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邵逸夫先生離世。他以107歲的高齡刷新了中國影人的長壽紀錄,在他90多年的影視產業生涯中打造出了邵氏電影和香港無線兩大華語傳媒品牌。他熱心中國教育事業,拿出近50億港元投入內地6000多個項目,其善行義舉彪炳后人。逸夫先生去了,“逸夫樓”矗立在大地上;由他捐資設立的“邵逸夫獎”,則被譽為“東方諾貝爾獎”,“其創建的事業長在,其垂立的風范長存”。
關鍵詞
TVB
邵氏出品
香港小姐
無線藝員培訓班
香港“黃金一代”
逸夫樓
邵氏電影帝國
一代電影王國,隨著時代和科技的進步而產生而發展而輝煌而隕落,但是留在幾代人記憶中的東西永遠不會消失。有人曾用詩意的語言回憶當年觀看邵氏影片的情景:“我就是這樣拖著母親的手,在住處附近的樂都影院看了很多'邵氏'電影。印象中很少看黑白片,大概當時都更喜歡那'綜藝體彩色闊銀幕'的感覺,看完了把銀幕上的千嬌百媚花團錦簇金雕玉砌,都一并打包帶回家去,在一個又一個悠長的下午慢慢消耗著,等待下一次的'盛宴'”。
“邵氏”王國,不可復制的歷史存在。
“邵氏”王國,永遠的美麗記憶。
“邵氏”王國,不可復制的歷史存在。
“邵氏”王國,永遠的美麗記憶。
20世紀60年代,邵氏在成功開發了動作片這一類型電影之后,不遺余力地將該類型片種介紹到海外,并且培養起眾多歐美影迷,這也是為何香港動作電影能夠在今天的世界范圍內享有廣泛的知名度,邵氏是功夫電影發展的第一個助推者。
邵逸夫經營邵氏兄弟電影公司近40年的時間,在這漫長的歲月中,邵氏公司推出了超過千部的電影作品,至今仍然留存在世的有近750多部。邵氏經典是屬于一個時代的記憶,它們是香港影壇的藝術瑰寶,讓我們來重溫一下那些留聲光影……
邵逸夫經營邵氏兄弟電影公司近40年的時間,在這漫長的歲月中,邵氏公司推出了超過千部的電影作品,至今仍然留存在世的有近750多部。邵氏經典是屬于一個時代的記憶,它們是香港影壇的藝術瑰寶,讓我們來重溫一下那些留聲光影……
沒有他,也許沒有趙雅芝、張曼玉,也沒有穿泳裝的“港姐”。
沒有他,也許沒有周潤發、周星馳,也沒有無線五虎、四大天王。
沒有他,也許沒有《射雕英雄傳》《上海灘》《創世紀》這些TVB經典。
短短幾千字,浮光掠影走馬觀花,這些文字的評說,在一個歷經兩個世紀,又時刻站在時代潮頭的風云人物面前,都是蒼白的。然而,實在真的要感謝世間曾有這位邵逸夫,讓我們看到了那么多閃亮的人、經典的影片,也帶給我們香港娛樂圈最好的時代。但今日之后,世間已無邵逸夫,像他那般曾經一手掌控大華語圈民眾娛樂生活的盛況著實難以再現,你我就不如翻出TVB的經典劇集,煮碗面給自己吃以做緬懷之情吧。
沒有他,也許沒有周潤發、周星馳,也沒有無線五虎、四大天王。
沒有他,也許沒有《射雕英雄傳》《上海灘》《創世紀》這些TVB經典。
短短幾千字,浮光掠影走馬觀花,這些文字的評說,在一個歷經兩個世紀,又時刻站在時代潮頭的風云人物面前,都是蒼白的。然而,實在真的要感謝世間曾有這位邵逸夫,讓我們看到了那么多閃亮的人、經典的影片,也帶給我們香港娛樂圈最好的時代。但今日之后,世間已無邵逸夫,像他那般曾經一手掌控大華語圈民眾娛樂生活的盛況著實難以再現,你我就不如翻出TVB的經典劇集,煮碗面給自己吃以做緬懷之情吧。
邵逸夫的TVB風云
在香港、澳門和廣東省,TVB的翡翠電視頻道,長期成為百姓家庭的首選頻道,他們從來不更換它,每周一至五的時裝或者古裝連續劇,成為師奶們的飯后必看節目。
1967年邵逸夫創建香港無線電視(TVB),并于1971年開設了被譽為“港星搖籃”的訓練班,香港演藝圈“黃金一代”。
不管怎么說,從1926年中學畢業下南洋從事電影業到2011年正式退休,在這85年中,邵逸夫所展現出來的勤勉、精明、魄力和慈善之心,都使其必定成為一個傳奇。
邵逸夫,TVB的創建者,無疑也是一個電視王國的締造者,TVB在他手里,在香港電視圈乃至華語電視圈呼風喚雨四十年。
散盡千金濟眾生
早在1973年邵逸夫就設立邵氏基金會,致力于各項社會公益事業。1977年,英國女王冊封他為爵士,成為香港娛樂圈獲此殊榮的第一人。美國舊金山市為表彰邵逸夫對該市的福利貢獻,將每年的9月8日命名為“邵逸夫日”。
邵逸夫在國內的口碑也大多是因為他的慈善捐贈。從1985年起,邵逸夫平均每年都拿出1億多元用于支持內地的各項社會公益事業,對于中國教育事業更是情有獨鐘。 據不完全統計,二十多年來,他共向祖國內地捐贈了34億港元,興建了5000多個教育和醫療項目。目前,以逸夫兩字命名的教學樓、圖書館、科技館及其它文化藝術、醫療設施遍布中國各地。
邵逸夫在國內的口碑也大多是因為他的慈善捐贈。從1985年起,邵逸夫平均每年都拿出1億多元用于支持內地的各項社會公益事業,對于中國教育事業更是情有獨鐘。 據不完全統計,二十多年來,他共向祖國內地捐贈了34億港元,興建了5000多個教育和醫療項目。目前,以逸夫兩字命名的教學樓、圖書館、科技館及其它文化藝術、醫療設施遍布中國各地。
邵逸夫早在1985年起持續不斷在內地捐資助學,在中國土地上,無數學生因而改善了學習環境,提升知識水平,邵逸夫對國家教育的支持獲得中央高度肯定。2005年11月20日,他更成為國家民政部和中華慈善總會舉辦的“中華慈善大會”首批“中華慈善獎”得獎者之一。他的善心更具示范作用,帶動其他善長捐款協助教育事業的推進,令支援教育善款的雪球越滾越大。
他曾多次表示,中國要強大,關鍵在于教育及培養人才,他認為,“將賺到的錢捐獻在教育事業,做一些實際的事,是我最大的心愿?!鄙垡莘蚪陜鹊鼐鑼W款項,累計達32億元。
他曾多次表示,中國要強大,關鍵在于教育及培養人才,他認為,“將賺到的錢捐獻在教育事業,做一些實際的事,是我最大的心愿?!鄙垡莘蚪陜鹊鼐鑼W款項,累計達32億元。
有“東方諾貝爾獎”之稱的第一屆“邵逸夫獎”在香港頒獎時,華人影視大亨邵逸夫爵士親自到場頒獎。“邵逸夫獎”每個獎項的獎金高達100萬美元,比諾貝爾獎還多。
邵逸夫爵士在2002年宣布將設立不限種族國籍、宗教和信仰的“邵逸夫獎”,這是一年頒發一次的國際性獎項,將表揚世界各地在天文、數學和生命科學與醫學等研究領域的杰出貢獻者,每個獎項頒給100萬美元,比諾貝爾獎的95萬美金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