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時代度過的那些春節,在記憶里是色彩斑斕的。雖說很難從中翻揀出一兩件令人印象很深的事兒,但回憶起兒時生活,最快樂的時光總是莫過于春節。
春節對于年少的我而言,意味著一年中最熱鬧時刻的來臨,好像總有許多新鮮事兒等我去發現。而最讓人激動的就是除夕夜了,新年將至未至,令我充滿期待。除夕又是一家人團聚的時刻,雖說平時一家人也常在一起,但除夕夜一家人圍坐一桌吃年夜飯,邊說笑邊聽爆竹聲聲的融融氛圍是其他任何時候都不能比的。依照我們老家的習俗,年夜飯少不了吃湯圓,湯圓寓意團圓,后來離開家鄉北上才知道除夕夜還有吃餃子的習俗。那時沒有春晚,甚至連電視也沒有,卻絲毫覺不出單調乏味,因為飯桌上總有敘不完的話題,經常到深夜才散。不知何時起,春晚逐漸占據了除夕夜的中心,反倒讓重親情、享溫情的節日氛圍減淡了許多。
春節期間總有很多好玩的事兒,對于兒時的我來說,最讓人手癢的莫過于放鞭炮。那時的鞭炮很簡單,只有掛鞭和二踢腳。盡管簡單,小朋友們總能想出些個花樣來,譬如把二踢腳抓在手里放第一響,然后將它使勁扔到空中,玩得瀟灑自如。此外,我們會去放過鞭炮的場地撿沒有炸響的鞭炮,稍加修整再放。這是個危險活兒,因為這種沒放響的鞭炮往往只剩下很短的捻子,點燃它需要膽量和技巧,有的在點燃瞬間就炸開,震得人耳膜發麻。對于那些已經見不到捻子的鞭炮,我們也想辦法加以利用。有一年大年初三,為了教訓班里經常欺負人的大牛,我和堂哥一起把那些廢鞭炮里的火藥掏出來,攢夠一定數量,做了個小炸藥包,插上根從工地上撿來的導火索,然后用塑料紙封好。我們悄悄去河邊,見四周無人,便將炸藥包塞進大牛家的漁船下面。然后將導火索點燃,迅速跑開,眼瞅著導火索嗞嗞冒著煙,不一會兒,隨著一聲悶響,水里翻起一個小浪花,漁船紋絲未動,毫發無損,甚至連炸暈的魚或蝦都沒見一只,心里不禁有些失落。后來不知怎么走漏了風聲,被大牛的家長告了一狀,自然免不了挨頓揍。
過年的時候總是希望每一天都能過得很長很長,因為,在這些天里,不需要去上學,也沒有作業要做,有的只是一份新鮮興奮的心情。然而,春節的那些天總是過得飛快,才過了初五,轉眼就到了元宵節,過完元宵節,春節便在指縫中匆匆溜走了。于是,又開始了漫長的一年的等待。
因為等待,因為伴隨著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記憶里的春節,永遠與快樂和希望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