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權法》自1991年頒發實施以來,為保護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著作權,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和科學事業的發展和繁榮,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數字閱讀日漸普及,隨之而來的是各類網絡侵權盜版行為更加猖獗,嚴重影響甚至阻礙了文藝科技工作者的創作勞動,也暴露了現行著作權法律法規的缺陷與不足。《著作權法》的很多規定已不能適應產業的迅猛發展和社會的現實需求。遲緩的修法進程,多被創作者、公眾和產業界詬病。
2011年,根據溫家寶總理的批示,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版權局啟動了《著作權法》的修改工作,成立第三次修法工作領導小組,委托全國權威的知識產權專家起草了三個專家建議稿。現在,國家版權局正在專家建議稿的基礎上,綜合各方意見,起草征求意見稿。據了解,按照立法程序,國務院法制辦已將《著作權法》修訂工作列入國務院2012年立法計劃的二檔,即調研項目。為此,我們建議,將修改《著作權法》的工作列入明年新一屆(2013-2017年)全國人大的立法計劃。
一、重要性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奮斗目標。只有盡快健全完善著作權法律體系,加大著作權保護力度,依法懲處侵權行為,維護著作權人合法權益,才能讓廣大的文藝科技工作者為人民群眾創作出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
前不久發布的《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指出,要增強全社會的版權保護意識,發展版權相關產業,建立健全文化法律法規體系。同時,明確將修訂《著作權法》列入“修訂完善的法律、行政法規”。因此,全國人大將修訂《著作權法》列入明年立法計劃,是積極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落實《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要求的具體舉措。
二、現實性
近年來,法院受理的著作權糾紛案件呈逐年迅猛上升趨勢,案件數量位居全部知識產權案件之首。據最高人民法院統計,2009年,全國地方法院共新收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30626件,其中著作權案件為15302件,占全部案件數量的49.9%;2010年,全國地方法院新收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42931件,其中著作權案為24719件,占57.6%,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61.5%。2011年上半年,全國法院新收著作權一審案件16160件,比去年同期增長36.64%。
由于互聯網技術和相關產業的迅猛發展,網絡著作權問題日漸突出,法院受理的網絡著作權糾紛案件已達全部著作權案件的50%以上,而且網絡著作權案件涉及的法律問題疑難復雜;關聯案件多,經常一個原告在一個地區有多起案件;涉及名人及相關社會熱點案件多,社會關注度較高。
三、緊迫性
現階段,從作家群體、科技工作者到網絡文學寫手、音樂歌手,從軟件作者到影視制作人,無不面臨著因版權保護不力所帶來的生存壓力,在此境況之下,文藝科技工作者無法專注創作,創新更為艱難。一方面,著作權人合法權利得不到維護,另一方面,使用者面臨很多法律風險,官司不斷,產業很難快速發展。
所有這些都體現在現行法律給予著作權人的權利范圍與歸屬關系不明晰,版權交易、保障安全的制度不健全(如作品登記制度、轉讓合同與許可合同登記公示制度、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等),且執行力度不夠,著作權人的創作積極性受到了嚴重制約。其結果便是能真正深入人心的文學、音樂、影視作品日漸匱乏,外國文化產品大量占領國內市場。長此以往,中國文化獨立自主性處于艱難維持狀態,遑論向海外推廣中國文化。在日益嚴峻的國際大背景下,我國積極保護創新成果,推動中華優秀文化“走出去”,提高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國家軟實力,是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保障。
因此,將修訂《著作權法》盡早列入立法機關的立法計劃,是解決當前文藝科技創作與傳播之間的突出矛盾、加強國際知識產權保護的根本出路。
提案人:張抗抗
2012年3月1日
(人民網記者黃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