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報]中國文藝2012大事盤點
近年來,我國文化建設邁上新臺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深入開展,文化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文化創作生產更加繁榮,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年度關鍵詞
文化強國建設
《講話》70周年
“五個一工程”
核心價值觀
文藝志愿服務
“限娛令”調控
莫言獲獎
網絡視聽節目管理
新《著作權法》
曲代會視代會攝代會召開
綜藝大觀盤點
所謂跨界,一是藝術門類的跨界,雜技尋求著與戲劇、舞蹈、音樂等其他藝術門類的“結親”;二是地域上的跨界,作為走出去的先鋒,雜技在國際上的道路走得越來越寬廣。走出去也有著同樣的兩層含義,走出本藝術門類,走過國界。今年的雜技節目有不少亮點,其一是與其他藝術門類的“結親”,以大連雜技團《霸王別姬》《玉蘭·愛的世界》為例,雜技不再是單純的炫技,而是充滿了動人的感情,情節曲折[詳細>>]
2012年春晚,楊麗萍一部《雀之戀》驚鴻一瞥,艷驚四座,也為這位“孔雀公主”40年舞蹈生涯的謝幕之作埋下了誘人的伏筆。10月,《孔雀》在觀眾蓄積已久的期盼與好奇中如約而至。從《雀之戀》單個舞蹈作品展現一種極致的美,到《孔雀》用完整敘事詮釋的生命哲學,一代“舞神”窮盡半生功力的生命力作,似在演繹一個孔雀人生與舞蹈生命的詩意涅槃,也再次開啟了傳統藝術遭遇現代意識的全新探索,引發業界深思。[詳細>>]
6月12日,北京人藝迎來了甲子之壽。所謂60年一甲子,回眸北京人藝走過的60年,是首都劇場大幕數萬次的開合,是藝術家們鬢邊的華發,是幾代觀眾的掌聲和關注,是上百個戲劇藝術精品和經典的誕生……北京人藝已經成為中國話劇史上的一個奇跡、一個標志、一座豐碑、一座巍然的藝術殿堂。她從豐腴的生活大地中汲取營養,從中外各種戲劇理論和流派中淘取金沙,創造出屬于自己、鮮明而獨到的演劇風格[詳細>>]
江蘇衛視《中國好聲音》讓“音樂”重新成為大眾茶余飯后的談資,成為一個時髦的話題。尤其是劉歡、那英、庾澄慶、楊坤等流行音樂前輩導師的傾情參與令這臺電視選秀節目更具看點,也有人說《中國好聲音》只是一個節目,它的成功得益于精良的節目制作,但不得不說真正令人感慨的還有選手本身的唱功,也是聲音本身的力量,這也是過去十年來選秀節目中最接近音樂的部分。[詳細>>]
2012年3月22日,評彈專業社會藝術水平考級項目正式揭牌,這意味著曲藝藝術社會考級實現了零的突破。事實上,評彈社會考級的意義不僅僅在于使得曲藝藝術和其他藝術門類一樣有了屬于自己的考級,更重要的是對曲藝藝術人才的積累和培養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因為從整個曲藝傳承與發展角度來說,評彈考級是一種培養更多評彈觀眾的好途徑好舉措,也為其他曲種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一種十分有益的啟發。[詳細>>]
2012年,電視劇產量逐漸趨穩,數量不少,但質量還是良莠不齊。不過總會有一些作品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溫州一家人》《焦裕祿》《丑角爸爸》《知青》《火藍刀鋒》等。這些力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作品,無不帶給觀眾無盡的感慨和幽幽的沉思,劇中人物傳達出的正能量也同樣深入人心。這其中由高滿堂編劇的《溫州一家人》是以潤物細無聲的方法告訴觀眾改革開放帶給中國的深刻影響。[詳細>>]
2012年2月18日,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達成協議,從本年度起,中國將在每年20部海外分賬電影的配額之外增加14部分賬電影名額,但必須是3D或IMAX電影,而美國片方的票房分賬比例也將由此前的13%提高至25%。分賬大片數量的增加具有雙重效果。從正面看,它進一步提升了中國電影市場的產業規模——《泰坦尼克號3D》票房近9.4億元,是中國2012年度票房冠軍,《碟中諜4》《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詳細>>]
視覺藝術盤點
這一年,在攝影界,柯達的“破產”和“Instagram”的“發財”某種程度上體現了“長江后浪推前浪”的殘酷性,與此同時老照片的價值卻在不斷被重視和挖掘,“前浪”并沒有“死在沙灘上”。
今年1月,媒體曝出的一條消息讓所有攝影人唏噓:柯達公司正式向法院提出破產保護申請。作為曾經的世界最大影像產品及相關服務生產和供應商,130余年來,柯達一直在影像拍攝、分享、輸出和顯示領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也成為無數人人留住美好回憶、交流重要信息以及享受娛樂時光的重要方式。[詳細>>]
這一年,中國書法藝術界的最高獎——蘭亭獎榮歸故里紹興,為了改變“當蘭亭獎成為新人新作展,最高獎的價值何在”的疑問,今年蘭亭獎選出當今中國書壇具有鮮明個人藝術風格、藝術語言和藝術理念、有著重要學術研究價值的實力派書法家,為書壇留下可以稱作“歷史的集合”的藝術文本,蘭亭“生變”,藝術獎順勢而出。3月的紹興,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山陰道上“鵝池邊”,中國文聯和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性全國性書法專業獎、中國書法藝術界的最高獎——第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此時開始征稿。
[詳細>>]
全國每年舉辦的大大小小的個人展覽會數以千計,然而,對于一個嚴肅并已形成個人風格的藝術家而言,舉辦個人展覽會往往慎之又慎,非積數十年之功不敢示予旁人。
2012,對于美術界來說的確是意義非凡的一年。早在年初,不少美術界的知名人士就把2012年定為中國美術史上的“個展年”。馮遠、吳長江、劉國輝、許欽松、黃格勝、馬書林、盧禹舜、譚平、唐勇力、李翔等早已揚名美術界的畫壇中堅都不約而同地選擇在這一年舉辦其從藝以來首個最為完整且最為重要的個人展覽會。[詳細>>]
文學視野盤點
在編輯莫言獲獎的那一期報紙時,我寫了一篇文章,《中國文學的榮光》,題目遭到了不少朋友的吐槽。但莫言獲獎那一刻,榮耀、榮譽確實是當時我內心最真實、強烈的感受。這么多年來,文藝界一直在呼喚大師的出現,而大師居然就在我們身邊。微博上很多人驚嘆,自己居然和莫大師有過一面之緣,居然在書架上找到了莫言簽名的作品,或者曾和莫大師一桌吃過飯、一起開過會,甚至,有人因在自家的小區里看到過莫[詳細>>]
如果文學雜志還處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黃金時期,月發行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份,《收獲》或許不會這么激烈地批評選刊、拒絕轉載;選刊也不會壓低轉載費用,卻有可能像早年那樣,舉辦各種筆會活動,邀請原創刊物的編輯參加度假休閑。但這些都是美好的想象。現在,文學雜志的發行量能上10萬份已屬不錯。當年文學期刊是作家揚名立萬之地、是青年作家脫穎而出之地,再往前推,五四時期,雜志是新文學的發生、壯大之地。[詳細>>]
70年前,在延安楊家嶺,面對百余名文藝工作者,毛澤東發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在《講話》思想指引下,解放區涌現了《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太陽照在桑干河上》《暴風驟雨》《白毛女》《荷花淀》《王貴與李香香》等優秀作品,并形成了文學史上著名的“丁玲現象”、“何其芳現象”、“趙樹理現象”,《講話》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詳細>>]
2012年,是少數民族文學特別受到重視的一年,關于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的研討與活動最為密集。在紀念《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之際,魯院第12期少數民族作家班作家重返母校,令“魯十二”學員欣喜的是,兩年前結業時,劉云山曾來到魯院親切看望大家,并與學員們“約定”,邀請大家適時重返母校,他也將再來與大家見面,今年5月22日,劉云山兌現了自己的“約定”,再次來到魯院[詳細>>]
《搜索》《白鹿原》《一九四二》《萬箭穿心》,這幾部國產電影在今年均有不俗表現,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改編自文學作品,其中,尤以《白鹿原》的改編最為引人注目。在四部原著中,《白鹿原》影響最大,改編難度也最大。近百年的時間跨度,白鹿原上白鹿兩家幾代人輪番登場。作為一部獲得茅盾文學獎,且擁有廣泛讀者的作品,小說故事早已為讀者所熟知,小說人物形象也深入人心,電影該如何去表現,考驗著導演與演員的功力。[詳細>>]
這是一個文學被邊緣化的時代,人們似乎很容易得出這個結論。但現實的另一面是,依然有那么多人,無論是田間地頭的農民,還是從農村到城里的打工者,癡情文學并將文學作為精神支柱。這些寫作者,或許做夢都沒有想到,他們能夠進入中國現代文學館召開研討會,并接受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國家級媒體的采訪。這些寫作者也讓人們看到,文學之光可以照進現實的每一個角落。在湖北,為了寫作,有人甚至賣了房子賣了牛[詳細>>]
2012年初,關于文學最鬧的事兒莫過于方舟子質疑韓寒。 我不是韓粉,卻對韓寒頗有好感。沒看過《三重門》,因為讀大學時,中學里的那些事已引不起興趣,韓寒在書中所表現的叛逆態度,我也并不全部認同。但隨著韓寒作為80后文化偶像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尤其是瀏覽了幾篇他關注社會問題的博客后,我看到了一個逐漸成長起來的韓寒,當年在韓白罵戰中狂傲不羈的青年身上多了幾分社會責任感:直擊社會問題[詳細>>]
非遺保護盤點
第37屆國際比基尼小姐大賽新聞發布會上的一組照片——穿著藍色比基尼的中外模特,戴著中國傳統戲劇的頭飾,探出蘭花指,擺著各種造型——4個月后忽然再次在網上火了起來,引起的爭議更激烈。對此,有網友認為這是一種創新,是一種時尚潮流,但也有網友認為這是在糟蹋國粹。與此相似的還有8月長春民博會上的傳統年畫人體彩繪,也引起了大量轉發。今年6月,在張軍演唱會上,古老的昆曲“水磨腔”與NEWAGE、電音、搖滾、爵士等風格迥異的音樂元素“相遇”,卻被部分年輕觀眾認為探索了昆曲在當下的可能。[詳細>>]
10月,文化部公布了105個國家級非遺項目保護單位調整、撤銷的名單,其中,兩個項目保護單位被提出批評并限期整改、6個項目保護單位直接撤銷的原因就是保護不力。這是《非遺法》實施之后國家首次撤銷非遺保護單位,讓不少業內人士拍手叫好。此外,早在去年,文化部就印發了《關于加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國家級名錄項目的“退出機制”。不少業內學者也多次呼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黃牌警告”和“紅牌除名”制度。[詳細>>]
非遺要活態傳承,傳承人的問題是關鍵。12月,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布,關于傳承人的地域、年齡一時之間成為新聞熱點。加上前三批名錄,國家級傳承人已近2000人,如果算上各級傳承人更是一支龐大的隊伍。非遺之所以能夠始終不絕如縷,正是廣大傳承人為中華民族守護著一份份燦爛的遺產。與部分傳承人無正當理由不履行傳承義務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京劇馬派老生傳人張學津去世前一天還在病房里為弟子說戲,他以實際行動表明:傳承人是榮譽,更是責任。[詳細>>]
傳統村落的存亡從沒像今天這樣成為一個問題。4月至6月,中國民協先后在梅州、吉安和濟南召開研討會,舉全國學者之力共襄村落保護;8月,住建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聯合印發《傳統村落評價認定指標體系(試行)》,并于9月召開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專家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全國性的傳統村落保護正式進入政府工作,第一批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名單也于日前公布。各地對于傳統村落的熱情也空前高漲,剛剛落幕的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評選吸引了1100萬的網絡點擊率。[詳細>>]
文博收藏盤點
7月9日,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百年華誕。從國立歷史博物館,到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再到中國國家博物館;從暫處國子監的狹小屋舍,到遷居故宮端門、午門的巍峻殿宇,再到屹立天安門廣場東側的恢宏新館——百年來,中國國家博物館數次更名、幾度分合,館舍也歷經了諸次變遷、更新;百年往事,是不能忘卻的記憶,其也在用自己的歷史見證著國家和民族走過的世紀之路。[詳細>>]
2012年春節前,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再遭拆除,引起社會高度關注。事故調查原因顯示,開發單位因易出現險情為由,進行了“維修性拆除”。時隔半個月,有網友爆料“蔣介石行營拆了”,官方回應稱此舉是“保護性拆除”。此后,事關名人故居的負面消息不斷傳出,這兩個新詞匯也迅速流行并被廣泛熱議。人們類似“這才看到了中國語言文字功能強大”的嘲諷,揭示出的則是名人故居保護不容樂觀的現狀。[詳細>>]
讓真品和贗品同場PK,從而普及文物知識、提高鑒賞水平,是首都博物館和北京電視臺《天下收藏》欄目組聯合舉辦“‘假’如這樣——真假藏品對比展”的初衷,不少收藏愛好者前來參觀。不料,展覽期間,一位民間收藏者“錯砸真文物”的質疑,引發了文博界、收藏界及社會公眾的廣泛熱議:當贗品現身,砸!還是不砸?“辣”往往具有刺激性,是最適合當下人的一種生存體驗。號稱幾百萬元的東西一下子灰飛煙滅,夠刺激,但誰能沉得住氣?[詳細>>]
今年秋拍,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嘉德、保利進軍香港舉辦拍賣會且圓滿收官。嘉德兩專場呈獻319余件中國書畫佳作及39件明清古典家具陳設精品,其中中國書畫部分成交286件,明清古典家具陳設精品成交37件。兩專場創出總成交額4.55億港幣的佳績,為拍前估價的2.5倍。這提振了內地其他拍賣行走向香港的信心,也為中國藝術品拍賣的國際化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上好的菜肴多因食材鮮美,善于營生者多有“一招鮮”。[詳細>>]
今年春拍,匡時拍賣過云樓藏書以2.16億元人民幣成交,打破古籍善本拍賣的世界紀錄,使古籍拍賣跨入億元時代。秋拍期間,保利重磅推出的廣韻樓藏書,估價堪比過云樓。“二樓”拍賣讓古籍板塊升溫,備受媒體關注。這其中,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與北京大學競購過云樓藏書一事,讓國有文物收藏單位的優先購買權再次凸顯。過云樓與廣韻樓藏書同為精品,可命運不同,“酸”味不只在參與保利拍賣會的買賣雙方[詳細>>]
文化·延伸盤點
要不斷壯大文化產業整體規模和實力,大力加強對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引導,著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文化“走出去”格局。
[詳細>>]
倫敦國家肖像畫廊今年為這位偉大的藝術家舉辦了作品回顧展,展出他創作70多年來的近100件作品,其中還包括一些他生前從未公開的肖像。[詳細>>]
時光如白駒過隙,又一年即將過去;文化總是潤物無聲,有多少新聞讓人難忘。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詳細>>]
盛會盛事、航母出海、奧運拼搏,這是中國奮進的鏗鏘足音;異地高考、股市低迷、網絡反腐,萬千民意關切在此。美好生活要靠自己創造[詳細>>]
12月20日,“漢語盤點2012”揭曉儀式在中國網絡電視臺演播大廳舉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教育部、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中國傳媒大學[詳細>>]
在2012年內當當網促銷價格戰中,傳統出版社產品遭遇下架卻無力反抗。包括各類大型電商的霸王條款以及電子書業務的亟待成熟,均成為電商與出版商[詳細>>]
綜藝熒屏的2012年,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電視人一面要絞盡腦汁搶奪收視,一面又要活在總局管控的大旗之下,游走在天枰兩端小心翼翼求生存謀發展。[詳細>>]
這里是一組由攝影師們在全世界各地拍攝的美麗照片。那些與我們共享這個星球的生物們在完美的時刻呈現出精彩一面。這里的大部分照片來自自然世界圖庫[詳細>>]
在2012年末,轟轟烈烈的“賀歲檔”即將拉開戰幕,在人們都翹首期盼新電影上映的時候,不妨也回顧一下今年什么樣的電影才在觀眾們心中刻下了印記?[詳細>>]
地球末日在瑪雅人眼里是《圣經》,在現代人眼里是笑話。但在這個全民娛樂的時代里,借這個梗調戲一下古代人、愉悅下自己,還是一件不錯的消遣。[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