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下我們一起看看有關山東中秋習俗吧。
八月十五祭土谷神
山東省慶云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宴請女婿。大同縣則把月餅稱為團圓餅,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讓人津津樂道的拋帕招親
中秋佳節之際各地有很多獨特風趣的風俗,山東拋帕招親的習俗更是讓人津津樂道。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奇怪的風俗吧。
山東省有些地區,中秋之夜有拋帕招親的習俗。中秋節之夜,于廣場中搭一彩臺,布置成月宮景狀,并設玉兔、桂樹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在歡慶歌舞之后,姑娘們將一些繡著不同花色的手帕向臺下拋去。如有觀眾接得的手帕與“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臺領獎。有些未婚的小伙子在交還手帕時,若受“嫦娥”喜歡,則可以戒指相贈。此后,雙方可以交友往來,情投者便喜結良緣。
出嫁的女兒回娘家送燒雞和月餅
中秋節的習俗中秋節是當地非常重要的節日,在山東中秋節的習俗中出嫁的女兒回娘家送燒雞和月餅。
臨近中秋,家家都采購好多月餅,用來送老人,我媽媽要回娘家送燒雞和月餅。有時候帶我爸去。未婚的女婿是一定要到岳父母家送禮的,還要比較隆重的禮,屬于山東中秋節的習俗,因為這是僅次于春節的重要節日。
那里的月餅,是很大的,表皮不平,俗稱賴皮月餅,用蠟紙包著,油汪汪的。餡里有花生芝麻,有碎的冰糖,有紅紅綠綠的青紅絲,送老人的燒雞也是自己烤的,自己殺雞,褪毛,煮的時候加大料,一兩個鐘頭。煮完又熏,用紅糖放鍋底,灶下燒火,架一個鐵箅子,放上雞,蓋好鍋蓋,幾分鐘就出鍋了,紅亮亮的,很好吃,是我們當地的特色食品。到了晚上要祭月,在院子里擺小桌子,擺上蘋果葡萄月餅什么的,還要擺兔兒爺。兔兒爺是身穿甲胄,兔面人身的泥塑,很有趣,供奉完就是孩子們的好玩具了。
山東中秋節的習俗除了晚宴,早餐午餐也要改善,蒸餑餑、包子,我會揉面,燒火,出鍋熱氣騰騰。除了月餅外,晚上都要舉行家宴,菜式很豐富。一家人在院子里賞月喝酒。此時是秋季,正是收成的時候,從這天起開始吃芋頭、地瓜、花生、蘿卜和雛雞等,叫做“嘗鮮。
根據山東中秋節的習俗吃完飯,月上中天,分吃供奉的水果和月餅,再吃一點嘗鮮,飽的要命,有種富足的感覺。
而山東省慶云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宴請女婿。大同縣則把月餅稱為團圓餅,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