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條約》的簽署,在北京版權界引起了強烈反響,昨天,市新聞出版局局長馮俊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北京條約》締結成功,是世界對中國版權保護工作的肯定,有利于提高全市、全社會對知識產權的認識,有利于中國版權輸出、版權交易等走向世界。“我們將利用《北京條約》簽署的契機,將北京打造成國際‘版權之都’。”據他透露,目前“版權之都”實施方案已經上報市政府,隨后將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提出申辦請求。
“北京版權資源豐富,在版權運用和管理方面,國內其他城市無法比擬。” 馮俊科說。據統計,2010年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12%,占全國第一。截至2010年末,北京市公共圖書館25個,藏書總量超過4400萬冊;圖書出版單位238家,占全國41%。此外,由國家版權局批準設立的3個國家級版權貿易基地全部落戶北京。
有關數據還顯示,截至2012年5月底,北京地區作品版權登記累計2375730件,年均超過25萬件,登記數量占全國80%。計算機軟件登記累計129807件,年均超過1萬件,登記數量占全國33%。圖書版權引進累計75522種,年均8391種,版權輸出累計12696種,年均1410種,版權輸出、引進總數占全國64.7%。而北京出臺的《北京市鼓勵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辦法》、《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指導意見》等文件、規章,更是提升了北京的版權保護水平。馮俊科認為,這些條件都為北京申辦“版權之都”打下了基礎。
馮俊科表示,此次154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員國和48個國際組織既是參加音像表演外交會議,也是對北京地區版權保護工作的檢驗。“結果表明,北京經受住了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