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描:徐經緯/繪
經過一代代國圖人的不懈努力,國家圖書館現已成為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圖書館之一。2008年9月,二期館舍(現總館北區)建成并投入使用,館舍建筑面積增至25萬平方米,居世界國家圖書館第三位。目前,館藏文獻已超3000萬冊(件),居世界國家圖書館第五位,并以每年70萬—80萬冊(件)的速度增長,中文文獻藏量居世界第一,外文文獻藏量居全國第一。自1998年起實行365天開館服務,年均接待讀者500萬人次。
自2008年以來,國家圖書館不斷減免服務收費,取消了辦證費、年度驗證費、讀者存包費、自習室收費、講座門票費和上網費等,進一步擴大公益服務范圍,逐步實現免費開放。到館讀者服務便捷高效,總館北區有3000余個座位,讀者憑借身份證就可以進館,并無償利用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是社會教育的最好課堂。目前國圖定期舉辦公益性講座,年均數量超過200場,“文津講壇”已累計舉辦630余期,“國圖講壇”等講座系列也深受公眾好評。充分挖掘館藏、策劃展覽活動,年均舉辦大小型展覽數十場次,“國家珍貴古籍特展”、“新疆歷史文獻暨古籍保護成果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展”等大型展覽得到了社會公眾的熱烈歡迎。
最早由國圖策劃的“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自2002年實施以來,數字資源總量已超700TB,可使用的中、外文數據庫達244個。在為讀者提供優質的網絡閱讀環境和智能化服務的同時,國家圖書館推出以計算機、數字電視、手機、手持閱讀器、平板電腦等為終端的新媒體服務,并通過互聯網向遠程讀者提供海量數字資源和個性化數字圖書館服務。在此基礎上,國家圖書館積極策劃并組織實施“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該工程將構建以國家數字圖書館為中心、以各級數字圖書館為節點、覆蓋全國的數字圖書館服務體系,以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為通道,最終形成公共文化服務新業態。
2010年5月,“國家圖書館少年兒童圖書館暨少兒數字圖書館”開館,“中國盲人數字圖書館”、“中國殘疾人數字圖書館”相繼建成,體現了公共文化服務的普惠性大眾性。
茍日新,日日新。作為國家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國家圖書館正在為推動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作出自己的貢獻。
(周和平為國家圖書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