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賦予中華民族的思想和行動以堅實的道義基礎和強大的精神動力,在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引起積極回應。
在國際思想文化交鋒中掌握主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中國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有助于中國人民在國際思想文化交鋒中牢牢掌握主動權、主導權,以強大定力走好自己的路。
當今世界,思想文化領域交流交融交鋒日益激烈。一些西方國家把日益強大的中國看作其霸權地位和資本主義主導地位的主要威脅,加大思想文化領域的滲透,試圖分化、西化中國。他們把自己的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美化、拔高為人類共同的追求和向往,即所謂的“普世價值”,企圖讓中國人民的思想和行動以其標準為標準,以期削弱、瓦解或演變這個給世界社會主義帶來最大活力和希望的國家。
一個國家,如果思想防線被攻破了,其他防線就很難守住。蘇聯解體,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眾多知識精英和政治精英喪失理想信念,成為西方“普世價值”的俘虜。近年來,世界上一些國家相繼發生政治危機,一個重要原因也是西方“普世價值”大行其道、攻城略地,造成嚴重思想混亂。
思想文化之爭,爭在話語權。少數西方國家將其“普世價值”奉為圭臬,用心在于借以攫取思想文化領域的權威地位,“有權”將共產主義界定為極權主義,將社會主義詆毀為專制主義;“有義務”指導中國走“自由民主”之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生存方式的提升和凝練,承載了中華民族的理想、信念、自信和定力。兩種價值觀之間的博弈,是100多年來中國和西方之間“主體與客體、主動與被動、支配與被支配”之爭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延續。丑化和詆毀中華民族的情感和精神,糟蹋和抹黑中國國家形象,目的無非在于讓中國人民對自己的歷史和現實感到失望甚至絕望,理想信念發生動搖,進而成為西方價值的信仰者和跟隨者,任其評說和擺布。但中國人民堅持培育和踐行在自己大地上產生的價值觀,捍衛了精神文化的自主性和政治社會制度的獨立性。
思想文化之爭也是民心民意之爭。西方敵對勢力竭力向中國傳播“普世價值”,蓄意渲染和夸大中國快速發展中出現的一些矛盾和問題,用意就在于使我們黨和政府失去人民的認同、信任、擁護和支持,造成精神危機、信任危機,進而引起社會危機和政治危機。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明了中國發展的方向和目標,為中國人民的思想和行動賦予道德崇高性和道義正當性,為中國道路和制度提供精神支撐。
在世界上引起積極反響和強烈共鳴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體現了時代精神,因而在世界各國引起積極反響和強烈共鳴。
當代中國正在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夢的精神內核和價值支撐,它向國際社會表明:中國人民和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民一樣,向往幸福美好生活,追求經濟社會進步;中國的利益和訴求與發展中國家高度一致,與發達國家相互融通;中國夢的實現過程,也是中國與世界各國擴大利益匯合點、構建利益共同體的過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夢拓展了世界各國對中國理想信念的認識和認同。201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印尼和馬來西亞出席了兩場經濟峰會。印尼總統蘇西洛在致辭時說,印尼和中國有相似的夢想,也在尋求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我們兩國是“異床同夢”。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說:“亞洲發展的美好愿景,同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是相通的。”美國人彼特·斯多茨說:我覺得,中國夢意味著中國經濟越來越發達,對中國公民來說,伴隨著經濟的發展他們也有更多的機會。我覺得美國夢和中國夢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
“和平、和睦、和諧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國人民的血脈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向全世界表達了13億中國人的誠意、善意與美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平、可親、文明,既不神秘,更不可怕;中國夢給世界帶來的是機遇,而不是威脅;中國希望同世界各國一道,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善心得善解,英國《金融時報》刊文稱:中國的夢想不僅關乎中國的命運,也關乎世界的命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相輔相成、同步同向,這使中國在實現自己夢想的同時,能夠帶動和幫助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共同發展。對此,許多發展中國家人民有深切體會。津巴布韋人菲絲·辛迪索·穆基澤說:“當中國夢變成現實的時候,非洲國家會受益匪淺”。
給發展中國家以鼓舞,為世界社會主義注入活力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蘊涵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符合歷史發展規律,反映社會前進方向,體現自由、平等、共同富裕等社會主義本質特征,給廣大發展中國家以希望和鼓舞,為世界社會主義注入生機與活力。
在中華文明基礎上產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包容和諧,尊重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的多樣性。習近平主席在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采訪時睿智地講到:正如一棵大樹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兩片樹葉一樣,天下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經驗,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模式。只有走中國人民自己選擇的道路,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最終才能走得通、走得好。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凝聚人心,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從中國發展進步中得到啟發,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認識到,要想真正獲得發展,必須在融入世界的同時,堅定不移地走符合自己國情的發展道路。肯尼亞《民族日報》網站2013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正迅速取代美國和英國成為很多肯尼亞人獲得啟示和鼓舞的首要來源;34%的肯尼亞人把中國作為榜樣以及尋找商業機會、發展技術等的目的地。尼日利亞前總統奧巴桑喬說:“中國夢不是政治口號,它勾畫出了一個完全可以實現的愿景,很值得非洲學習。”
列寧曾把社會主義形象地比喻為一座未經勘探、人跡未至的高山,認為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需要長期奮斗和艱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不僅為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后陷入低谷的世界社會主義重新點燃了希望,也積累了寶貴經驗。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忠實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鮮明提出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凝聚各民族、各黨派、各階層人民共識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不僅使中國走上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之路,也讓世界人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更加真實、立體、全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夢提升了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的聲望和影響。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認為:中國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被世界接受的,而非作為西方社會的榮譽成員。這種接受本身就為我們這個世界求同存異、共同發展提供了一個成功范例。(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