重中之重的工作,也是文聯、協會的重要優勢、重要資源。做好“互聯網+文藝評獎”,對于促進文聯工作信息化,推動評獎辦節傳播效果最大化等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國內聯絡部與網絡文藝傳播中心合作,已經啟動“互聯網+文藝評獎”升級項目建設,擬通過文藝評獎平臺更好實現在線征集申報、網上評審評議、評獎數據庫檢索等功能,即將上線運行部分文藝大獎在線申報系統,收集匯總12項文藝大獎歷年的獲獎結果、獎項信息,逐步建設內容完整的中國文聯全國性文藝評獎大數據庫。

      苗宏
      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副主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藝工作和互聯網信息化工作,同時也對意識形態和互聯網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互聯網是意識形態領域的主戰場、最前沿,互聯網輿論直接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當前,中國文聯正在持續推進深化改革。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文聯黨組從大局、全局出發,做出了“互聯網+文聯”“互聯網+協會”“互聯網+文藝”“互聯網+評獎”等一系列重要部署,構成了文藝工作、互聯網工作有機融合發展的文聯網絡信息化改革方陣。

        目前,文藝資源網絡化應用傳播的突破口是“互聯網+文藝評獎”,深化該項事業,是聚焦文聯深化改革任務,貫徹《全國文聯“互聯網+文藝”建設工作規劃(2018-2020)》的一次有力推動,也是落實“互聯網+文藝”推進工作會的具體行動。

        開展“互聯網+文藝評獎”工作,首先要認識該項工作的重要性、可行性。其次,要努力推進“互聯網+文藝評獎”建設方案的實施,明確建設的總體目標、構建相關資訊平臺、工作平臺、數據平臺和宣介平臺。與此同時,要提高認識,形成共識,有序推進,深耕細作,開拓思路,守正創新,統籌實施,加強合作,加快落實“互聯網+文藝評獎”建設的融通上線。

      彭寬
      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副主任

        作為中國文聯承擔“互聯網+文藝”工作的主要職能單位,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近兩年來在網絡化應用和傳播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努力,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心得。比如2019年,結合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文藝工作座談會5周年、中國文聯成立70周年等重大主題,我們策劃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文聯特色的高品質網絡文藝原創產品。其中,由中央網信辦傳播局指導、中心策劃制作的“文脈頌中華·名家@傳承”網絡主題傳播項目,以各文藝領域德藝雙馨的文藝名家為對象,采訪、拍攝、制作系列短視頻、微動漫、H5,同時配合推出大型專題,節目由中央網信辦在全網進行推廣,截至9月底全網總傳播量超過1億;中心聯合喜馬拉雅FM打造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經典》,是一檔文藝家引領民眾重溫新中國成立70年來深入人心的文藝經典的網絡音頻系列節目,目前總播放量超過2000萬。今年中心還圍繞紀念中國文聯成立70周年制作推出了系列視頻訪談節目、學習總書記賀信系列視頻采訪,以及“一圖看懂文聯70年”“文聯70年,我們一直在努力”等H5新媒體產品,梳理總結了中國文聯的發展歷程,以全媒體的方式展現了70年來黨領導下的文聯工作和文藝事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生動展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新氣象、文聯工作的新面貌、文藝工作者的新風采,努力營造出積極健康、昂揚向上的輿論氛圍。

        我們愿意借此機會,和大家分享做法、交流經驗,力爭推出更加優質的新媒體產品和網絡文藝產品,傳播文藝界和文聯的好聲音、好形象。

      交流發言
      王宏
      中國音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
      中國音協緊緊圍繞“不斷提升金鐘獎新境界新格局”的目標,實施了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使金鐘獎這一國家級專業大獎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專業導向和價值取向,評獎機制和評獎細則更加完善,宣傳推介工作更加有力,充分展示出我國音樂藝術發展的豐碩成果,展現了新時代廣大音樂工作者奮發有為的精神面貌。
      查看發言
      馬鋒輝
      中國美協分黨組成員、秘書長
      中國美協對展覽評選工作一貫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并根據展覽的實際需要,針對社會上逐年出現的各種不良現象,建立健全評獎機制,充分運用互聯網新技術,研發智能評選系統,嚴格把關評選的各個環節,營造風清氣正的評獎活動。
      查看發言
      張曉方
      中國影協會員工作處副處長兼行風建設與維權處負責人
      由中國文聯、中國影協主辦的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在電影界有著深遠的影響力。為提高其權威性、公信力、影響力和引導力,在繼承百花獎、金雞獎悠久歷史和光輝成就的基礎上,中國影協也在探索兩個獎項的改革創新,以適應中國電影的發展現狀。
      查看發言
      單鳴
      文藝網(北京)傳媒有限公司視頻拓展部主管
      截止2019年11月,中國文藝網直播平臺為戲劇、電影、音樂、美術、曲藝、舞蹈、民間文藝、攝影、雜技、電視、志愿服務等11家協會,山東省文聯、四川省文聯、南京市文聯等地市級單位主管主辦的獎節展演活動提供了83場網絡直播服務,累計3000萬人次瀏覽。
      查看發言
      高森
      文藝網(北京)傳媒有限公司傳播應用部職員
      中華數字藝術城旨在通過平臺升級和應用創新,使藝術與科技深度融合,構建起“一城兩平臺,一庫助力推”協同發展的“互聯網+文藝”產業生態。助力“互聯網+文藝”“互聯網+文聯”“互聯網+協會”工作的不斷深入。
      查看發言
      郝紅霞
      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信息資源處干部
      互聯網+文藝評獎在線申評系統將完善在線征集申報、網上評審評議、評獎數據庫、網絡推介與傳播一體化的文藝評獎網絡系統建設,積極有效地整合互聯網資源,建立常態化的評獎工作及成果推廣轉化機制,實現 “互聯網+文藝評獎”資訊、工作、數據、宣介平臺相互共融共通。
      查看發言
      郭青劍
      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研究規劃處副處長
      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策劃制作并開展了“文脈頌中華·名家@傳承”網絡主題傳播。此次主題傳播精心選擇10位文藝名家(其中5位參加過2014年文藝工作座談會)進行采訪拍攝,制作推出系列短視頻、微動漫、H5等適合網絡傳播的精品節目。
      查看發言
      秦蘭珺
      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研究規劃處干部
      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聯合喜馬拉雅推出的網絡音頻專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經典》,自6月1日上線以來,總播放量達2000萬次,網上整體反饋良好。播放數據和網友評論均顯示,節目獲得網友認可,產生了積極向上的影響力。
      查看發言
      王解生
      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信息資源處干部
      為提升視頻資源的共享能力和數據服務能力,降低視頻資源數據丟失與損毀的風險,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設計建設了“中國文藝網視頻資源數據展示應用平臺”。該平臺服務于全國文聯、各門類文藝家協會,為系統化管理、應用文藝視頻數據,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共享服務平臺。
      查看發言
      王宏
      中國音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

        中國音協緊緊圍繞“不斷提升金鐘獎新境界新格局”的目標,實施了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使金鐘獎這一國家級專業大獎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專業導向和價值取向,評獎機制和評獎細則更加完善,宣傳推介工作更加有力,充分展示出我國音樂藝術發展的豐碩成果,展現了新時代廣大音樂工作者奮發有為的精神面貌。

        第十二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的成功舉辦,為主辦方積累了以下幾條寶貴經驗:一是緊緊依靠中國文聯黨組的領導,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二是堅持嚴格規范的評選程序,提高評審公信力、權威性;三是堅持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創新監督制約機制;四是突破宣傳工作瓶頸,全面提升金鐘獎的社會影響力;五是加強組織領導,與地方黨委政府緊密合作,辦賽水平有力提升。

        第十二屆中國音樂金鐘獎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面臨著一些實際困難和具體問題。一是體制創新的整體水平仍有待進一步提高;二是監督制約機制仍需不斷發展;三是金鐘獎各項工作的方案預案仍需進一步細化優化;四是金鐘獎在成果轉化方面還應推出更多創新舉措。

        中國音協將在中國文聯黨組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文聯深化評獎改革的各項部署要求,不斷強化理論武裝,提升自身本領,不斷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推動音樂界多出精品、多出人才,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音樂事業貢獻力量。

      馬鋒輝
      中國美協分黨組成員、秘書長

        中國美協對展覽評選工作一貫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并根據展覽的實際需要,針對社會上逐年出現的各種不良現象,建立健全評獎機制,充分運用互聯網新技術,研發智能評選系統,嚴格把關評選的各個環節,營造風清氣正的評獎活動。

        為此,中國美協推出了一系列智能評選新舉措:首先是電子智能評選系統的研發與使用。2013年正式應用的中國美術家協會展覽評選系統,適用于中國美協展覽的評選評獎工作,評委使用專業評選設備——平板電腦進行獨立投票,使投票行為更加便捷、規范、科學。其次是作者網絡報名投稿系統和評委網絡評選系統的研發和使用。作者網絡投稿報名系統為全國美術工作者投稿參展和征稿評選提供了便捷的途徑,減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費,作者投稿信息更加準確,提高了收件登記匯總和排查系統、評選系統的準確性。評委評選網絡系統是平板智能評選系統的升級,采用線上遠程、評委背對背的方式進行評選,確保整個過程公平、公正、公開。三是評選識別重排系統的研發與使用。2016年正式啟用作品圖片重排系統,該系統主要依托中國美協展覽作品數據庫信息進行圖片對比、重排,篩查涉嫌抄襲、重復投稿的作品,起到了樹立創作正氣、端正參賽態度的作用。四是運用網絡規范評選監督機制,及時依法嚴肅查處有關違紀、違規行為。規范評選程序,建立行業自律與社會監督聯動機制,利用互聯網暢通投訴、舉報違規違紀情況的渠道,并加強懲戒管理,對違規作者絕不姑息。

      張曉方
      中國影協會員工作處副處長兼行風建設與維權處負責人

        由中國文聯、中國影協主辦的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在電影界有著深遠的影響力。為提高其權威性、公信力、影響力和引導力,在繼承百花獎、金雞獎悠久歷史和光輝成就的基礎上,中國影協也在探索兩個獎項的改革創新,以適應中國電影的發展現狀。

        百花獎方面,改革首先體現在投票途徑的多元化上。為提高百花獎的影響力、參與度,最大范圍覆蓋全國電影觀眾,投票工作分為線上和線下兩部分,投票平臺更加多元。其次是觀眾評委選拔方式更加科學。為適應我國電影的快速發展和電影觀眾審美水平的迅速提高,經過專家論證和和廣泛征求意見,大眾電影百花獎于去年,將101名觀眾評委的選取方式由隨機抽取改革為全國范圍內公開選拔。

        金雞獎方面,在輿情研判領域,中國影協加強對電影節輿情的預判,并制定輿情應對方案。探索新模式,以合作的方式,引入專業、獨立的第三方網絡輿情監測機構,提高輿情應對的專業化水平。此外,中國影協與舉辦地當地政府相關部門密切合作,多方面建立了有效的工作聯動機制,充分利用當地網絡力量,進行信息監控、輿情判斷和及時回應。在宣傳推廣方面,中國影協遵循往年的做法,并與新浪網、新浪微博展開合作。電影節邀請的媒體兼顧多個層次,形成多方面渠道的傳播矩陣,力求將主流聲音送達社會各個受眾群體。

      單鳴
      文藝網(北京)傳媒有限公司視頻拓展部主管

        中國文藝網直播平臺于2018年獨立運行,截止2019年11月,共提供83場網絡直播服務,累計3000萬人次瀏覽。

        2019年,單場瀏覽量最高的網絡直播為“第十二屆中國音樂金鐘獎開幕音樂會”,總計瀏覽量為680萬人次。本場直播在前期推廣與宣傳工作中,中國文藝網、中國音協、地方媒體眾多網站及公眾號,均為中國文藝網的本次直播進行了二維碼、鏈接等推送宣傳,多方聯動推廣助力本次直播獲得高瀏覽量。

        2019年,播出場次最多、持續時間最久的網絡直播為“第四屆中國雜技藝術節“,中國文藝網全程直播了該藝術節的開閉幕式及演出共9場,總計瀏覽量達到百萬人次。本次直播由河北雜技頻道聯合中國文藝網共同播出,中國文藝網則作為中國雜協的合作單位,10日內為本次藝術節直播提供了穩定且不間斷的直播后臺系統,有效保障了長時間直播的順利進行。

        為拓展直播的形式,提高直播的可觀賞性,2019年9月22日進行的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網絡直播中,直播團隊為觀者提供了開幕式、導覽、論壇等多個活動的直播,為受眾提供了更多可看的內容,全天瀏覽量達44萬人次。播出之后,直播團隊即時調用了直播內容為用戶提供回看,讓直播數據得到了充分利用。

        一年多來,中國文藝網直播平臺為戲劇、電影、音樂、美術、曲藝、舞蹈、民間文藝、攝影、雜技、電視、志愿服務等11家協會,山東省文聯、四川省文聯、南京市文聯等地市級單位主管主辦的獎節展演活動提供了網絡直播服務,取得了良好的反響。

      高森
      文藝網(北京)傳媒有限公司傳播應用部職員

        中華數字藝術城通過3D虛擬現實交互傳播平臺和360°全景應用服務平臺,打通資源共享與使用渠道,實現快速建館、跨屏瀏覽體驗,實現隨時隨地辦展觀展,線上展覽永不閉館、永不落幕。旨在通過平臺升級和應用創新,使藝術與科技深度融合,構建起“一城兩平臺,一庫助力推”協同發展的“互聯網+文藝”產業生態。助力“互聯網+文藝”“互聯網+文聯”“互聯網+協會”工作的不斷深入。平臺自上線試運行以來,為迎慶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文聯成立70周年等重大歷史節點,共推出3D虛擬展覽21個,360°全景展覽28個,服務了中國美協、中國曲協、中國舞協、中國攝協、中國書協、中國雜協、北京市文聯、南京市文聯等單位,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郝紅霞
      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信息資源處干部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中國文聯深化改革方案》部署要求,推動中國文聯全國性文藝評獎制度改革持續深入,扎實推進“互聯網+文藝評獎”體制機制建設,著力提升中國文聯12項大獎的權威性、引導力、公信力和影響力,充分運用互聯網優勢實現文藝評獎工作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推動中國文聯文藝評獎模式創新融合,互聯網+文藝評獎在線申評系統將完善在線征集申報、網上評審評議、評獎數據庫、網絡推介與傳播一體化的文藝評獎網絡系統建設,積極有效地整合互聯網資源,建立常態化的評獎工作及成果推廣轉化機制,實現 “互聯網+文藝評獎”資訊、工作、數據、宣介平臺相互共融共通。

        互聯網+文藝評獎在線申評系統將建設文藝評獎平臺的在線申報、在線投票、在線評審、結果公示、成果展示等功能模塊,基本實現中國文聯全國性評獎活動線上評審。該系統包含項目參評申報子系統、在線評選子系統、評獎展示子系統、評獎生命周期管理子系統、檢索分析子系統、系統管理子系統六大部分。

        除互聯網+文藝評獎在線申評系統外,目前已基本開發完成中國文藝網文藝評獎頻道頁面,其內容包括獎項概覽、評獎資訊、獲獎推介、獎庫檢索和評獎工作五大部分。

      郭青劍
      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研究規劃處副處長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推動中華文化新媒體傳播工程深入實施,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文藝工作座談會5周年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在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指導下,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策劃制作并開展了“文脈頌中華·名家@傳承”網絡主題傳播。

        此次主題傳播精心選擇10位文藝名家(其中5位參加過2014年文藝工作座談會)進行采訪拍攝,制作推出系列短視頻、微動漫、H5等適合網絡傳播的精品節目,于今年6月至8月集中上線,短時間內實現全網覆蓋,總傳播量超過一億;在10月1日國慶節和10月15日文藝工作座談會5周年之際,又分別推出集錦式特別節目和長視頻特別節目,總體上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秦蘭珺
      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研究規劃處干部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聯合喜馬拉雅推出網絡音頻專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經典》,由知名文藝家和文藝工作者引領網友重溫新中國成立70年來誕生的一批文藝經典作品。節目6月1日上線,目前總播放量超過2000萬次,完播率(完整收聽完節目的網友數量在收聽網友總數中的比例)為60.1%,比喜馬拉雅其他PGC(由專業機構和制作者生產的內容)內容平均完播率高出20個百分點,網上整體反饋良好。播放數據和網友評論均顯示,節目獲得網友認可,產生了積極向上的影響力。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經典》每期邀請一位文藝工作者,推介一部文藝經典并朗讀作品依托的文學片段,回顧該作問世以來的社會反響以及對本人成長的深刻影響。節目第一季共上線10期。推薦人覆蓋老中青三代文藝工作者,既有李前寬、謝芳等老藝術家,黃曉明、佟麗婭等當紅一線演員,也有馮提莫、山新等廣受年輕網友歡迎的網生藝人。經典覆蓋新中國成立70年不同歷史階段,有反映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創業史》《青春萬歲》《雷鋒之歌》,誕生于特殊時期的《相信未來》,反映改革開放時期的《小靈通漫游未來》《黑貓警長》《平凡的世界》等,為配合“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學習教育活動,特別在“七一”之際推出了《青春之歌》。

        節目能夠獲得良好網絡傳播效果,主要得益于以下四方面的創新和探索。一是在節目立意上,用有高度的“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占領網絡空間。節目重溫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深入人心的文藝經典。以經典的“信仰之美”“崇高之美”陶冶網友心靈,明德引領風尚。二是在內容創意上,用有溫度的文藝經典吸引年輕用戶。本節目緊緊圍繞“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這個中心,花大量篇幅介紹了經典作品的傳播和接受過程,梳理該過程與不同年齡段網友生命歷程的聯接,讓網友在帶著“體溫”的經典記憶中找到“代入感”“親切感”。三是在行業引領上,通過探索與大型商業平臺的合作,充分發揮文聯優勢。以本次合作為契機,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在網絡音頻領域建立了與大型商業平臺的合作機制。節目由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資助,由網傳中心總策劃、總統籌、總創作、總撰稿,邀請中國影協和中國視協聯合出品,由喜馬拉雅負責制作和推廣。一方面,充分發揮了中國文聯在內容原創、喜馬拉雅在制作推廣上的互補優勢。另一方面,也借助與喜馬拉雅這樣的行業“獨角獸”合作,發揮了行業引領的作用。四是在團結文藝人才上,積極聯絡、帶動新文藝工作者,匯流量,聚人心。本節目大膽啟用了網絡直播領域的當紅主播馮提莫作為推薦人。馮提莫代表青春行業“網絡表演”,從孫女的視角,向網友推薦反映其祖父那代人中學歲月的經典《青春萬歲》。以“青春”為主題的隔代對話,配上馮提莫充滿“網感”的講述,讓本期內容脫穎而出,成為本專輯點擊量最高的音頻。

      王解生
      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信息資源處干部

        為提升視頻資源的共享能力和數據服務能力,降低視頻資源數據丟失與損毀的風險,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設計建設了“中國文藝網視頻資源數據展示應用平臺”。該平臺服務于全國文聯、各門類文藝家協會,為系統化管理、應用文藝視頻數據,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共享服務平臺。

      圖說研修
      參觀交流
      業務觀摩
      分組討論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久久无码AV中文出轨人妻| 激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菠萝蜜 | 中文字幕丰满伦子无码 | 少妇中文无码高清|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第23页|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 中文字幕亚洲色图| 丰满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在线中文字幕制服丝袜 | 亚洲AV无码国产丝袜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无码成人免费视频| 伊人久久综合无码成人网| 中文字幕无码乱人伦| 免费A级毛片无码视频| 在线日韩中文字幕| 国产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桃|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一区| 制服丝袜人妻中文字幕在线| 一本色道无码道DVD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99无色码中文字幕|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蜜桃| 天堂8а√中文在线官网|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毛片国产|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久久五月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中文字幕精品|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尤物| 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网站|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无码专区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 | 天堂а√中文最新版地址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中文有无人妻vs无码人妻激烈|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第六区| 国产高清无码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