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連崔永元都做起娛樂節目了?”有觀眾質疑道。
“我們的節目不是低俗、惡搞的那種娛樂節目,而是文化節目,目的是讓觀眾笑得高雅。如果有觀眾發現我們節目有低俗化傾向,一定要及時開炮。”崔永元這樣回應。
“次黃金檔”打響文化牌
觀眾和崔永元的一問一答,一方面反映了當前電視界過度娛樂化的現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電視界沖出泛娛樂化之難。
難,也要做,因為這是媒體的責任。作為國家級電視臺的旗艦頻道,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義不容辭地扛起了“改變”的大旗。
4月14日晚22點28分,大型智慧型文化欄目《謝天謝地,你來啦》在央視綜合頻道首播,并成為該頻道每周六晚的常態播出節目,由此拉開了綜合頻道“改變”的序幕。
這樣,央視綜合頻道每晚22點30分“次黃金檔”的電視劇不見了,代之以由高品格、高品質、高品位節目組成的文化節目帶:每周一至周五《魅力·紀錄》為觀眾呈現世界優秀的經典紀錄片,內容涉及歷史、人文、科技、自然、社會等領域;每周六《謝天謝地,你來啦》通過明星現場真實性的即興表演,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中國當下老百姓的社會生活與現狀;每周日《看見》借助時代文化生活的微妙變化,采用影像真實地記錄“新聞中的人物”和“身邊的你我”。
打破“叫好不叫座”怪圈
此前主宰綜合頻道這一時段的,一直是電視劇,放棄具有收視保障的電視劇,不少人感到疑惑:為什么要這樣做?
“作為國家級媒體,央視一定要推出一系列高品格、高品質、高品位的具有時代特色并受觀眾喜愛的節目。”中央電視臺臺長胡占凡多次強調,“央視要在市場競爭中堅持以品質和文化價值為先的節目戰略,傳遞更為健康、積極的節目編排理念,承擔起作為媒體應有的社會責任。”
在當前激烈的收視競爭環境下,央視綜合頻道率先打破“收視為王”的舊格局,勇氣可嘉,卻也擔負著巨大的風險,改版之前,許多人心里忐忑不安:大家好心做好事,可萬一觀眾不買賬怎么辦?
觀眾的反應終于給大家吃了顆定心丸。《謝天謝地,你來啦》節目播出后,其官方微博一夜竟積攢了上萬名粉絲。不少網友立刻在微博上稱贊,直呼“好看”、“捧腹”,更有人表示“這是一檔文化內涵特殊、語境表達高智商加高情商的互動電視節目”。
不僅如此,該節目也打破了電視界經常出現的“叫好不叫座”的怪圈。有數據顯示:《謝天謝地,你來啦》首期節目播出后,相比綜合頻道上周同時段收視率增長了37.4%,相比年初至上周同時段收視率增長了20.1%。
《謝天謝地,你來啦》的成功,給電視界一個啟示:娛樂同樣可以高雅;好節目,一定會叫好又叫座。
媒體要堅守文化品位
“其實,收視率只是判斷電視文化產品的一個維度,是反映在這個時間段內,有多少人看了這個節目,你占有多少市場份額,不能衡量一個節目本身的品質和它背后的文化價值。”央視綜合頻道節目統籌部副主任譚義勇的一番話,折射出央視人創作思維的重大轉變。
因此,央視綜合頻道繼續向前走。在已經有紀錄片頻道的情況下,綜合頻道決定在周一至周五開辟一個《魅力·紀錄》的紀錄片展播欄目,在片源選擇上,綜合頻道比紀錄片頻道的門檻更高,要求達到全球頂尖水準。自4月16日開播至今,《魅力·紀錄》平均收視達到0.464%,最近《魅力·紀錄》欄目播出的紀錄片《人類星球》收視率平均值更是已經超過了0.6%。欄目開播半月以來,好評隨著收視率不斷看漲,有媒體將22:30檔的全新改變贊為“棄劇從文”,傳遞了更具文化內涵的節目編排理念和媒體應有的社會責任意識。
觀眾也對《魅力·紀錄》欄目表現出極大支持,“震撼”、“經典”、“強烈推薦”這些詞匯在微博、論壇的相關討論中頻頻出現。網友“璞玉可人”說:“《魅力·紀錄》從開播到現在從來沒落過一集……每一集都是那么的精彩,央視這個才開播的文化欄目實在令人叫絕,這才有點中國范嘛!”網友“江風易客”評價這是“文化事業的大事,紀錄片的實事,電視熒屏的好事!”
而每周日的這個時段,央視綜合頻道安排播出的是紀實專題欄目:《看見》。用影像記錄“新聞中的人物”和“身邊的你我”,并推出大規模系列報道《美麗中國人》,努力刻畫這個時代中人的冷暖、感知、思想與渴望。《美麗中國人》系列節目獲得了中央電視臺“走、轉、改”優秀節目評比一等獎。《看見》欄目開播以來不但屢次創下同時段收視高峰,在網絡上也倍受好評,多期節目網絡點播率超過十萬次。《看見》欄目開播一年以來,獲得了《新周刊》電視節目評選“推委會特別大獎”,以及《綜藝》年度節目評選“年度新聞節目獎”等獎項。
媒體在堅守健康、向上的價值導向的同時,也要發揮自身的傳播力、引導力和影響力。傳播具有文化氣息和文化價值的高品質節目,不是一家電視媒體的責任,而應是所有媒體共同的擔當。
“我們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要想贏得更多觀眾認可,實際上還有許多事情要做,我們會在堅守和微調中沿著提升品質的道路繼續走下去。”央視綜合頻道節目統籌部主任張國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