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國:長征精神超越時空
記者見到王定國老人時,她正聚精會神地在紙上書寫“長征萬歲”四個字。她的兒子謝亞旭說,老人家今年已經104歲了,話語不多,現在與別人交流,一般是由他來轉述母親的意思。“平常母親通過寫寫字,玩玩小孩子的玩具,來活動大腦。別看她年紀大了,但是寫起字來仍然一氣呵成?!敝x亞旭說。
眼前這位慈眉善目的老奶奶,當年不僅經歷了艱苦卓絕的長征,晚年也堅持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1933年參加紅軍,幾過雪山草地,離休后積極投身社會活動,70多歲推動長城保護,90多歲呼吁生態建設……[詳細>>]
成仿吾:長征路上唯一的大學教授
成仿吾是我國現代著名的作家、教育家。20世紀20年代,他曾和郭沫若、郁達夫等人共同創辦了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產生過重要影響的文學社團——創造社。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他參加了中國共產黨。1934年,成仿吾從鄂豫皖根據地到達中央蘇區“紅都”瑞金,擔任了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中共中央黨校前身)唯一的政治教員。隨后,他全過程參加了中央紅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是長征路上唯一的教授。后來,成仿吾一直從事黨的教育事業,先后擔任陜北公學校長、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中共中央黨校高級顧問等職。[詳細>>]
哈里森·索爾茲伯里之子:這是一部會永遠流傳下去的故事
1936年,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走進陜北,寫出了傳世名作《紅星照耀中國》。受限于當時的環境,斯諾并沒有機會親走長征路。他預測說,“總有一天會有人寫出一部關于這一驚心動魄的遠征的全部史詩”。49年以后,《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問世,該書作者、美國著名作家、記者哈里森·索爾茲伯里以70多歲高齡重走長征路,完成了斯諾的心愿。
談到父親的著作,哈里森·索爾茲伯里的兒子斯蒂芬·索爾茲伯里評價道:“30年后,這本書仍有再版,人們讀起來仍然津津樂道。這是一部會永遠流傳下去的故事。”[詳細>>]
李明華:長征檔案,留住人類珍貴的歷史記憶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是震驚世界的英雄壯舉,被稱為“當今時代無與倫比的一次史詩般的遠征”,成為中國共產黨及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百折不撓的象征。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檔案真實地記載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長征的全過程。長征是在極端艱險條件下的戰略大轉移,前后跨越中國十幾個省,總行程達數萬里,在這種情況下形成的檔案能保存至今,彌足珍貴,對研究中國革命史極具重要意義。近年來,國家檔案局、中央檔案館在搶救、收藏、保護長征檔案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長征檔案主要有哪些內容?如何認識長征檔案的重大意義?就此,記者日前專訪了國家檔案局局長、中央檔案館館長李明華。[詳細>>]
葉毓山:創作紅軍長征雕塑紀事
貴州遵義中國工農紅軍烈士紀念碑、廣西興安紅軍突破湘江紀念碑、四川松潘紅軍長征團結勝利紀念碑……不朽的雕塑,活著的歷史。這群栩栩如生雕塑的作者,便是四川美術學院原院長葉毓山教授,一位曾經為軍事博物館和毛主席紀念堂創作過毛澤東雕像的著名雕塑家。“用石頭和青銅抒寫紅軍長征英雄詩篇,傳承長征精神,是我自覺選擇的一份使命。”談及自己創作長征雕塑的體會,葉毓山淡淡地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