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為中國三大傳統節日之一的中秋節即將到來,針對近年以來中秋節的傳統文化內涵日漸式微、吃月餅和團圓飯儼然成為中秋節最大節日內涵的尷尬現狀,作家、文化策劃人張一一撰文表示,各地文聯和作協等單位應牽頭每年定期舉辦“中秋祭月”、“中秋詩會”等民俗和文化活動,極大豐富中秋節的節日內涵,該提議得到不少有識之士的支持和肯定。
張一一表示,作為與春節和端午節分庭抗禮并駕齊驅的“中國三大傳統節日”之一,歷朝文人騷客關于中秋的詩詞歌賦不可勝計,中秋節“地位很重要、內涵很豐富”,然而“中秋節”發展到當下赫然就有成“月餅節”的趨勢,這一現狀讓許多有文化理想的華夏子孫痛心疾首,十分懷念我國古代那些“中秋祭月”、“文人賞月”、“民間拜月”、“月下招親”的傳統民俗和文化活動。
張一一認為,“每逢中秋吃月餅”無可厚非,但高糖、高油的月餅膽固醇高,不宜多吃。而“中秋節”也不應本末倒置被過成“月餅節”,反而讓“吃月餅”喧賓奪主成為中秋佳節唯一的節日內涵。張一一表示,在亟需提升中華民族文化軟實力、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時代呼聲下,多繼承和發揚一些諸如“祭月”、“賞月”、“拜月”、“追月”的傳統民俗和文化活動,讓中秋節“更具文化含量,過得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