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隆重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5月17日,中國文聯在京舉辦座談會。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文聯主席孫家正和中宣部副部長翟衛華,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趙實,中國文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覃志剛、李屹,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楊承志,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左中一,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夏潮、李前光,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遠、劉蘭芳、李雪健、李維康、黎國如,中國文聯老領導高占祥、胡振民、吳祖強、高運甲、甘英烈、李準、李牧、董良翚,以及部分老中青文藝家、文藝理論評論家代表,各全國文藝家協會、中國文聯機關各部室、各直屬單位負責人出席座談會。座談會由孫家正主持。趙實在會上講話。……【詳細】

1942年5月2日至23日,在延安整風期間,毛澤東親自主持召開了有文藝工作者、中央各部門負責人共100多人參加的延安文藝座談會,中央政治局委員朱德、陳云、任弼時、王稼祥、博古等出席了會議。這次會議,對后來黨的文藝政策的制定和文藝工作的健康發展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座談會于5月2日、16日和23日共舉行過三次全體大會,討論得十分熱烈,在充滿民主的氣氛中,先后有幾十位作家發言。毛澤東自始至終參加了會議,他一面仔細聽大家發言,一面認真做筆記。在5月2日的第一次大會上,毛澤東首先作了“引言”的發言。在5月23日最后一次大會上,毛澤東又作了“結論”的總結發言。[詳細]
座談會于5月2日、16日和23日共舉行過三次全體大會,討論得十分熱烈,在充滿民主的氣氛中,先后有幾十位作家發言。毛澤東自始至終參加了會議,他一面仔細聽大家發言,一面認真做筆記。在5月2日的第一次大會上,毛澤東首先作了“引言”的發言。在5月23日最后一次大會上,毛澤東又作了“結論”的總結發言。[詳細]

1941年和1942年,是抗戰時期極其艱苦的兩年。延安當時物資稀缺,困難重重,卻集中了來修養或學習的上萬干部及成百的文學家、藝術家。這些文藝工作者來到延安后,滿腔熱情地要用所熟悉的文藝專長為根據地人民做點事。其中一部分人能深入基層,和群眾打成一片,寫出了一些新鮮活潑、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作品;一些人寫的仍是過去的東西,演的是大城市里演的戲,和群眾的要求結合不起來;還有一部分人用資產階級思想看待文藝工作,散布了許多不正確的思想。文藝工作不深入,發展不平衡,有些地方的文藝工作遠遠落后于實際的需要,文藝工作者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等不好傾向也比較普遍。典型的是1940、1941年前后,各抗日根據地的文工團隊演了很多大戲,如《母親》《巡按》《婚事》《蛻變》《日出》《雷雨》《北京人》等。演大戲在當時遇到兩個問題:一是戲的內容群眾不能接受,對文工團隊有意見;一是敵后的物質條件十分困難,舞臺、服裝、照明等設備均不能滿足演出的需要。所以,盡管演這些戲在當時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但是由于工農兵文化水平的限制和斗爭生活的緊張,演大戲和群眾的要求確實有很大的距離。[詳細]

《講話》是我黨思想和理論建設的光輝文獻,是自有無產階級文藝運動以來最重要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著作。《講話》的發表,在中國文藝運動和文藝創作史上造成繼“五四”之后又一次更深刻的文學革命。《講話》中提出并切實解決的問題,對中國無產階級文藝運動,具有偉大的指導意義。它為我國革命文藝運動的發展指出了明確的方向,開辟了廣闊的道路。[詳細]
新聞報道更多>>
理論研究更多>>
紀念活動
《講話》發表70周年 文藝成就碩果累累

《李有才板話》
《李有才板話》是現代作家趙樹理創作的一部中篇小說。1943年發表。小說主要內容為:抗戰時期,地主閻恒元把持了敵后根據地閻家山的村政權,村干部貪污盜竊,欺壓群眾,卻居然騙取了“模范村”榮譽。李有才帶領小字輩,以“快板詩”為武器,同他們進行智斗,并取得勝利。作品采用有說有唱、夾敘夾議的板話形式,生動活潑。
【詳細】

《漳河水》
《漳河水》是由阮章競1950年發表的長篇敘事詩,《漳河水》采用太行一帶頗為流行的民歌形式,描寫漳河邊三個一起長大的姑娘,結構嚴謹,抒情和敘事于一爐。《漳河水》取材于太行山區漳河兩岸人民的斗爭生活,反映了以荷荷、苓苓、紫金英這三個農村婦女為代表的中國勞動婦女,在新舊兩個社會里的不同生活道路和不同的歷史命運。
【詳細】

《暴風驟雨》
1948年,周立波完成長篇小說《暴風驟雨》的創作,這是一部革命文學的經典作品。小說描寫了東北地區一個名叫元茂屯的村子從1946年到1947年土地改革的全過程。小說的上、下卷分別講述的是土改初期“三斗韓老六”,土改后期復查和深入“砍挖”(即“砍大樹,挖財寶”運動)的過程。
【詳細】

《王貴與李香香》
長篇敘事詩,李季作,1946年發表。土地革命在三邊地區獲得成功后,相愛已久的王貴與李香香終于結婚。但游擊隊轉移后,惡霸地主崔二爺抓走了王貴,并逼李香香改嫁。游擊隊打回后,活捉崔二爺,王貴與李香香重逢。作品采用陜北信天游形式以及比興手法,塑造了敢于反抗、爭取自由幸福的青年形象。
【詳細】

《小二黑結婚》
《小二黑結婚》是趙樹理的成名作,也是中國現代文學中著名的短篇小說之一。作品通過邊區農村青年農民小二黑和小芹爭取婚姻自主的故事,描寫了農村中新生的進步力量同落后愚昧的迷信思想及封建反動勢力之間的尖銳斗爭,以主人公在新政權的支持下突破阻礙獲得幸福婚煙顯示出民主政權的力量和新思想的勝利。
【詳細】

《白毛女》
白毛女是根據民間傳說改編的歌劇、電影故事片、京劇、舞劇。故事情節起源于晉察冀邊區白毛仙姑的民間傳說。1945年,延安魯迅藝術學院 據此集體創作出歌劇《白毛女》。《白毛女》是1940年代抗日戰爭末期在中國共產黨控制的解放區創作的一部具有深遠歷史影響的文藝作品。此作品后來被改編成多種藝術形式,經久不衰。
【詳細】

《東方紅》音樂舞蹈史詩
影片通過歌舞概括地表現了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的領導下,所進行的反帝、反封建、反對官僚主義的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這部史詩選擇了各個革命階段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使它成為中國人民謀求解放的歷史縮影。這部音樂舞蹈史詩是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15周年而創作的。
【詳細】

《麗水金沙》大型民族舞蹈詩畫
《麗水金沙》以舞蹈詩畫的形式,薈萃了麗江奇山異水孕育的獨特的滇西北高原民族文化氣象、亙古絕麗的古納西王國的文化寶藏,擇取麗江各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意象,全方位地展現了麗江獨特而博大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麗水金沙》共分四場:“序”、“水”、“山”、“情”。
【詳細】

《復興之路》大型音樂舞蹈史詩
《復興之路》,包括電視政論片、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及《復興之路》圖書三種作品。《復興之路》是繼《東方紅》、《中國革命之歌》以后我國舞臺藝術史上第三部具有重大政治、文化意義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由3200名演員參加,6500件道具打造的傳世經典。從籌備、創作、排練到開演,《復興之路》經歷了一年的歷程。
【詳細】

《天安門》大型情景音舞詩畫
《天安門》將于近日在北京國家體育館上演。演出歷時80分鐘,將以“天安門”這一北京城市地標為索引,綜合運用音樂、舞蹈、詩歌、戲曲、雜技、音樂劇等藝術形式,貫穿多條情感主線,跨越北京3000年建城史、800年建都史,還原北京人文歷史風貌,展現新北京奧運之都和世界城市的獨特魅力
【詳細】